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免耕直播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

2019-12-09潘发军

园艺与种苗 2019年5期
关键词:全量开沟收割机

潘发军

(固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固镇 233700)

农作物秸秆任意丢弃和焚烧现象,不仅影响着乡村文明建设并污染环境,也是乡村振兴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阻碍。秸秆处理利用事关农业清洁生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

固镇县是粮食生产大县,全县耕地保有量近10万hm2,小麦—玉米连作是当地主要种植模式,目前小麦实际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hm2以上,玉米实际种植面积在5.33万hm2左右,常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0万t以上。近年来,固镇县认真落实农作物秸秆全年禁烧任务,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农作物配套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稳定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鉴此,文中对固镇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秸秆还田农机作业模式及其农机农艺配套轻简化播种玉米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旨在实现秸秆还田综合利用与加快机收、夏种进度和提高播种质量的有机统一。

1 小麦秸秆还田农机作业模式

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有机械化还田、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秸秆制气、秸秆成型燃料、高温堆肥等。目前,固镇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仍以还田为主,机械化全量还田主要有以下2种方式:

1.1 秸秆全量粉碎还田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割茬高度不高于15 cm。联合收割机安装茎秆切碎器(1JHX型小麦收割机秸秆粉碎装置),实现粉碎秸秆均匀抛洒还田,或用4JGH135~4JGH165型秸秆粉碎灭茬还田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小麦秸秆粉(切)碎长度不高于10 cm。该模式农机作业成本较高。

1.2 秸秆全量覆盖还田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秸秆整齐铺放在一侧,按收割机的1个割幅为1个种植带,在裸茬宽窄行免耕播种玉米。该模式实行秸秆覆盖在地表起到保墒作用,玉米出苗质量好,苗齐、苗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夏种质量有机统一,但麦草留田存在被焚烧的隐患。

2 配套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

选用耐密植、紧凑、早熟的高产品种,如登海618、德单5号、中科玉505、弘大9号、郑单958等优良品种。

2.2 科学播种

2.2.1 播种模式。①等行距免耕播种。对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的地块,实行等行距免耕播种玉米,一般行距60 cm;②宽窄行免耕播种。对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地块,实行玉米宽窄行免耕播种玉米,行距要根据联合收割机割幅合理确定,如:割幅220 cm:草带100 cm(宽行),玉米种植带120 cm,种植玉米3行,行距60 cm(窄行)。

2.2.2 合理密植。对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等行距60 cm播种的,株距一般为25~28 cm;对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宽窄行播种的,根据宽窄行行距调整合适的株距,一般为20~25 cm。具体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地力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半紧凑型品种52 500~60 000株/hm2,紧凑型品种 60 000~67 500 株/hm2。

2.2.3 科学播种。选用大型专用玉米免耕直播机械,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控制机械行进速度,播种深度3~5 cm,施肥深度8~10 cm,种肥距离>4 cm,田间无漏播,地头无重播,覆土镇压严实,确保播种质量。

2.2.4 开沟防渍。近年玉米苗期渍涝灾害频发,应在玉米播后苗前采用带有抛撒功能的开沟机开沟,以防涝降渍。根据田块情况灵活安排开沟方向及开沟数量,一般沟深30 cm,沟宽10 cm,沟间距500~800 cm。

2.3 施足基肥

对于中等以上肥力水平地块,建议施纯氮21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 75~90 kg/hm2、氧化钾120~150 kg/hm2、硫酸锌 15 kg/hm2,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为避免秸秆腐熟时与玉米产生苗期争氮现象,同时为防止玉米后期早衰,氮肥应基肥重施,即用磷、钾、硫酸锌和50%~70%的氮基施。

2.4 田间管理

2.4.1 化学除草。土壤墒情充足时,玉米播后苗前喷施乙草胺进行封闭除草;或于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选用硝磺草酮和莠去津复配剂或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复配剂。

2.4.2 间苗定苗。玉米4~6片叶时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根据品种特性和要求留足适宜的苗数,定苗时对于双粒点播的要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健。通过留双株弥补邻近缺株穴,保证种植密度适宜。

2.4.3 适时追肥。追一遍肥,一般在大喇叭口期(10~12片展开叶)因苗追施尿素 150~225 kg/hm2。

2.4.4 防病治虫。玉米二点委夜蛾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高氯·甲维盐等药剂进行防治;玉米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防治;玉米弯胞霉叶斑病、大小斑病、褐斑病等病害可选用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3 防灾减灾

3.1 芽苗期渍涝

玉米对芽苗期涝渍敏感且有不可逆性,种子萌动时对涝渍最敏感。近年来,固镇县玉米芽、苗期涝渍发生的频率较高,应落实好防灾减灾技术:

3.1.1 清理三沟。及时清理三沟,做到畦沟、腰沟、围沟三沟配套,保证三沟畅通,提高排水效率。降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沥去田间渍水,防止产生“哑巴涝”。

3.1.2 适量追肥。涝渍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对恢复玉米生长有积极的作用。排除田间明水后,于玉米行间追施尿素75 kg/hm2左右。也可喷施黄腐酸类等生长促进剂,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抗逆能力。

3.2 花粒期高温干旱

玉米开花授粉至籽粒形成期,正处在需水高峰和需水临界期,对高温干旱灾害反应敏感。玉米花粒期高温干旱为障碍型危害,一旦受害难以恢复正常。

3.2.1 适时浇灌。当玉米植株上、下部叶片均在中午时发生短暂萎蔫,早晚能恢复挺立,表现中度干旱时,即需要灌溉。干旱时间越长、危害越重,要及时浇灌“丰收水”,发挥灌溉保丰收的作用。

3.2.2 灌溉方法和灌水量。灌溉方法有喷灌和沟灌等多种。喷灌可以改善玉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能有效防止“晒花”现象的发生,每次喷水量以300 t/hm2为宜。采用垄作的田块,可用隔行灌水的方法,水流到达另一头即可,再换下一行,行长以50 m左右为宜。

3.2.3 灌溉次数。灌溉次数的确定以保证抽雄和灌浆初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80%的为宜。充足的土壤水分有利于玉米的正常受粉和灌浆,以保证玉米粒数与粒重,确保玉米产量不受损失。

3.3 倒伏管理

3.3.1 拔节前后。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倒伏的恢复能力不同。因此,应针对不同的苗情,分类管理,采取应对措施,减轻倒伏的影响。拔节前后的玉米恢复能力很强,植株能自然恢复直立,不影响将来正常授粉结实,倒伏一般不需要人工扶起。

3.3.2 抽雄授粉前后。该期玉米植株高大,倒伏后株间相互叠压,自然恢复困难,不仅会影响到光合作用进行,还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吐丝与授粉结实,需要人工扶起。扶起要早、慢、轻,并结合培土固定。倒伏发生后,应在1~2 d内突击扶起,并及时追肥使玉米生长尽快恢复,追施尿素75~150 kg/hm2。

4 适时晚收

在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基部黑层出现,灌浆线消失时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此时收获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

猜你喜欢

全量开沟收割机
果园履带式偏置开沟施肥机研制与试验
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对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
悬挂式旋转开沟机的设计
秋施基肥单、双边开沟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收割机
收割机维修与保养的方法研究
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271家网货机构公布资金存管信息超八成全量业务上线
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排除
未来的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