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问题的思考

2019-12-10黄莹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城乡

■黄莹(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城乡社区养老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手段。城乡社区养老涉及家庭、城乡社区,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并具有一个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支撑。城乡社区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与特点,将二者的服务进行统一并集中表现在城乡社区中,实行城乡社区的在家养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一)老龄人口基数大且发展速度快

老龄化这一词汇在近几年中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按照国际惯例,我国早在2018 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我国的老龄人口总数居于世界前列,为我国的长远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基数大,且发展速度快,短短十八年的时间,我国就已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时间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有的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会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去完成人口年龄结构转变。

(二)“未富先老”与“未备先老”

老龄化社会并不是什么重大问题,但是这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上。西方发到国家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其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以及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等都是非常完善的,完全能够承担得起老龄化社会这一变化,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先富后老”或者“富老同步”。但是,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其经济实力却没有跟上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速度,我国在各个方面上都还未做好相应的准备,无论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医疗保险、物质基础、大众的思想观念等都还有待进步与完善,距离理想的水平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可以说,目前的中国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这也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时间过早,发展速度过快,且还呈现出区域、城乡社区不平衡的发展局面。首先,从地区之间的差异来看,总体上说,我国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其经济实力不足东部沿海地区,但是其老年人口却远多于东部沿海地区,其形势更加严峻。其次,从城乡社区发展差距来看,老龄化程度在二者上也存在不同,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青壮年大量涌入城市,空巢老人数量日益上升,以至于农村老年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城市的人口老龄化在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下稍低于农村地区。

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社区居家养老认识缺位。

家庭养老观念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心目中的首要选择。而在现代社会中,城乡社区养老则是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结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充分融合,是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的改变和创新。城乡社区养老出现时间较晚,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方面存在问题。此外,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群体对城乡社区养老存在偏见,未能正确认识到城乡社区养老在现代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对城乡社区养老认识不足,见解片面,同时,政府和城乡社区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让城乡社区养老成为一种形式。

(二)城乡社区服务人员少质量差,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形式单一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城乡社区养老正在不断的完善自我,力求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上做出积极的改变,由此希望转变大众的思想观念,让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城乡社区养老,从而能够参与其中,真正将城乡社区养老的作用发挥出来。工作人员数量少,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各项设施还不完善,成为限制城乡社区养老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困难,国家和政府也正在针对这些问题做出调整,以提升城乡社区养老的适应能力,当更对的社会成员能够接受城乡社区养老,同时也能加入到城乡社区养老行列之中。

(三)政府对城乡社区养老资源投入不足,引导支持不力

国家财政拨款和政府的投资是进行城乡社区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用于设施建设和人员管理等。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直接影响着养老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不仅会造成后续工作无法继续开展,还会降低服务的质量,限制养老院规模等,也无法为城乡社区养老中的每一位老人提供应有的服务,让老人们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快乐。

三、城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社区居民思维观念陈旧且行为特征各异,相互联系不密切

城乡社区实在新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新事物,人们对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也因为原有观念的限制,致使人们对其的认识存在偏差,无法从内心深处自觉接受城乡社区,也没有对城乡社区形成归属感。城乡社区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它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聚居地。城乡社区是众多群众的集合体,并且有各自的生活习惯等,城乡社区居民很多都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减少接触,个体意识浓厚,集体意识淡薄。

(二)资金来源单一

城乡社区养老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来继续维持,一旦国家经济受损或者倒退,则必然会影响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国家和政府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来维持城乡社区养老的运行,而国家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因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单靠国家和政府来维持城乡社区养老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老年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至于养老服务质量依然还处于较低水平。社会团体的捐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前的养老形势,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而显得有些杂乱,这些资金的去向也难以控制。

(三)缺乏专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

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但是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数量却没有增加,甚至在某些时段还会出现下降,医护人员数量不够,其服务难以覆盖整个城乡社区养老,以至于会有部分老人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与待遇。同时,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不重视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人数下降,也对养老工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其次,这些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也还有待提升,自身能力不足也难以提升其服务质量,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受重视,这也需要大量的、拥有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医护人员的支持,同时也对这些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但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所具备的关于养老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也没有具体的实施准则等,无法为城乡社区养老提供法律保障。

四、解决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居民的城乡社区意识

居民生活在城乡社区之内,只有认可城乡社区,才能在城乡社区中更好的生活。居民要对城乡社区抱有信心,加强自身对城乡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居民对城乡社区的认可程度,引导居民正视城乡社区,以促进居民与城乡社区之间实现更好的融合。强化居民的城乡社区意识,促进居民能够深刻意识到城乡社区这一团体作用,加强邻里意识,形成和谐城乡社区。

(二)增加城乡社区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针对社会志愿者较少的问题,城乡社区可以与周边高校或者教育机构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进入城乡社区养老中心进行实习和锻炼,一方面能够增加城乡社区服务人员,有效提升城乡社区服务能力,为提供更多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提供更多可能,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前了解社会的途径,学生在城乡社区中也能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实现自我的提升。同时,学生作为一股新生力量,能够为养老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在组织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上更有精气神,也更有思想和创新。

(三)强化政府对城乡社区养老的引导、扶持,并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和政府作为城乡社区养老的主要投资者,只有保证其投入力度,养老服务才具备更多可能。资金对于养老服务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人员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医疗服务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家和政府不仅能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关照,单靠国家和政府去维持养老服务是远远不够的,鼓励和支持非营利机构或者企业等加入此行列之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可以为这些企业在其他政策上给予宽松管理,以刺激其更好的发展,多为养老服务做贡献。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

与高校和教育机构合作,支持社会志愿者前来城乡社区提供服务很有必要,但是,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人才管理队伍才是更重要的。国家和政府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努力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专业化、技能化的专业人才,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为专业人才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提升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与高校做好交流与沟通,培养对口服务人才,加强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工作,让更多的人走上城乡社区服务之路提供途径。此外,国家和政府要提供服务人员的工资与待遇,保障其生活与工作,重视人才激励和绩效管理,刺激更多的人才能够加入到城乡社区服务行业之中。

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缓解老龄化速度是当前的社会重点和难点,形势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并认识到城乡社区养老的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的城乡社区养老模式出现时间较晚,各方面还不成熟,也受到社会形势变化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看来,城乡社区养老符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并且从长远来看,其发展前景还是比较良好的,对此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更要对此抱有信心。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城乡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城乡涌动创业潮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