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9-12-09陈秀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秋思语文课程教师应

陈秀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当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时,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长此以往,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提升。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時,预习环节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上课时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资料,学生们演示背诵了张籍的《秋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发现:不同的诗人却有着相同的思乡情。在交流中,古代文化的魅力在课堂中得到展现,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拓展,自身的鉴赏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语文光有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班级学情特点,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进行有梯度的阅读、积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反复诵读,积累语言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教师在教学时应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

(二)点亮思维,丰富理解

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点亮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根据文本提出一些或内容上,或情感上,或表达上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反思,利用学生生活的经验和认知上的矛盾等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多元解读,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尊重学生自己独特的体验。还课堂以真实,还学生以真情。

三、借鉴习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如六年级上册19课《一面》。初读课文,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读后学生异口同声说出“瘦”;再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六处句子;细读这六个句子,想想作者这六处“瘦”是否写的是同一个部位,作者每次离鲁迅的距离是否一样。学生细读完后发现:六处“瘦”表现的部位不同,一次写整体,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作者每次离鲁迅的距离也不一样,先是更远,后来越靠越近。在此基础上安排课后小练笔,运用所学方法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老师,取得了远超以往任何一次的效果。

猜你喜欢

秋思语文课程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秋思
秋思
WATING FOR THE SUNSET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