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2019-12-09李孝洋

智富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认识新时代

李孝洋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做出了新判断。本文通过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探求解决“新矛盾”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准确领会、科学把握这一论断。

【关键词】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准确把握“新矛盾”是关乎全局、国运的重大课题。

一、全面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基础,准确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性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也就是说,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能离开而且必须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中去理解。

(二)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矛盾的性质为基础,准确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容

其一,人民需要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变化。经过近40多年的努力,我国不仅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此为基础,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其二,社会生产和需要的制约因素发生了变化。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制约因素。

(三)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基础,准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十九大报告强调,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即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就是适应这种新要求而进行的理论创新。

二、解决“新矛盾”的路径和方法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

首先是推动质量变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向国际先进质量标准看齐,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其次是推动效率变革。破除制约效率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主体活力,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创造潜能。三是推动动力变革。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将传统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好地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方位地补足短板,系统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系统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近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小康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要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牢牢抓住全面这一核心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系统地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2、全方位补齐短板,系统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这要求我们正视短板,想方设法补齐短板,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1)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民生领域最突出的短板。一要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二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三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四要坚持科学扶贫,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五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六要推动市场化“造血”扶贫。

(2)公共服务高效化是补民生短板的重要途径。首先,继续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巩固扩大基础性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与质量。其次,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重点解决医疗、就业、养老、教育等保障性公共服务的缺口问题。第三,畅通需求表达机制,提升政府对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甄别能力和整合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合力,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的个性化、社会化和智能化,前瞻性地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发展性公共服务需求。

3、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课题。一方面要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趋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类施策,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振兴。另一方面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1、促进治理体系科学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十三屆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从建立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谋篇布局,提出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为系统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支撑。

2、促进治理手段法治化,更好地鼓励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补齐法律法规“短板”,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加大侵权惩罚力度。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这对震慑侵权行为,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以“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维权援助、调解仲裁、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为主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

3、促进治理方式现代化,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越高,民众的福祉就越多,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越强。只有将社会治理实践有机地融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之中,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通过社会治理的生活化,才能构建起全民团结的情感纽带,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猜你喜欢

认识新时代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