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及其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

2019-12-09朱鹤徐敏王子胜

园艺与种苗 2019年5期
关键词:株型控制技术农作物

朱鹤,徐敏,王子胜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辽阳 111000)

作物化学控制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而调节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体系[1]。该技术与除草剂的发现和免耕法的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一起,被称为栽培学上的三次革命。

1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20世纪30年代,“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应用,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体系由此萌芽。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客观因素的限制,该技术主要应用在经济价值林木、花卉和蔬菜等园艺作物上。直至20世纪60年代,“矮壮素”防止小麦倒伏技术”作为第一项具有商业价值的大田作物化控技术,开始在英国大面积推广[1]。自此以后,大田作物化学调控技术开始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中国的成就尤为突出,1992年我国大田作物化控技术年应用面积达到约为0.07亿~0.13亿hm2。

棉花是应用化学调控技术体系较早、较成功的大田作物,主要是应用缩节胺控制徒长、塑造株型,覆盖面积达到80%以上[1-2]。此外,乙烯利催熟,多效唑培育油菜、水稻壮秧,多效唑及其复配剂防止小麦倒伏,赤霉素促进杂交稻制种田母本抽穗、乙烯利复配剂防止玉米倒伏等,均在我国大面积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4]。

2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发展方向

从作用机理上来说,作物化学调控已经从单纯地控制株高及长相,发展到植株的整体调控,包括塑造理想株型、构造合理冠层结构、提高根系活力、协调源库关系、提高产量等[5-6]。作物化学控制技术通过人为干预,在活化常规栽培措施、突破环境因素限制、挖掘作物遗传潜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持续提高作物生产力的重要技术体系[2-5],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新思路,增强了生产者的主动性,具有不容忽视的应用潜力。

以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为基础的“化控栽培工程”,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使作物的栽培过程更加接近于工业工程,实现有目标设计和可控制生产流程,同时使投入产出效益进一步提高。“化控栽培工程”是作物化学控制发展的最终目标,目前除了在棉花上已基本成型外,在其他作物上还处于经验积累阶段,因而需要加快速度,尽快实现主要农作物的完善的“化控栽培工程”体系[2,5],为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一系列生产问题提供可行有效的手段。

3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

棉花为无限生长作物,生长过程中,只要水肥条件合适、空间条件允许,就可无限进行横向和纵向生长。棉花株型栽培就是在特定的自然气候条件下,通过一系列人工措施,主动而有预见性地干预棉花个体发育,培育理想株型,从而协调棉花生育与气候、个体和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内围铃的形成和发育,达到早熟、高产、优质相结合的目的。

棉花化学调控,首先是对植株生长进行调控,即棉花生育期间合理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进行调控,进而构造合理株型[7-8],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使产量构成因素更加协调[8],从而达到提升产量和纤维品质的目的。棉花化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药剂筛选和使用方法探讨的复杂过程,最后确定了以缩节胺(DPC)为基础,多次合理用药的技术体系[8-15],进而提出了“棉花全程化控技术”——就是从棉花蕾期、甚至苗期开始进行调控,最终实现高产、高效和优质[16]。目前,以我国新疆棉区为代表,基本确定了全生育期少量、轻控、多次的化控技术规程,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棉花化学调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缩节胺为基础,许多科研院所研发出了多种新型化学调控复配制剂,其中以中国农业大学化学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取得了突出成绩。利用“缩节胺”调控棉花生长、利用“乙烯利”催熟吐絮技术在棉花生产上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公认的良好效果。此外,随着棉花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广泛应用,棉花化学脱叶剂成为研究与应用的重点之一,并在不断地改进和突破。棉花生产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打顶,操作费工费时,正处于高温多湿的季节,同时可允许的操作时间又极其有限,诸多不利因素一直困扰着广大生产者。为此,科研工作者研究推出了化学打顶剂,通过叶面喷施、植株内吸达到影响和停止顶尖生长的目的。这是目前棉花化学调控技术研究的2个热点。

4 农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展望

农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棉花生产上,如开篇所述,还广泛地运用于多种农作物,尤其是具有无限生长特性的农作物。随着我国新一轮农业种植业改革的进行,尤其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政策的制定,化学控制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辽宁西部地区杂粮杂豆的生产发展迅速,其中占比重较大的绿豆、小豆等作物普遍存在倒伏现象,既影响了品质,又给收获造成了困扰。那么,通过合理化控,调控其营养生长,从而改良其长势和长相,将是今后研发的一个重点内容。

与人类漫长的农业生产历史相比,作物化学控制技术还处在萌芽期,无论是化学制剂的种类、应用作物的范围、配套技术的应用等,目前都局限于极其有限的范围之内。随着有关植物生长发育机理研究的持续突破,不断有新的成果应用到实践之中,这些成果也将推动农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发展。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理想中的“工厂化”、“设计化”农业生产才能够实现,从而使人类摆脱“靠天吃饭”的束缚,农业生产也必将会迎来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株型控制技术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基于人工智能的探测与控制技术”专刊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及过程控制技术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