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走进学生的灵魂
2019-12-09陈惠婷
陈惠婷
阅读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尽管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我们却很难将学生引进文学的殿堂。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内容单一,教科书是阅读的主要来源,缺少课外阅读,阅读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是目前中学生所存在的一个阅读现状,而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是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习负担重,限制了阅读
初中生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应试教育决定了学生一切都只能围绕考试而进行,学生从早到晚上课,晚上回到家不是做作业就是刷题,周末在各种培训辅导机构中穿梭,他们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极少的,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是限制学生阅读的一个主要原因。
2.缺乏一定的阅读环境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信息来源渠道很多,各种各样的电子阅读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圈很难摆脱这些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在这种充满诱惑的外界环境下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去好好阅读一本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中学生的阅读。
3.阅读时附加的条件太多,扼杀阅读兴趣
有的老师家长总喜欢在学生阅读时附加很多的条件,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真正阅读的一个重要标准。比如说他们会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或是写读书笔记,或是摘抄好词好句,在学生阅读兴趣没有培养起来之前,这样做无疑就是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制造了绊脚石,最终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恶感。
我们要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条必经之路。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我就来谈谈关于提高中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每周两节课外阅读课
我们可以在每周规定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自由地进行课外阅读。一旦定好时间,就要坚持执行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我们也可以把学生直接带到学校的阅览室,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了。
二、老师巧设“诱惑”,鼓励学生阅读
要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首先教师自己也要去阅读,教师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与学生有一定的思想交流,使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情感上触动学生,使之产生共鸣。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最近自己读了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并对其中一个精彩的片段进行剖析,等到学生渐入佳境的时候,便故意戛然而止卖起关子,设下“诱惑”告诉学生如想进一步了解就需要自己去阅读,学生感兴趣了以后,就会主动地去阅读。
三、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借书看
也许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借来的书总是觉得特别好看,而且看得速度也会比较快,所以,平时我们可以多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去借书看,这样就可以促进我们的学生尽快地把一本书给看完,而且图书馆的书汗牛充栋,学生在那里可以随便地遍稽群籍。
四、选择适合中学生的阅读文本
我认为要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文本,难度应与课文相当;其次体裁选择要广泛,从四书五经,古今名著、中外文史,到科普小说、人物传记、新闻报道等,只要学生感兴趣的有益的书籍都可以拿来阅读。
五、打造班级的“阅读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营造阅读氛围、环境布置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环境的熏陶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比如在班级可以创设一个“图书柜”,圖书的种类尽可能丰富些,每个月适当地增加一些新书;其次还可以设置一面文化墙,张贴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并且还可以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奖励;教室里,张贴一些名人名言作为标语,让学生对于阅读可以做到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