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良县柑橘园低产原因与改造技术

2019-12-09潘曾荣陈吉祥肖德琴陈仕琼王勋芳马梅见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低产柑橘果树

潘曾荣,陈吉祥,肖德琴,陈仕琼,王勋芳,马梅见

(1.昭通市农业科学院,云南昭通657000,2.彝良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彝良657600)

柑橘是彝良县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期间年产值曾达1 500万元以上,但后来由于技术缺位,如今日渐衰落,其单产与产值均比较低。调查发现,品种单一、树龄老化、果园基础差、结构不合理、管理较粗放与病虫防治不到位等是造成低产的主要成因。实践认为,推广以高接换种与改善群体结构为主,新植与改良并重、加强田间管理与病虫防治为辅的综合改造技术,对扭亏为盈,促进发展有重要作用。

1 彝良县柑橘生产概况

1.1 种植历史悠久,栽培范围广泛

根据有关记载,如《尚书·禹贡》、《风土记》、《本草拾遗》等书记载,柑橘果树起源于中国南方多雨森林地带。目前主要分布于北纬18°-37°,包括20个省(自治区);经济栽培区集中在四川、台湾、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和云南11个省(区)。柑橘是彝良县的主要水果之一,并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1983年做水果区划时,曾在牛街芭蕉的黑洞沟发现野生宜昌橙,这为彝良县可能是柑橘原产地之一提供了依据。

柑橘是彝良县的大宗水果之一,主要分布在白水江边与洛泽河畔,覆盖9个乡45个村,其中洛旺6个村、牛街9个村、柳溪3个村、角奎10个村等都有种植。从20世纪70年代引苗扩种以后,80年代发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山乡江畔绿装盛裹。20世纪90年代面积和产量均仅次于李子居第2位,总面积约1 400 hm2,丰年总产在1.5 t/hm2以上。

1.2 技术长期缺位,果园未盛即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力量逐渐削弱或缺失,既无必要的经费支撑,也无专门的部门或技术人员从事试验示范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工作,生产几乎处于群众自发状态,外地相继改良的柑橙进行得如火如荼,人们盲目无从、技术缺位,转眼间,正当要进入盛果期时,却相继进入了低产园的行列。

1.3 自然气候优越,适合规模发展

彝良县柑橘区海拔在520~1 100 m,该区域有耕地约7 200 hm2,年均温16~17℃,最高气温达40℃,最热月(7月)24.6~26.7℃,最冷月(1月)4.9~7.4 ℃,无霜期 280~310 d,温差较小,年日照时数 860~1 429 h,年≥10℃的积温 5 140~6 000℃,年均降水量800~1 200 mm,属中亚热带气候类型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10月为雨季,雨热同期是发展优质柑橘不可多得的一方宝地。该区域土地绝大部分是坡地,以黄壤、黄棕壤和紫色土为主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很适合柑橘的生长发育。彝良县柑橘面积和产量曾经均居于全市水果第3位,在20世纪80年代,其品质曾在省品鉴会上拿过名次,可与巧家县、永善县的柑橘媲美,每年都有约2 000 t销往昆明、宣威、昭通等县外城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2 低产园的含义、标准与成因

2.1 低产园的标准

不同产区、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以及不同的经济水平,判定低产园的标准不一样。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柑橘平均单产为4 575 kg/hm2,扣除栽植3年以下的幼树,单产也只有5 637 kg/hm2,而当时的美国、巴西、西班牙、日本、意大利等国家柑橘的平均单产已达18~30 t/hm2,以色列甚至达到了33.75 t/hm2。总体水平如此悬殊,确认低产的标准自然也就不一样。

2.2 低产园的含义

低产园包括低产量园和低产值园2层意思。低产园由低产树组成,低产树是指单株果树受自然或人为的某种因素影响下,其经济产量指标相对于同等条件下正常单株的经济产量指标较低,而且悬殊较大时可确认为低产树,如幼树期的小老树,旺长树、成年期的早衰树、衰老树等,侧重从生物产量指标上看。按照彝良县的生产水平,目前,一般以单产在1 500 kg/hm2以下或产值在3万元/hm2以下作为低产指标较为恰当。

低值园是指一定单位面积上的果树群体,由于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如消费人群的口感与嗜好,总体经济产值不高,相比相同或相似条件下正常群体的产值较为悬殊时,被确认为是低值园,它即包括经济产量指标,又包括经济产值指标。总之,低产树是低产果园的主要成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如因选择品种不当,或田间管理不当,其经济产量指标虽高,但总体经济产值却很低,这样所形成的低产园也就是常说的丰产而不丰收的现象。

3 低产的成因

3.1 品种单一树龄老化,不适应市场需求

彝良县柑橘80%以上的品种均为红橘,品种较单一,树龄老化,产量不足且成熟期相对集中,其它地区新的优良品种陆续上市,对红橘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冲击,红橘出现了丰产而不丰收的现象,导致低产园的增加。

3.2 苗木质量把关不严,个体质量比较低

苗木来源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高空压条,这是白水江流域最早的育苗方式,用高空压条栽植的面积约占总数的1/4,该方法本身对母树影响较大,其苗木质量也很差,更无整齐度可言,定植后长势弱,见效晚,衰退早;二是枳砧嫁接苗,这是在县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培育的,这种方法育苗技术性强,苗木质量高,发展快,其栽种面积占总体的1/2以上,但农民栽种的大部分不合格苗,甚至是长了多年的衰老苗为果树过早进入低产园埋下了祸根;三是外引苗木,这部分约占总体的1/4,绝大多数都是当地把甲级苗取完后剩下的次等苗木,质量较差,但是由于价格便宜,很容易被果农接受,这也促进了果园过早地进入低产园。

3.3 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群体结构不合理

一是定植的质量不高。未按要求打塘覆土,施足底肥,而是随便手挖一个坑能栽一颗苗就行,这样由于新发的根系没有较好的土壤和肥力,不仅影响根系的进一步发育,更容易形成小老头树和早衰树。

二是种植密度不合理。彝良县柑橘园基本都是坡地、台地,地形不规则,果农为了能多栽点果树,甚至连石旮旯都满栽满插,密度偏大,特别是在放任生长情况下,造成上下遮挡,左右交叉,树体结构不合理,整体光照不足,加之栽植苗木规格不一,以大欺小的现象普遍存在,旺树、弱树都不能丰产。

三是修剪管理不得法。修剪是培植个体、调整群体的最佳手段。但是,果农习惯在幼树期果园中套种玉米,玉米属高秆作物,生长速度快,按主产区柑橘密度,是不适宜套种玉米的,果农为减缓这一矛盾,就在修剪上做文章,把基部侧枝全部剪掉,迫使柑橘向顶部发展,当树形生成时,侧枝部位较高,给后来的管理造成很大的不便,不论是修枝还是采果,都比较费时费力。

3.4 不注意控制大小年,树早衰果品下降

果树大小年现象是任何果树都有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可以通过修剪与肥水管理来调剂,若不加调控,则小年时产量不高,总体经济效益不高,大年时由于挂果太多,所需水、肥及干物质营养供不应求,供需失调,加速了果树的衰老,虽然经济产量提高了,但是果实均匀度和品质降低,市场价格也不好,丰产而不丰收,总体经济效益上不去。

彝良县柑橘区多数橘园长期栽培管理较粗放,病虫害发生严重,大小年现象较普遍,群体产量不高。

3.5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产量品质双下降

果农虽然都懂得种果树需要防治病虫,但具体行动时,往往不及时,不能落到实处,认为没有发生病虫害时花钱买药搞预防是浪费,待病虫害发生并造成危害时才开始施药防治,只治不防,事倍功半,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由于病虫危害,严重影响了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了果树衰老,经济产量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果实的外观形象和内在品质。效益差了,管理就松懈了,如此恶性循环,每况愈下。

4 柑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柑橘(Citrus reticulataBlanco)属芸香科下属植物,是亚热带常绿果树,性喜温暖,不耐低温,其正常生长发育温度为13~37℃,超出则生长受抑制[1],其中根系生长需要土温在12℃以上,以23~31℃为最适;秋季花芽分化适宜于昼夜温度分别为20℃和10℃左右。柑橘喜湿润的气候环境,以年降雨量1 000~1 500 mm、空气相对湿度为75%左右的环境、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区域为最适宜,低于60%则需要灌水。

微风可改善树体的通风状况,增强蒸腾作用,不仅可促进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输导,增强光合效能,还能防止冬季霜冻、夏季热害,减少病虫发生。

柑橘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无论是山地还是坪地,无论是红壤还是黄壤、粘土或是黏壤土都能够栽培,但较好的还是深、松、肥、潮的砂壤或壤土环境。要求土层深厚,深度达100 cm以上;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达2%~3%以上;地下水位低,低于100 cm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80%;酸碱适度,pH值在5.5~6.5。

5 改造技术

5.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管理

有关方面应当切实重视柑橘生产发展,要把柑橘生产当作是经济生产和生态建设来抓。应在苗木供应、试验示范、技术指导、产品推销等方方面面提供服务,并帮助成立一个联系农户市场的中介组织,把柑橘类水果有计划、成批量适时地推向市场,使柑橘生产向产业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5.2 实行高接换种,增加柑橙种类

选择市场前景好的良种,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高接换种,控制红橘发展,增加杂柑与橙类,如相对较适宜本地气候的有青见、不知火、山下红、台湾椪柑与纽荷尔等品种,促进品种多样化,尽量适应市场需求。在高接换种时,严把接换品种的质量关,确保树冠恢复快、品种纯、品质高。

5.3 加强田间管理,重剪控果护树

针对彝良县柑橘管理粗放的特点,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增强果农的科学管理意识,以改土与根系更新为基础,重视修剪,用加强肥水管理,重剪更新的方法恢复树势,延缓衰老,用疏花、蔬果的方法控制果树大小年,稳定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5.4 疏伐去劣留优,改良群体结构

在主产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群体改造,针对具体地块的实际,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橘园进行间树,去劣留优,协调群体结构,改善群体光照,以提高果园群体的光合效率而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5.5 加强病虫防控,减轻危害损失

彝良县柑橘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脚腐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疮痂病、天牛、吉丁虫、蚜虫、潜叶蛾、红黄蜘蛛、蚧类、花蕾蛆、实蝇类等,并应警惕柑橘溃疡病和黄龙病等检疫性病虫害。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常发生的病虫害,尤其是要果实蝇加强的监测和绿色防控,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减轻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树势衰老,促进良性循环。

针对实蝇类,采取以糖酒醋液诱杀为主,黄板诱杀、检出虫果、树冠喷药、加强修剪与田间管理为辅的综合技术。

针对蛀干害虫,在清洁树盘的基础上,一是用80%敌敌畏蘸棉球堵塞虫道薰杀,二是做好树干涂白防护工作。

针对叶面虫害,加强巡查,发现危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注意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注意保护和利用草蛉、黄金蚜小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等天敌进行防治虫害。喷施5%阿维菌素5 000倍液,或73%克螨特1 500倍液防治螨类;用10%吡虫啉、40%速扑杀、20%啶虫咪、20%杀灭菊酯1 000倍液防治蚧类和蚜虫;施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体或25%苯醚甲环唑3 000倍液喷防治柑橘白粉病、灰霉病、疮痂病。

针对根颈病害,在加强田间管理、改善通风、降低湿度的基础上,将根颈病部位的土壤扒开,刮除腐烂部分,然后涂1∶1∶10波尔多液或2%硫酸铜液,再填上河沙或新土。也可用利刀纵划病部深达木质部,然后喷涂50%多菌灵200倍液。对根腐病用3%甲霜恶霉灵300~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1 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36%恶霉灵·福美双600倍液灌根。

猜你喜欢

低产柑橘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果树夏剪有诀窍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柑橘家族
柑橘的秘密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