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审计现状与实施策略
2019-12-10黄军平安阳市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
■黄军平(安阳市教育局会计核算中心)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是为实现控制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是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体系。中小学校推进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一、中小学校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在进行着大的变革。我国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小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也逐渐加强。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担负着下一代启蒙教育的重要责任,中小学校的地位日益显著。中小学校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改革不仅要求对教育教学业务方面改革和提升,同时还要求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中小学校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二、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的现状
(1)学校领导内部控制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有,第一,认识不到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第二,认为内部控制是在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单位实行,学校是公办的非盈利事业单位,没有必要实行内部控制;第三,部分学校领导则认为内部控制是单位会计部门的事,内部控制的事都交给会计办理就行。
(2)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岗位权责混乱不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单位管理的基础,没有健全的内部制度,加强和完善单位管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主要表现有,首先,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或虽然有制度但执行不到位形同虚设;其次,在岗位职责权限设置混乱交叉,权责不清。学校重大决策和重大资金支付未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互不相容岗位未实现相互分离等等。
(3)缺少专业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单位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重要风险,如果缺少专业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将会导致财务混乱,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甚至出现严重错误。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特别是财政拨款的公办中小学校,由于事业编制的限制,学校只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忽视会计人员的聘用。然后就是都不注重会计人员的岗位业务培训。
(4)预算编制与执行不严,缺少必要的审计和监督。中小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初级阶段,其管理和发展对教育事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有些中小学校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上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预算编制时,不考虑学校实际情况,未将财政下发的预算控制数分解到内部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预算执行时间未过半,资金支付进度过半或年末形成大量存量资金的现象,缺少后续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监督程序。
三、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实施策略
(一)构建良好内部环境,强化内控意识,提高认识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内控实施的基础,中小学校应积极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给内控的实施提供基础和保障。首先,中小学校单位负责人是内控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要强化内控意识,认识内部控制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及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影响,树立责任意识;其次,内部控制要覆盖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涉及到单位各阶层的每一个人。它不仅是单位“一把手”和会计部门的事,是学校全体人员事,是全校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中小学校应该建立与中小学校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各小学校应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牵头部门,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各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原则进行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科学合理设置内部关键岗位,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实行不形容岗位相互分离,不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财会部门关键岗位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落实岗位责任制。如不具备实行定期轮岗条件的应采取专项审计等替代控制措施,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其次,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实行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重大事项范围。“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根据学校规模大小和实际情况确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还要形成书面决策纪要,如实反映议事过程及每一位议事成员意见,议事成员要进行核实和签字认可,并将决策纪要及时归档,妥善保存。对内控关键岗位人员,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的重要标准。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素质。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在日常办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到学校信息管理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控,保护信息安全。中小学校财务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必须共同参与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学校内控制度、岗位权责、业务流程与单位核心经济业务的关键控制点结合起来,实现单位核心业务和内部控制的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和内部控制信息化,提高服务效率。
(三)提高中小学校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学校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各中小学校应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我国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中小学校会计人员应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内部控制方法,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和信息化处理能力;第二,中小学校要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要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清正廉洁,杜绝会计人员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内部控制,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中小学校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内部控制。首先,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应做到规范、科学、及时、完整和准确。学校各部门根据预算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对各项收支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合理预测。应采取立项评审方式确定重大预算项目,财会部门应对内部预算进行批复,各部门要合理分解预算指标;第二,预算执行中应严格根据批复的预算指标申请执行,不得超预算申请,归口业务部门和财会部门要进行审核,报经学校领导审批后执行。在资金支付时应对原始票据、凭证进行审核,审核后出纳才能办理资金支付业务。
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健全的审计监督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审计监督既要关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还要进行内控环境评审,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及对识别出的风险提出预防和解决措施。通过内部控制全过程的监督,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做出评价,以利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学校内部控制水平。学校还应参照教育局内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针对性的后续审计,重点关注审计意见和建议有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改和落实。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全面促进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的不断强化和完善,提高办学效益。
四、结束语
中小学校内部控制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严格认真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和《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力度,切实有效的提高学校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及质量,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