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9-12-09冯海凤
冯海凤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然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提高它的教学质量也必须讲究方法与策略,下面就此浅谈几点有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生活化”
什么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它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学习,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物、事件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来于学生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學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结合生活的相关的事例等来理解书本的内容,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这样学生不但把书本的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切,并能做到学以致用。
二、与时俱进结合多媒体教学
科技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要落后于时代。这就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才能使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并能引领社会的发展。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就是时代的科技在教学中应用的体现。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推进课堂的变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都应与时俱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来,以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率。
在道法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但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这就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单一的政治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可以实行情景再现,这让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生动,这便创设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将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意识,并活跃其思维,使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学关系的优化,教学关系的优化有利于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爱等,并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去发掘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该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其积极发言;同时教师也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如在课堂上要融入到学生中去,多参与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有关学习的问题。这样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增进师生情感,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用紧扣新课内容的故事导入
很多教师认为新课的导入成功与否是影响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导入也是整节课的重要部分,必须受到重视。导入如果能紧扣新课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基本就是成功的导入。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更好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自主探究,积极学习,学习的效率会更高。初中的学生对故事一般比较感兴趣,因而利用紧扣新课内容的故事导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知道的”不如“爱好的”、“爱好的”不如“喜欢的”。只有“乐之”,才能“乐学”,“乐学”才能学得投入、学得痴迷,才能事半功倍,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但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呢?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和丰富的各种素材,增加课堂趣味性:如把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众多有趣的、感人的故事、一些有重大意义的最新成果、与生活相关的和身边熟知的事例等等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的内容中。
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生动的课程设计(内容设计、程序设计、情境设计等等);一个新颖的导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师生的互动;自然、生动、优美的教态;具有磁性的、动听的教学语言;利用多媒体生动有趣的视频和演示方式方法;让学生讨论、扮演角色、表演等等。
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探究活动、野外活动、社会访问、调查等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活动都可以起到开拓视野、引起思考、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学生觉得有新意、有趣、“好玩”。
通过上述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有了浓厚的、强烈的兴趣,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必然会提高。这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大有好处的。
六、加强课堂的管理
“课堂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教师要创造轻松、活泼、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和实行人性化的而不是呆板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无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课堂首先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建立一定的管理措施,从制度上、意识形态上确保和有助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对初次违反适纪律且较轻的学生要进行提醒、警告,对违反纪律比较严重的或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作出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要做出适当的惩罚,必要时必须联系家长来一起教育。如上课时打瞌睡的学生,教师可以走到他的座位傍边轻轻敲敲他的课桌提醒他不要睡觉。如果多次提醒后,他继续这样,那课后一要让他到办公室对他进行适当的批评并进行思想的教育。当然在教育他时要了解他为什么老是会打瞌睡,然后帮他寻找克服这种情况的方法。如果这样还不行,对他要作出一定的惩罚,如在课堂让自觉站起来听课等方法,必要时联系他家长到学校一起来教育他;再次,实行领导巡堂制度,这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对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也起到一定的镇慑作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