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网络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9-12-09冉东青

当代旅游 2019年6期
关键词:网络影响大学生

冉东青

摘要:21世纪信息网络迅速发展,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带动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也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存在大量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原因和影响现状分析,思考如何应对网络信息化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应对此现象的一些建议措施,希望能够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三观认识,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正能量,实现高校培养素质过硬、学识过关的优秀栋梁之才。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影响;对策

一、网络信息的特点及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切投放入互联网电子信息化资源的统称,与传统的信息资源有着不一样的特点,即信息量庞大、更新快、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共享程度高、成本低以及质量良莠不齐等特点。

在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意识等也深受网络的影响,其中包含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消极的影响。具体影响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影响

对于求知欲望很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丰富视野,充实已经储备的知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成本和方便了学习。大学生们可以利用网上的各种平台来满足自己日常物质方面的生活。同样,他们也可以利用各种平台来接触一系列的充满正能量的宣传片和实事动态等新闻,陶冶了其道德和政治素养,促进正确“三观”的形成。总之,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大学生的衣、食、住、行。

(二)消极影响

网络信息资源庞大,不仅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同时由于网络资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对于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来说,网络也带来了带有毁灭性色彩的消极影响。

(1)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虚拟世界多姿多彩,对于刚刚告别管理森严的高中生活的大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缺乏意志力和严格的他人管束,对于网络的诱惑,自然显得不堪一击。他们可以在游戏中寻找成功的喜悦,在游戏中尽情展露自己,满脑中想象的都是游戏的场面,不分白天和黑夜,只要是清醒着,就会沉迷在游戏中,长此以往,学业就成了牺牲的附属品。

(2)网络诈骗,殃及家人

网络迅速发展,信息平台的不断频出,也导致了一些诈骗平台的涌现。“校园贷”、“无抵押贷款”、“裸贷”等等熟悉的字眼频繁映入大学生的眼帘。有些大学生或是出于虚荣心或是遇到困难难以向他人张口时,头脑一热选择了信任这些平台。他们殊不知一旦踏入将会是无底深渊。因此,校园内就会出现一些大学生为了躲债失踪数月,为了偿还高额利息无奈堕落,有的祸及家人。一桩桩真实的案例在每天上演着。

(3)性格孤僻,视网络为知己

网络交流的跨身份性使网上的交往变得隐蔽而神秘。由于网络的交往可以忽略对方真实的身份,部分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来宣泄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这部分大学生就会表现出性格孤僻,而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感情丰富的人际交往就会逐渐萎缩。这些大学生整日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中,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个性偏激等特点日渐凸显出来。

二、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抗干预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认识,提高其审美审辨能力。高校思政教师认真组织思政课堂,结合最前沿的网络知识来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的思想认识。高校政治辅导结合利用班会课,结合最真实的案例供大学生分析,提高他们抗干预的能力,以至于在面对诱惑时可以正确地做出判断。

(二)积极引导正业,培养正确三观认识

高校应举全校之力,无论是政治輔导员队伍还是专职任课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促进求知欲望,促进大学生终身学习。大学生只有步入正业的道路上来,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把网络视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媒介。

(三)加强管制监控,净化网络环境

相关网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严把质量关,严格审核其资质,对不良不健康的网络内容进行管控。监管部门只有把信息源头把控好了,才能减少大学生接收不良内容的几率。

(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发挥模范作用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最直接的人生楷模,也是大学生所崇拜的对象。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尤其是直接管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首先要自身素质过硬,道德水平高,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们的三观认识。

三、总结

习总书记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若高校不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向社会输出“德育不过关”的人才,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无疑是投放了一颗定时炸弹。

参考文献:

[1]朱银端.网络道德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宋友,刘鹏超.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3]尹翔.网络道德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07(7).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8年河北外国语学院校级课题“信息网络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W201862]。

猜你喜欢

网络影响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