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区富余劳动力再就业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2019-12-09艳,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社区

张 艳, 孙 蒙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经济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解决过剩产能,减库存、去杠杆化、降成本、补短板、补优质供给、扩有效供给将使中国社会经济向前迈进一大步。[1]在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一方面降低供给成本,鼓励和加强自由竞争,引导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社区特色职业技能培训的品牌。

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区再就业教育的现状

所谓社区再就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指从源头解决根本性问题,以满足居民需求为首要原则,以加大供给的有效性、加强对社区富余劳动力的教育为方针,促进就业率稳步提升。想要成功实现社区教育再就业供给侧改革,就要先明确知晓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

1.1 “新市民”再就业教育欠缺

根据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所做的人口调查,社会学专家经过分析后指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数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肯定会不断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为城市化进程添砖加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14年发布的《从发展指数看我国农村教育的亮点与差距》报告显示,中国农村教育总体水平提高迅速,小学入学率近100%,与发达国家日本、英国持平。初高中的教育普及率也逐年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城市谋生、创业,成为城市的“新市民”,以南京市为例,目前“新市民”人数有130万左右。为了使“新市民”真正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中,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等部门和社区都在大力开展培训课程,但实际成效甚微。一方面每年培训机会对于数量巨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或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这些职业流动性很大。随着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市场和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岗位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他们自身条件,可能面临多次失业和再就业。

1.2 城市富余劳动力再就业教育欠缺

城市的劳动力人口失业,一般都是传统教育弊端的显现。城市里文化补习如火如荼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无人问津形成鲜明的对比。[1]许多城市家庭对孩子不是过分溺爱就是特别严厉。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自制力差、孤僻等问题,而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冲动、冷漠、胆怯、自卑,家庭教育与社会职业需要的能力严重脱节。传统的学校教育也偏知识轻能力,偏动脑轻动手,使许多青少年身体强壮却胆子小,或是知识丰富但缺乏动手能力,不会与人交往,形成就业障碍。甚至在一些生产和服务行业与农村外来务工人员能吃苦、毅力坚强相比,劣势比较明显。

1.3 持续、高效的再就业教育体系欠缺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再就业教育体现在职业技能教育,它不该是一种终结教育。岗位转换速度以及技术和结构的升级速度大大加快,终身学习势在必行。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共建完善的现代终身职业教育体系,让劳动者主动接受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给予劳动者一个充电、学习的机会,让劳动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角色相互转换,还能学习到所想要学习的各类知识,让劳动者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以至于能够适应经济供给侧背景下,市场对于劳动力的新需求,富余劳动力才能顺利就业甚至不再失业,企业也会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2]虽然现在许多地区对社区再就业教育配备了专业教师与团队,但部分教师团队都是兼职老师,这些教师待遇不高、所教课程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也缺乏相应的教育评价、监督机制,从而导致社区再就业教育体系的持续性、高效性供给得不到保障。

2 解决社区再就业教育体系发展问题的举措

2.1 提升社区富余劳动力的职业能力和择业观

对于从农村到城市的务工人员,政府、社区培训机构等首先要明确在再就业培训中让他们快速熟悉城市,融入城市;其次是建立新市民培训教育机制,制定整体方案,邀请专家、学者根据城市发展实际进程,以基础、提高、融入三个阶段来编写出新市民读本,以便让这部分人群循序渐进、更加快捷地了解城市发展状态,增强他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教育培训机构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多种契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者,可以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这样,无论是社区富余劳动力再就业教育的可操作性还是可持续性都得到了增强,同时也能拓展再就业教育培训的深度与广度。

城市社区富余劳动力一心想要有份轻松体面的工作,但对当下的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和认识,这为就业带来了较大难题。对有学习培训意愿的富余劳动力,我们需要结合当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让求职者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改变求职思维传统模式,以顺利完成就业。比如对扬州市2017年劳动力需求市场进行分析,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累计有15293个,求职人员仅有4286位,求人倍率为3.57。从供求矛盾最大的前十类岗位情况来看,求人倍率达到20以上的操作工与缝纫工等岗位缺口是最大的,家政、托儿所、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以及如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临时看护、自行车存放服务、送纯净水、送奶、送报服务、有偿买菜换煤气等其他居民服务业也供不应求。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劳动者定位不清,害怕脏苦累,另一方面也是缺少相应的现代专业教育培训,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知识储备陈旧,不具备执业技能。想要解决这一状况,就要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对自己未来的目标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抓住机会向前迈进。

2.2 坚持社区为根,办好家门口的教育培训

笔者在2018年7月到8月对社区劳动力进行了走访,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发现首选在居住地附近社区学习中心接受教育的是180人,占比45%;首选用网络学习,例如手机等移动设备学习的120人,列第二位,占比30%;首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学习的60人,占比15%;首选到当地的大中专院校学习的有28人,占比7%,其他首选的占3%。

从调查分析发现,劳动力接受再教育时,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很多人还是倾向于离家近的学习地点,或者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2.2.1 加强社区学习中心建设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社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内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培训服务。近年来,扬州市也加紧打造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的步伐。为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社区学习中心也加紧构建再就业教育体系,对社区培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加以完善,以便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居民的需要。社区培训中心的课程设置尽量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充分考虑再就业人员知识储备、职业差异等状况,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

2.2.2 创新教育载体,拓宽学习渠道

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和教育资源,做到共享资源。提高社区周边的学校、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实训教室等平台的利用率,引导和鼓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社区培训,特别是契合当地地方经济发展专业的相关学校建立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不断创新社区教育培训的方式与方法。

除了常规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之外,社区可以探索建立“互联网+社区”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建立社区数字化公共学习体系和平台,对于社区教育培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3 加强社区富余劳动力教育队伍建设

党委政府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统筹发展社区教育,把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放在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健全市、区、乡三级办学网络,实施网格化管理,城乡联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补足农村教育短板,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步伐。整合协调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和一切社会教育资源,把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作为社区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区教育培训的新要求。也可以依托本地区的开放大学、职业院校等建立起社区培训教育指导机构,统筹指导、督查本区域社区教育培训的整体实施与推进,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以满足广大社区富余劳动力经济供给侧背景下对于继续教育的新需求,推动社区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劳动力供给社区
社区大作战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影像社区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