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如何在英语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

2019-12-09程洁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程洁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框架形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创新,直观的方法,可大幅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本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设计为例子,以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运用思维导图在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对农村中学的英语阅读课进行设计。

关键词:思维导图;图式理论;阅读教学

而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实行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运用思维导图对阅读课的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下面以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中Section B 2b阅读的读前设计为例展示思维导图的运用。

一、读前环节

读前任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欲和求知欲,运用头脑风暴使学生通过搜集、了解与所要阅读材料相关的信息,激活头脑中的背景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等,学生对文章话题越熟悉,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现以八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2b中阅读教学的读前设计为例展示思维导图的运用。

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出图1,并与学生开始对话,然后在对话的过程中描绘出下图

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它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教师运用米老鼠的简笔图,形象、生动地导出了文章的主题,激起了学生无限的想象。读前环节不仅让学生熟悉了阅读文章的主题,还激活了学生的内容图式,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就能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读中环节

读中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从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转换手段,从整体理解的角度设计有效的任务和活动,用完整的视觉表象形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杨延从,2007)。下面以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以Section B 2b读中阶段的三项任务为例进行说明:

[任务一]略读

让学生略读文章,找出每个段落的主旨句,并圈出主旨句的关键词.同时告诉学生,主题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个句子,通过主题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任务二]跳读

让学生跳读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找出支持这两个段落主题句的细节。首先引导学生读思维导图,确保学生了解图片中的信息。如图3(文章第一段)以决心为主题,从决心的含义、最常见的决心、何时下决心、为什么下决心以及怎樣下决心五个方面介绍细节:

图4(文章第二段)以不同的决心为主题,介绍有关身体健康、更好的计划和自我完善三方面的决心,每个主干继续伸出分支,说明各种决心的具体表现形式。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主题句之后通常是支持性的细节信息,让学生找出相关的细节填写在图3和图4中。

学生可以不必从文章的首段开始阅读,也不必读完整篇文章,只要找到所需的文章信息就可以停止阅读。学生从图3和图4的结构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个段落的结构都是从概括到具体,即先总后分。学生在寻找细节信息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到文章的层次和脉络。

[任务三]细读

让学生细读文章第三段,并完成思维导图。首先引导学生看图5:

图5以决心的相同之处为主题,分三个方面开展:(1)相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2)人们对下决心的看法;(3)你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其中第一和第二个方面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第三个方面需要学生仔细理解、体会文章后给出自己的观点。

三、读后环节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后的任务设计不可或缺。这一部分的任务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下面以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中Section B 3a读后阶段的两个任务为例展开说明:

[任务一]复述

让学生利用图6对篇章进行复述:

图6由一个主题“Ming十年后的生活”引出她的工作、居住地、宠物、运动和着装等生活的五个方面,个个方面再细分,而且根据需要可以无穷尽地扩展下去。这样,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都体现在图6中。复述任务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实现了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下一个环节用思维导图写文章做好了准备。

[任务四]利用思维导图写文章

让学生绘制“自己十年后的生活”的思维导图,并据此展开短文写作。教师可通过以下步骤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写作:

步骤一:让学生回答若干问题。如:What will you be in ten years? Where will you live? 由此导出六个关键词job、places、transportation、clothes、sports和pets,为画思维导图做准备。

步骤二: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与六个关键词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对应的单词或短语后,再通过PPT展示这些词语。该步骤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调用并巩固学生的语言图式,继续为下个环节做准备。

步骤三:向学生展示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先在中央位置画一个图像或写一个主题词,代表文章的主题;再选择合适的基本分类概念,把它们当做主要分支或者主要的子项;然后放开思路,增加一些信息,或者提出自己想说明的观点;最后,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基础弱的学生对每个关键词可以只扩展出一个分支,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出两个分支,基础很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出尽可能多的分支(如图7所示),以促进其能力发展,满足其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右脑的想象功能,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四:绘制思维导图,并以思维导图为框架来写作文。学生绘制出了自己的思维导图,形状各不相同,色彩缤纷,层次清晰,主题鲜明,主干与分支清楚,词汇的选择得当。

四、结束语

在农村中学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用现代的阅读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让学生通过略读、跳读、细读获取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有效地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通过阅读发展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Carrell, P. & Eisterhold, J. 1983.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 TESOL Quarterly, 17(4): 553-573.

东尼·博赞(著),叶刚(译). 2009b. 超级记忆[M]. 北京:中信出版社.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