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流通渠道及流通效率研究综述

2019-12-09肖芳文

营销界 2019年19期
关键词:流通渠道农超批发市场

肖芳文

一、引言

农产品流通指的是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纽带(王凯,2013),也是确保城市农产品供应、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王斌等,2009)。然而,中国农产品流通依旧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流通节点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张宛儿,2019),以至于部分地区部分农产品卖难买贵甚至滞销,农民收入既没有得到提升,消费者也没有获得实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产品流通问题备受关注,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创新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是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流通效率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回顾,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与流通效率问题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展望。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研究

流通渠道是能够让商品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组织机构。因而,农产品流通渠道指的是能够顺利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组织集合,批发市场、商贩收购、农超对接以及电子商务是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贾强法,2017)。近些年,国内外关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研究比较充实,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关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创新的研究。

(一)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研究

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农产品由农民生产后,经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零售商或超市,最后流向消费者(马增俊,2015),目前我国80%以上的农产品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参与流通(陈建青等,2012),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产品批发市场仍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卢奇等,2017)。然而,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等问题,“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张永强等,2017),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优化是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然要求。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优化需要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散和交易功能。强大的集散功能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优势,然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布局不合理、经营模式和物流水平落后以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岑丽阳,2013),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产品缺乏流通设备、欠缺保鲜设施、冷链物流技术落后,批发市场强大的集散功能难以体现,农产品损耗率较高。另外,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单一落后,主要以面对面的现货交易为主(徐振宇等,2010),期货交易、信用交易等其他交易方式相对较少。因此,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集散和交易功能是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服务和公益性功能(章胜勇,2016),并整合与管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近些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优化向“批发市场+互联网”模式转变。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引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构建农产品流通综合信息平台(李美羽等,2019),不仅简化了农产品交易的结算过程,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而且实现了农产品供需信息实时化、公开化,是农产品流通环节、交易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李明等,2016)。然而,农产品批发市场自建配送中心、信息平台,不仅成本高,而且耗时耗力,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才是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优化最有效、经济的选择(王超,2018)。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创新研究

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逐渐被动摇,传统的中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整合甚至淘汰。因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创新与转变是市场必然的选择,我国主要的创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包括“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模式。

“农超对接”模式由政府主导并推动,旨在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消除农产品“卖难买贵”的现象。作为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农超对接”模式包括了“农户+合作社+超市”、“农户+龙头企业+超市”、“农户+基地+超市”等三种形式(卢志丹,2013)。其中,“农户+合作社+超市”是“农超对接”的一种重要形式,由超市直接与合作社建立采购关系,超市的农产品由农民合作社“直供”,国内最早引进“农超对接”的是家乐福超市,此后,以“农户+合作社+超市”为主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渠道的优势在于,缩短了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长度,不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宋小娜,2017)。另外,以家家悦为代表的“农户+基地+超市”模式和麦德龙为代表的“农户+龙头企业+超市”模式同样是“农超对接”的重要形式。“农超对接”模式尽管能够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让超市节约20%-30%的采购费用(隋姝妍,2010),但对于超市而言,农产品“直采”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现阶段能够承担农产品较高的运输成本的超市并不多,大部分超市“农超对接”因农产品流通环节减少而节约的采购费用,并不能补贴相对较高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我国农户规模小、生产经营分散,一部分农户农产品质量并不能满足超市的质量、安全标准,农户参与“农超对接”后的利润并不会显著提升(郭秀平,2017),超市与农户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直接影响了“农超对接”双方长期的合作(薛建强,2014)。

农产品电商模式是农民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农产品售卖的过程,由市场创新形成,并在政府的推动下逐渐发展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包括了C2B/C2F模式(即消费者定制模式)、B2C模式、B2B模式、F2C模式(即农场直供模式)以及农业社区O2O模式等模式[22]。从农产品流通主体构成上看,农产品电商模式包括“农户+电子商务”、 “农户+合作社+电子商务”、 “农户+龙头企业+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其中,“农户+合作社+电子商务”的优势最为明显,不仅能够减少农产品流通的环节,降低交易费用,而且农户、合作社以及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了维护,切实消除了农产品“卖难买贵”的现象。

三、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

农产品流通效率指的是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产出与支出的比率,其中,农产品流通产出指的是农产品在各流通环节中的附加价值总和,而流通支出指的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流通费用、交易费用以及折损价值(张磊等,2011)。因此,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除了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附加值外,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支出同样重要。实际上,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与创新的目的就是从降低农产品流通支出的角度,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王少芬,2016),而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则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近些年,国内外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农产品效率评价的研究,一方面是关于农产品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农产品流通效率测算研究

如何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是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的核心内容,而建立科学的建立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则是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的关键。Clark(1990)认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测算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的标准在于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利润,而宏观层面评价农产品流通效率主要考察农产品流通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成本,因而,国外学者一般采用流通差价、流通成本、市场整合程度等指标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张磊,2010),存在测算指标简单、测算视角单一等问题。

国内学者一般通过构建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DEA模型等方法来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测算指标较为全面,测算角度更为丰富多元。例如丁静(2018)[27]从社会角度构建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年安徽等六省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肖芳文(2017)从流通者的角度构建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类型的销售渠道的流通效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分别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尽管从不同角度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在具体的测算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可分为综合效率指标、时间效率指标、成本效率指标以及质量安全效率指标等四类(寇荣,2008)。

农产品流通效率测算方法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一般采用生产函数法和DEA模型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前者代表性学者有阿弗里亚、里士满德、安格等,后者代表性学者有查恩斯、库泊、罗兹等(赵锋,2013)。国内学者除了采用生产函数法(欧阳小迅等,2011)和DEA模型(许诗源,2019)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外,还有一些学者采用了相关系数、比价界限模型、因子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测算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二)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研究

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居民消费水平、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运行效率和流通组织程度对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极大(黄梓轩,2019),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组织程度低都将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因此,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加强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与流通组织程度,同时提高物流技术、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除此之外,农产品流通效率与农产品的流通渠道联系紧密(张喜才,2012),不同的流通渠道,其交易方式、交易成本、流通时间、流通损耗以及营销方式上都各具差异(张闯,2009),这些差异足以影响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因而,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关键是开拓农产品的流通渠道,进而促进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发展,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和流通组织程度,推动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物流技术的革新。

四、研究述评与展望

国内关于农产品流通渠道及流通效率的研究相对较为充实,而且研究视角比较全面,但在在部分领域的研究依旧需要深入的研究。一是流通渠道优化的研究方面,研究对象较为单一,国内大部分关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的研究都以单个渠道作为研究对象,缺少对于农产品流通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二是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不多,少数定量研究也仅仅停留在农产品流通创新渠道问题的分析上,缺少流通制度的研究。三是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流通效率的测算方面,且流通效率的测算指标大同小异,缺少研究深度。四是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二手数据为主的社会角度,通过一手调研数据从农产品流通主体以及农产品生产者角度的研究并不多。

因而,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流通效率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与创新对于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结果的研究,验证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与创新的效果。二是需要进一步丰富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需要从各个角度构建较为系统、全面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测算的深度。

猜你喜欢

流通渠道农超批发市场
青藏高原上养殖三文鱼 农超对接精准扶贫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农超对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
我国超市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的实例分析
城乡统筹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
坎坷走来的 农超对接
浅谈我国“农超对接”现状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