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界定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的效果分析
2019-12-10袁蕾蕾
袁蕾蕾
(泰安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缺血半影区是指虽然出现缺血现象但未完全坏死的脑组织,界定该区域对于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作用[1]。MRI是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的常用技术,具有敏感度、特异性较高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价值[2]。因此,文章主要针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界定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86例医院收治出现急性脑梗死症状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为52~76岁,平均为(56.5±10.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5h,平均为(2.1±0.5)h。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急诊MRI检查,行头颅T1WI、T2WI、DWI以及PI扫描。具体措施为:采用1.5T成像仪,T1WI采用SE序列,T2WI采用快速SE序列。DWI采用单次激发SE回波平面成像序列。PI采用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平面成像序列。
1.3 观察指标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灌注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以及最终梗死区体积,并比较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与灌注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之间的差异、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与最终梗死区体积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最终被诊断为脑梗死。76例患者T1WI未发现异常信号,T2WI有8例出现异常信号,32例灌注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14例灌注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随访观察发现,56例最终梗死区体积>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20例最终梗死区体积与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相近。相关性分析发现,缺血半影区体积与梗死区体积存在正相关性(r=0.685,P值为0.000)。
3 讨论
缺血半影区概念来源于急性脑梗死动物实验中,是指电生理活动停止但其他功能正常的脑组织损伤,且具有可逆性特点[3]。在实际观察中发现,脑梗死缺血半影区是指出现在不可逆性坏死脑组织周围能够改善的脑组织损伤,但也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完全梗死的组织。根据过往研究观察发现,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半影区可能在数小时之后转变为梗死灶,这主要是由于缺血半影区氧代谢进一步下降,神经元出现去极化改变,电活动停止,脑细胞开始坏死[4]。缺血半影区向梗死灶发展的速度主要是受到侧支循环、血压、血糖以及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等因素的影响,若此时恢复正常血供,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MR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其中弥散加权成像与灌注成像由于异常信号范围不重叠,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弥散加权成像在多数情况下信号异常范围要小于灌注成像的异常信号范围,这可能是由于缺血半影区的存在。
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发现,86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最终被诊断为脑梗死。76例患者T1WI未发现异常信号,T2WI有8例出现异常信号,32例灌注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14例灌注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随访观察发现,56例最终梗死区体积>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20例最终梗死区体积与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相近;相关性分析发现,缺血半影区体积与梗死区体积存在正相关性。若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代表核心梗死灶的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为将逐渐扩大,并最终成为梗死灶。若采取积极的溶栓治疗,缺血半影区体积可能会缩小,且最终观察到的梗死病灶与弥散加权成像异常信号区体积相近。
综上所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早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界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