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问题探讨

2019-12-10王敬锋张孝鹏王敬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孝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外资

■王敬锋 张孝鹏(王敬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孝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自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逐渐深化,同世界经济间的结合度也得到极大加强,这是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间的依存性极大加强,亚太地区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均会给我国宏观经济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要深入探析其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此在国际经济中站稳脚跟。

一、金融开放及其经验教训

(一)金融开放

大多学者对于金融开放从金融服务或者国际资本流动等角度进行定义,得出不同的概念表述,而其中姜波克的定义最具代表性。在他看来,金融开放可分为静态含义和动态含义,静态方面则是指某个地区或者国家金融市场的开放;动态方面则指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形态由闭锁走向开放的过程。

(二)经验教训

经济转轨型国家一般具有历史以及现实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该类型国家的金融开放首先需解决的就是国内外协调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长期的、系统的、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以韩国为例,讨论不合理金融开放带来的弊端,分析经验和教训:

(1)若金融市场不具备对内开放条件时就首先对外开放极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由历史经验可知,韩国在国内尚未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具有活力的金融体系时就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是一个极为冒险的决定。因为国家市场秩序未完全形成,者对外开放时极可能使外资受益而国家受损,韩国银行出售正是这一点的有利证明。

(2)金融开放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绝非自由放任的过程。韩国政府未建立可实施的监管措施便对短期资本流动放松了限制,致使短期债务在较短时间内猛增,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这一教训表明,在资本帐户开放前首先加强国内金融体系建设是保障经济市场稳定的有效措施。且事实证明,韩国挣脱金融危机的困境首先得益于政府的有效干预。

(3)单纯靠引进外资以帮解决国内问题是不可行的。韩国在金融危机期间实行了银行全面开放,但是外资并未进入以承担银行改革成本,待到金融市场稳定后才因私有化的好处而进入韩国市场。对于韩国来说,将银行股权出售给外国投资者是以打破官僚金融体系、制衡财团势力为目的的不得已之举,但是外资的进入也使银行发展方向发生改变,且产生了诸如与政府缺乏合作、对私人部门缺少金融支持等问题。

(4)金融开放为政府监管能力和内部借贷文化提出了极高要求。韩国最初是为改变内部借贷文化才将金融市场打开,但是事实证明,外资不仅不会对其起改善作用,反而会参与至羊群行动,使得不良借贷文化盛行,致使债务累积且快速蔓延,经济危机愈发严峻。政府的有力监管对于金融开放极为必要,韩国金融监管力度不足,故而尽管在外资进入后金融市场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监管与金融步调不一也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

二、金融开放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可能会造成国家或地区的经融危机

过去金融学术界并不认为金融开放与宏观经济波动间有较大关系,在他们看来,金融开放对于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金融开放让国家或者地区有机会利用国际资本,以此帮助资本较为不足的国家生产基础向多元化发展;另外,金融开放程度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专业化程度呈正比。20 世纪八十年代东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坚定了这一理论。

金融开放步伐加快的同时东亚国家也逐步放松了金融市场规则,资本账户自由度极大增强,吸引了大量西方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该地区建设资金不足的有利弥补,使得东亚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自20 世纪80 年代末起,国际社会发生了一系列严重金融及货币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2008 年于美国发端的金融次贷危机,几乎所有国家经济均遭受波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负面影响颇大。在此形势下,众多外资先后撤离至本国救市,造成众多国家企业破产、股市暴跌,失业率迅速上升。所有这些让金融学者们对金融开放的影响产生了更多思考,当今学术界统一认为,金融开放条件下国家经济极易产生波动,其最重要原因就是外资具有亲周期性特点,一旦产生经济低迷就会发生集中撤离,若该国未做好融资渠道的有效建立就会遭受经济重创。

(二)效率与风险成为宏观经济特点

效率与风险是金融开放宏观经济特点是诸多国际金融危机后得出的结论。自我国于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而我国有实力的金融机构也要外涉至他国金融市场,这就使得对外借款以及投资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必然特征。政府机构向外借款时国家风险格外明显,这是因为这部分贷款并无任何担保,而以往我国大多金融机构都活跃于封闭金融市场,并不熟悉国际金融市场风险规则,因此在实施金融开放后要对风险规则格外重视。外汇风险是金融开放条件下市场风险的具体内容之一,若国际金融汇率发生重大波动,则外汇风险也随之增大。我国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也进一步加快了金融汇率市场化,汇率波动愈发频繁,而银行外汇业务种类及工作量也日益增加。因我国金融机构在外汇业务方面较为生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风险,效率与风险成为宏观经济特点主要特点。

(三)保持稳定协调成为宏观经济目标

对于宏观经济方面,金融开放有利有弊。金融开放不仅能够帮助国家弥补计划经济缺陷,为国内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而且可以刺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对市场经济改革起推动作用,但是若国家在条件尚未成熟时强行开放金融市场,则将面临巨大经济风险。因此,我国在推进金融开放时必须将隐藏风险考虑在内,提前制定应对策略,从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完善自身以应对风险。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过程中既要强调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更要将金融开放的次序和渐进纳入强调重点。金融开放的次序和渐进实现的关键在于国内玩经济的协调一致。经济发展潜力以及适应力直接决定国家经济是否安全,而国内经济发展程度也是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表示,经济集权国家若想实现金融开放就必须做好国内外协调,财政上则要重视金融开放下的平衡以避免入不敷出或外资突然撤离。稳定协调的实现是金融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若要实现这一点则要做好经济权利的监督和制约,此外还要以经济利益为依托刺激政府职能的调整,唯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协调。

三、结语

金融开放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具体内容之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逆流发展。为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给本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应以金融体系运行机制完善为前提进行金融开放,切不可盲目。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资本具有极大流动性,为应对国际资本在经济低迷情况下的突然撤资,各国需加快内部投融资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提升本国资金使用率以降低对于国际资本依赖,减少经济冲击。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外资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宏观经济形势与文化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