APP下载

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完善的几点建议

2019-12-10乔梦亭南阳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非盈利法律法规会计信息

■乔梦亭(南阳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非盈利组织的飞速发展,有关其会计监管工作也开始呈现出一系列的弊端,表现为会计监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控制体制不完善等等。基于此,必须尽快加强内部管理,及时树立起健全性的监管机制,确保非盈利组织得以长期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基础性特点

(一)基础性和连续性

非盈利组织,在具体规划和开展一系列业务活动期间,总会产生较多的会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信息等等,基于此,政府、投资主体、社会大众等等,才可以更加直观、便利性地了解非盈利组织各阶段的活动状况[1]。如若说,这部分会计监管工作出现本质性的问题,就会令其余信息严重失真,催生更多矛盾冲突。所以说,应该要确保令监管工作贯穿于业务活动始终,同时维持对应监管机制的基础性和连续性特征。

(二)主观性和依赖性

通常在组织会计监管工作时,有关职员会更多地融合自身的分析结果来做出评价,所以说,包括其职业技能、知识掌握熟练度、综合素质等等,必然会影响到对应监管活动的进行效率和质量。一旦说正式工作过程中,掺入过多的主观情感因素,就难以保障整个会计监管应有的公正、公平、客观性。归纳来讲,负责会计监管事务的职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包括个人思维和行为等,往往会受到领导的影响,而对应的监管机制等内容,也慢慢地呈现出一定的主观性和依赖性。

(三)全面性和繁琐性

针对非盈利组织进行会计监管,必然会窥探到其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状况,包括货币的收支、业务活动消耗的成本等等,所以说,这部分监管活动涉及到的范围亦相对广阔一些,同时更要注意基于活动变化动态随时予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归结来讲,会计监管原本就是一个自我监督和完善的行为过程,而随着会计活动形式和对应监管动态的频繁变动,也令对应的监管机制变得愈来愈全面和繁琐。

二、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工作中遗留的弊端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实施力度不够

目前由于一些会计法律法规的前后内容联系不深刻,经常会出现彼此冲突的状况,加上对应的法律体制权威性不足,使得监管部门经常难以界定非盈利组织各阶段行为的适当性;除此之外,当前相关的监管类法律条文款项,彼此间亦没有很强的联系和协调性,无形之中令更多盈利组织开始对会计监管工作地位产生轻视,不能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以执行。整体来说,正由于欠缺权威性与公正性,才令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的执行力持续低下[2]。

(二)既有的监管制度遗留缺陷

经过时间不断推移,我国的非盈利组织一个接着一个地产生,如若说持续沿用传统的监管制度,势必会引发更加严重的矛盾,不利于提升整个组织的工作能力。好比是一些组织经常会遗留会计账目不严谨、内部职务划分模糊等缺陷,加上内部监管和控制机制的欠缺,增加了一些不法行为产生的几率,从而引发会计信息不真实、监管失利等危机。

(三)政府监管不到位

政府部门有责任、有权利针对非盈利组织不同时期的财务变化动态进行细致性考察认证,具体方式就是核查不同类型财会资料的真实完整性,确认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最新的《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可与之相互冲突的是,政府对于这部分监管工作尚没有予以细致性地分工,尤其是作为金融等机构,都没有及时贯彻落实对应的监管职责,这使得对非盈利组织的会计监管活动变得愈来愈分散。

再就是欠缺可靠的社会监管。非盈利组织属于第三部门,其存在意义便是进行政府与市场平衡,同时拥有健全社会公众公益等职能。可对于社会群众来讲,他们在享受非盈利组织提供的诸多便利过程中,却没有给予其严格的监督控制,虽然说部分人员主张利用网络来实时性把握并集中呈现最新的财务信息管理要求,也适当披露一些非盈利组织的财务不透明问题,可整体上来讲,始终是治标不治本,还不足以引起更多媒体、主体的重视和参与。

三、新时期下健全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合理方法

(一)完善对应的法律条文,确保严格深入性地实施

针对非盈利组织会计予以细致性监督和控制,是合理合法的,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大重视并结合实际来集思广益,从而树立起更加可靠的监管类法律体制。具体就是基于《会计法》匹配更多法律法规内容,在确保适度规范非盈利组织的会计活动之余,积极衔接和拓展更多的监管计划。就好比是在法律条文之中反复强调实施会计监管的必要性,督促更多部门严格落实自身责任,从而更加理想化地组织后续的监管活动,如若说核查确认有人有徇私舞弊等不当现象,则要严厉惩治来以儆效尤。

(二)形成常态且切实可行的监管机制

如若说会计监管工作处理的不到位,就会令特定部门的基本利益和发展前景等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要想尽一切可行办法来维持对应监管机制的常态化、有效性特征。就好比是树立起有助于结合日常监管、定期监管、其余监管模式的机制,确保时刻警示非盈利组织从事正当的活动,提供详细的会计分析报表,避免和监管机制要求产生任何形式的冲突。

(三)明确政府监管的主体主权,加大监管强度

在进行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期间,相关责任主体应该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理清监管的路径和方法之后,针对既有的工作内容予以细致性地划分,避免再次出现职务交叉、监管秩序紊乱等弊端。还有便是争取获得更多帮扶,力求及时引入更加先进可靠的资源,团结更多社会力量,从而充分应对不同类型的检查活动,大幅度提升政府部门对非盈利组织的监管效率。

(四)树立起更加妥善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体制

以往我国习惯于透过公众和媒体等途径来对非盈利组织进行会计监管,可与之矛盾的是,这些主体对于非盈利组织的关注度和监管力度都不够,获取的信息资料也都存在局限性。因此,今后我们须大力依靠报纸、电视、网络等全新媒介来进行相关主题宣传教育,令投资者和公众加深对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的重视,做到人人积极参与,形成完善的社会监管格局。不过这类监管模式要实现常态化,并非那么容易,必然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且最终也未必会达到理想效果[3]。基于此,可以考虑及时将会计时审计体制引入到社会监管机制当中,这样就可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非盈利组织一切的违法会计活动,勒令其整改以维持会计信息应有的透明、完整、真实、有效等特征,带动非盈利组织实现长期蓬勃发展的目标。

再就是集中性地改善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归根结底,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不同类型资金,通常都源自于外来投资、上级拨款,为了保证令这些资金得到适当性地使用,就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拥有更加优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具体的应对办法,就是定期组织这些人员开展深层次的培训活动,令他们在实践训练中强化集体合作意识和责任心,从此竭力保障整个组织的科学性运营和长久性发展。除此之外,作为非盈利组织的管理人员,要确保时刻以身作则,发挥出应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带领其余职员学习掌握最新的金融会计法律法规、基础性财务内容,以持续提升对应财会信息的管理、应用水平。好比是督促会计职员时刻严格要求自我、加强各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时考取对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力求做到持证上岗之余,带动组织整体实现规范性地改革与发展目标。再好比是定期带领会计职员去参与多元化的社会实践,传授给他们更加深刻的政治理论,令他们及时感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不断净化内心,坚决抵制外来的种种诱惑,从而始终维持会计信息的完整和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完善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单单要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树立起常态化和有效性的监管机制、树立起更加妥善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体制,同时更要定期带领内部职员参与深层次的培训活动,令他们形成更加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自觉抵制外部诱惑并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久而久之,维持非盈利组织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性,带动整个组织实现繁荣性发展。

猜你喜欢

非盈利法律法规会计信息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健全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想法
英语阅读理解分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