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09张锦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组间发生率剂量

张锦萍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且留存有完整医疗数据的40例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患者,以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观察组采取大剂量短时间用药方案,对照组采取小剂量长时间用药方案,对比两种用药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0.0%(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高于对照组的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的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酌情选择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

【关键词】

人工流产术;宫内残留;米非司酮

近年来本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数量越来越多,通过手术干预解决了患者在妊娠方面的需求,但是,部分患者在接受人工流产术后存在宫内残留的情况。宫内残留会导致患者出现持续的腹痛、流血或者是停经等现象,长期得不到治疗将可能与宫腔内壁组织粘连,对于患者子宫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1]。目前,在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治疗中米非司酮的应用较为普遍,但是,选择何种剂量的米非司酮则是各方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选择合适的米非司酮应用剂量对于提高治疗有效性的意义重大,现结合本院在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治疗上的现状数据,对不同用药方案进行探讨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诊治且留存有完整医疗数据的40例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患者,以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25.60±2.50)岁,平均孕周(8.02±1.35)周,有17例患者为初次选择人工流产,3例患者有过人工流产史;对照组平均年龄(25.80±2.61)岁,平均孕周(8.30±1.44)周,有18例患者为初次选择人工流产,2例患者有过人工流产史。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大剂量短时间用药方案:患者每日口服150mg米非司酮(秦皇岛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5),连续用药7d;对照组采取小剂量长时间用药方案:患者每日口服50mg米非司酮,连续用药21d。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相同的护理服务,如用药指导、疑惑解答、健康知识宣讲以及情绪疏导等。

1.3觀察指标

根据患者治疗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价。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是指治疗后阴道流血现象停止,βHCG水平恢复正常且经过B超检查无宫内异常占位;有效,是指治疗后阴道流血现象有了较大的改善,而βHCG水平出现了一定的下降,经过B超检查仅有小块区域存在宫内异常占位;无效,是指治疗后阴道流血现象未得到明显改善、βHCG未改善且经过B超检查存在较大的宫内异常占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0%。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14/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5/20),高于对照组的5.0%(1/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并受到个人隐私的影响,临床上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部分患者在术后还存在宫内残留物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健康。目前,临床上对于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的存在尚未完全明确其中的原因,在传统的治疗中清宫术则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但是,清宫术对患者所形成的创伤较大,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患者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后果。针对清宫术存在的不足,近年来本院提出了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方案。

米非司酮是一种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的常用孕激素受体拮抗剂,临床上能够对孕激素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促使前列腺素的快速释放,提高子宫收缩能力[2]。此外,米非司酮能够对患者的卵泡发育起到阻止作用,继而进一步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临床上,米非司酮对于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该药物在临床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如何进行药物的用法用量选择则是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小剂量米非司酮的应用能够导致宫内残留物坏死排除,但是这一过程较长;大剂量使用米非司酮则会在短期内提高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大剂量使用药物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高[3]。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14/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5/20),高于对照组的5.0%(1/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学者指出大剂量米非司酮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病情的改善,降低疾病带来的危害或痛苦[4]。

综上所述,在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残留的治疗中大剂量米非司酮的应用能够缩短治疗时间但是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小剂量米非司酮所需要的治疗时间较长,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在对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酌情选择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

参考文献

[1] 李宁,孙树静,郝彤,等.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治疗人工终止妊娠术后宫腔内残留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4(05):578583.

[2] 陈礼双.对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有残留物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9):5859.

[3] 赵琳,刘春芳,代煜瑄.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J].北方药学,2017,14(10):153154.

[4] 白继红.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药业,2014,23(23):116117.

猜你喜欢

组间发生率剂量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中心摆药的效果评价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用药剂量:老年人≠成年人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