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如歌的心
2019-12-10本刊独家报道
本刊独家报道 □记者彭立昭 文/摄
【档案】
本刊2014 年第4 期曾报道田华
1950 年,电影《白毛女》在全国上映,田华初次登上银幕,便声名鹊起。
1962 年,由于在电影《党的女儿》中的出色表现,她被评为“新中国22 大电影明星”;1980 年主演《法庭内外》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几十年部队的培养,使她从一个苦孩子蜕变成党的女儿;勤奋、努力和坚持,帮助她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堪称经典的银幕艺术形象;2010 年,她获得第30 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1986 年,八一厂演员剧团受前线某军邀请,经总政批准,派出了小分队前往老山前线慰问部队。当时已58 岁的田华上前线演出了20 多场,谱写了一首真正的“战地浪漫曲”。这些年来,田华老师的身影一直在人们的视线里没有断过。在祖国重大的节庆日里,在青少年教育的讲坛上,在为公益事业振臂高呼的行列里,在人民群众最需要她的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田华老师那熟悉的身影,那一头飘飘的白发。
我第一次面对面采访田华老师是在电影频道《白毛女》主创人员55 年后重聚首的拍摄现场。那次,田华老师和映山红共唱一首“北风(那个)吹”,两代喜儿分外亲切,场面十分感人。坐轮椅的“大春”(李百万)送给满头白发的“喜儿”(田华)的礼物是一对鸳鸯,那是喜儿在出嫁前对幸福生活向往的象征。而编剧杨润身老人也从拍摄地——河北平山地区给田华老师带回了几件珍贵礼物——当地老农赠送给她的一把镰刀和烧饼。这些礼物顿时让田华老师感到一阵眩晕。当田华老师和83岁高龄在该片中扮演张二婶的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扮演者管林老师见面时,她仿佛回到当年的影片场景中去了。她说,“二婶!我差点给您跪下了!我(当时)拿着您给我的钱,让我跑掉了啊……您的身体还好?”“怎么那么多的白发了啊?”两个互相凝视着,一阵喧嘘声。
记得10 年前的一个教师节。著名影星洪学敏匆匆从香港回北京,她特意带我去拜访了她的“恩师”田华老师。她们是师生,却情同母女;她们是两代人,却平等如朋友;她们没有血缘,却胜过一家人。
原来,1973 年时,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此时八一电影制片厂也与总政文工团联合招收学员。田华与刘尚娴、薛骏负责北京片的招生,王心刚负责东北片,几路大军各显其能,共招来25 个学员。此次,田华老师负责教表演。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小鬼当官”。她找出了以前自己在中戏听课时的笔记,先复习一遍,然后挑出“能用”的部分,强调表演要“真情实感”,还力图把东西方的内容结合起来……一堂课备下来,有时竟要花费七八个小时还要多。世事沧桑,三十多年来,田华老师至今与当年她所教过的“学员训练班”里的“孩子们”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洪学敏当年就是田华班里最有出息的学员。在朝夕相处之中,两人逐渐建立起了融洽的亦师亦友乃至感人至深的“母女”情。
“洪学敏是我的干女儿……那时,她还是个孩子,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田华老师一见到洪学敏仍不免开心逗乐,而洪学敏一口一个“妈”地叫着,特别甜,那股子亲热劲真让人有点儿嫉妒。洪学敏无不动情地说:“那时我才十四五岁,第一眼见到我人生中第一位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温暖了。她是那么亲切,极具亲和力。她每天清早带我去跑步、练声,甚至帮我洗头发,洗澡还帮我搓背,对待我像亲闺女,真像我亲妈!那时,能得到一点爱很不容易——像母亲一样的爱,这对孩子来讲永生难忘……”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与学员们相处的过程中,田华老师很会与孩子们沟通。比如,她会用“讲故事”的方式鼓励孩子们“要勇敢”。
前不久,我再次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专程拜访了田华老师。让我最感惊讶的是,91 岁的田华老师记忆力超强。无论提及哪部电影,电影中的某个细节,某个人物,她都能一一记起,思维清晰。她的脸上仍泛着柔和的色彩,眼里充满柔情,心胸开阔豁达。
今年,中国文联专门为田华老师出版的《田华的华彩人生》画册即将出版。记者看到,该书封面为著名诗人贺敬之题词“华彩人生”,田华老师自己题字:“田华”。封底是田华老师夫妇幸福相依在天安门城楼上,背后的宫灯十分耀眼。封底有一段“致敬词”很感人:“从黑白、无声到彩色、数码,你见证中国电影的成长壮大,从大戏主演到配角客串,你敬畏每个角色、丝毫不差;年过耄耋,却躬身为桥,度艺度心度年华,戏龄花甲,仍立身为梯,举人举梦举百花;即便满头银发,不失当年优雅,笑就笑得灿烂,白就白得无瑕。”
在演艺圈里,“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记者问到如何永葆美丽的秘诀时,她说:“简单的生活才是最美。”田华老师反复提到三个字“真善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祖国是我的母亲,祝福祖国,未来更美好……”田华老师对着我的手机录了一段话语,此时,她的眼里更是满含深情,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