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顺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思考
2019-12-09汪敏许欢
汪敏 许欢
摘要:旅游扶贫,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扶贫手段,它是以产业带动发展的“造血式”扶贫方式。研究安顺市在旅游扶贫中做法和措施,找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助于在实践中改善旅游扶贫工作做法,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关键词:旅游;扶贫;问题;对策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它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于是,各地区认真挖掘、整合本地乡村特色资源,将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大力推广,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带动了部份群众脱贫致富。
一、安顺市乡村旅游发展扶贫现状
(一)安顺市旅游扶贫概况
安顺市是国家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形态多样,已有多年的旅游发展的经验,但在扶贫工作开展以前,辖区内乡村旅游发展仅在几个已成熟的景区周边。自旅游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安顺市大面积开展旅游扶贫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各乡村的生态资源、民俗文化、田园风光等,开垦乡村资源,全市现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获得国家民委命名挂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个,获得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旅游发展委命名挂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4个。通过举办“走进100个美丽乡村”徒步活动,持续举办了龙宫油菜花旅游节、平坝樱花节、关岭火龙果节、镇宁樱桃采摘旅游节等乡村民俗节庆活动。以旅游发展为手段,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二)目前安顺市发展旅游扶贫的途径
(1)政府主导型。由政府部门主导乡村旅游扶贫的投资和运营,
带领村民参与其中,村民可以根据提供的岗位选择就业,也可以利用自已的宅居地创办农家乐或旅游项目,进行自主创业,从而实现脱贫。
(2)以点带面。依托黄果树、龙宫等本地核心景区的知名度,带动周边村寨发展,逐步形成“闲情娱”的旅游商圈,带动村民参与其中实现富裕。
(3)旅游投资公司+农户。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有一定实力的投
资商进入村寨,由公司和农户直接合作,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农房提供物质条件,公司负责进行就业岗位提供、培训等,使优势互补。
(三)安顺市旅游扶贫取得的效应
(1)经济效应:2018年,安顺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1亿人次,同比增长35.9%;旅游总收入1039.3亿元,同比增长34.47%。首次突破接待1亿人次、收入1000亿元大关。实现直接门票收入55638万元,减免门票累计22762万元。从最近的“十一”黄金周来看,安顺旅游再现“井喷”,有效带动了景区、住宿、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持续走旺。强大的旅游消费能力很好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繁荣乡村产业、带动乡村民俗振兴方面,旅游扶贫已经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2)社会和文化效应。依托屯堡文化、蜡染文化等,已形成了具有一定品牌和规模效应的地戏面具、蜡染、银饰、精制茶,以及刺绣织锦、古生物探究的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在国内外形成影响因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有效地使村民成为主体,引导游客参与其中,实现经济收入。
(3)引领效应。通过已成熟的景区,以点带面进行发展,实现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整合,转变乡村单一的农产品发展模式,从而引领村民致富脱贫。并通过发展好的村寨形成榜样,起到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周边的村寨迅速发展旅游扶贫,实现老百姓脱贫致富。
二、安顺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境
(一)村寨旅游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
近几年,安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全面铺开,随着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开展,一个个美丽的乡村不断涌现,使得乡村之旅逐渐成为休闲游的时尚。为此,有力地帶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自身具有的自然资源外,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的硬件设施,如住宿、娱乐、参与性游乐设施等等,目前,仅仅已成熟的秀水景区、浪塘景区、旧州古镇等几个乡村旅游村寨硬件设施基本具备,大部份乡村旅游点旅游设施不完善,甚至连游客最基本的住宿要求都不能满足。
(二)村寨重在打造,轻在管理和发展
市区内乡村旅游的项目众多,大部份村寨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中,村寨修得美丽漂亮,自然风光宜人。但在村寨管理、旅游经营及发展上,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发展目标。
纵观安顺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整体呈现的是“遍地开花”的现状,但大部份村寨却是“假日人多平时人少”,而有的村寨则呈现“集中时节旺”的场景,这是因为,这类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前一类属于只注重基础设施打造,缺乏村寨原著生活场景和参与体验项目的开发处在简单的观光游阶段。而后一类则是,仅仅利用村寨本身的农产品打造,缺乏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没建设。因此,达不到当代“商养学、闲情奇”的需求,自然回头客少,发展也更加困难,最终导致村庄返贫。若能两者结合,那乡村旅游发展会更好,旅游扶贫也就能长期真见实效。
(三)农村留守现象严重,当地村民对旅游参与度低
当前,农村许多剩余劳动力都到外省务工,农村留守现象越来越严重,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田地“撂荒”。虽然出现了“农村合作社”之类的机构,解决了部份问题,但这样的现象,显然是不利于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当地村民在外务工,参与度低,不能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获得相应的利益,也不能共享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因此,就不能增加农民收入,最终不能实现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