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胜任力策略研究

2019-12-09何晓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4期
关键词:胜任力产教融合

何晓

摘要: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胜任力水平。“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从苏旅财高职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出发,结合校企合作单位19家的调查分析,提出提升专业学生胜任力的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胜任力;苏旅财高职校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职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并且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苏旅财高职校是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坚持“服务学生,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走产教研一体、国际化合作的发展道路,成功探索了将仿真实训和全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景化”教学模式。专业基础设施雄厚,条件优越,教育资源和成果突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面向苏州各大景区,与苏州各大旅游企业存在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虽然苏旅财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针对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旅游个性化需求不能得到充分实现

为了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景区服务往往更加注重游客的感知、体验与个性化需求。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具有普适性,针对景区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沿袭

隨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资讯膨胀,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旅游教材不能与时俱进。旅游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人才的培养更多的还是注重于传统授课的形式。注重教材理论,教师传授的知识与实际脱节。重视考试考核,不重视实践能力的考量。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低,忽略学生个性化程度的发展,综合素质不高,难以应对严峻的实践检验。

(三)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传统授课过程中所占比例悬殊,实践教学仅作为辅助手段,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者重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本质的发展与提高,如团队协作、沟通、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就业方面,学生自我定位为普通劳动力,而没有深入的融入企业,且缺乏自身职业规划。

(四)师资实践水平亟待提高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在师资队伍方面,虽高级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较高,但教师注重理论,景区实操方面存在经验缺失,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胜任力的基本内涵

胜任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D.C.McClelland在《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中指出的,一个人在工作上能否取得好的成就,除了拥有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取决于本身特质、个人动机及价值观等隐性胜任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胜任力冰山模型(见图1所示),将胜任力划分为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是可测量的,易变的。而冰山以下部分,不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是对人的行为影响更为关键的因素。

对学生来讲,具备良好胜任力的标准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格,综合能力等。对企业来讲,考核的标准不仅在于冰山以上部分,也就是知识与技能,学生的个人基本素养是基础,良好的综合潜质是考核关键。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策略

通过对苏旅财高职校17、18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同学开展问卷调查,同时与苏旅财高职校深度合作的校企单位19家开展访谈与问卷调查。通过整理与分析得出胜任力要素中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抗压抗挫能力在各要素中最为重要。根据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参考胜任力冰山模型,做出苏旅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冰山模型(见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显性胜任力要素,是可以通过日常学习与点拨发生改变。而对于胜任力隐性因素来说,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与抗压抗挫能力处于个人素质与品质的部分,处于胜任力的根基,需进行长期培养才能达到稳定的状态。因此,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其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抗压抗挫能力等方面进行塑造。

(一)“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苏旅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景区培养以讲解等专项岗位能力为核心相关人才,通过结合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学生旅游讲解能力、咨询能力、对客服务与投诉处理、景区策划、营运能力、会展服务、会展策划、管理能力等。大力培养具备较高的技术知识、人文素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满足旅游企业岗位需求,直接进行上岗操作,真正做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1.优化课程设置,注重技能培养

结合旅游企业实际需求,请专家、一线旅游企业代表到校一起参与修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从能力培养出发开发教学计划、以能力为本来构筑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胜任力产教融合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胜任力探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