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抗优质高产蚕豆新品种“凤豆2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9-12-09尹雪芬陈国琛段银妹马玉云杨雪春杨成武熊朝生张炳英杨福善官崇圭杨启建
尹雪芬,陈国琛,段银妹,李 江,马玉云,杨雪春,毕 虎,杨成武,熊朝生,张炳英,杨福善,官崇圭,杨启建
(1.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2.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弥渡675600;3.洱源县种子管理站,云南洱源671200;4.祥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祥云672100;5.鹤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鹤庆671500;6.剑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剑川671300;7.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巍山672400;8.大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大理671003)
凤豆20号原代号为2001137-1-1-1,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2001年用凤豆8号为母本,2000-07(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选出的优异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2016年9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选育目标
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蚕豆植株生长发育,具有较大的蚕豆种植区域优势,蚕豆是云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云南省的大宗农作物,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蚕豆产业的转型升级,云南省蚕豆产业发展迅速,蚕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国最大的蚕豆主产区。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针对云南省蚕豆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市场需求,制定了优质、多抗、广适、高产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的选择、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育成了优质、多抗、广适、高产的蚕豆新品种凤豆20号。
2 选育经过及方法
凤豆20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2001年用株叶型较好、荚性状好、中抗锈病、品质好、籽粒性状较好、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好、不倒伏的凤豆8号为母本,用适应性广、早熟、抗性较好、抗冻、籽粒商品性好、但稳产性差的2000-0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成的蔬菜型蚕豆新品种。配制杂交组合的目的是为获得优质大粒、荚性状和籽粒商品性状好,丰产稳产,多抗,不倒伏,具有理想的结构和较强抗逆性的蚕豆品种。经过多年的系谱选择,决选编号为2001137-1-1-1。2008年进行株系繁殖和鉴定,性状表现优异,籽粒性状、荚性状、抗性、产量优于双亲;2009年参加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和云南省优质蚕豆新品种联合异地鉴定试验;2012年进行生产繁殖示范;2013-2014年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区域比较试验,并通过了云南省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生产试验,3月21日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田间鉴评;2016年9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植株形态
株叶型好、植株紧凑,生长整齐,不分离,株高85.10~106.35 cm,单株总茎枝 2.58~3.15枝,有效茎枝2.37~2.67枝,苗期分枝半直立,茎杆紫红色,椭圆形叶,叶色深绿,紫黑花,簇花4~5朵,成熟时不落叶。
3.2 荚果
荚果平滑,荚皮嫩薄,着荚角度小,结荚性状好,荚长 7.0~10.0 cm,荚宽 2.0~2.4 cm,单株实荚数 8.52~12.63荚,单荚粒数1.65~2.03粒。
3.3 种子
单株实粒数15.42~21.63粒,籽粒饱满,大粒型品种,籽粒中厚型,种皮白色,种脐白色,粒型、粒色、商品性较好,种皮破裂率为零,百粒重127.15~141.38 g,种子含蛋白质27.5%、单宁0.26%、总糖6.41%、总淀粉30.65%。
3.4 生产力
收获指数43.25%~53.0%,单株籽粒产量16.53~23.85 g,产量 4 044.15~6 727.80 kg/hm2,最高单产7 144.65 kg/hm2。
3.5 生育期
全生育期169~172 d,属中早熟品种,营养生长期(出苗至现蕾)40~43 d,生殖生长期(现蕾至成熟)116~120 d,花历期(始花至终花)48~52 d。生长特点为前期快,后期慢,花期长。
3.6 抗逆性
抗倒伏、抗寒、耐渍、抗逆性较好,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鉴定为中抗锈病、中抗赤斑病、中抗褐斑病。
3.7 适应性
经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联合区域比较试验结果,品种主效应大,品种×年度、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的方差和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对年度间的气候变化有很好的适应能力,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600~2 300 m的豆作区,且中上等肥力田块上种植。
4 产量表现
4.1 试验结果
凤豆20号于2009年同时参加大理州品种比较试验和云南省优质蚕豆新品种联合异地鉴定试验,在异地鉴定试验的6个试点平均单产4 018.50 kg/hm2,居21个参试品种第5位,比高产良种凤豆1号(CK1)增产570.0 kg/hm2,增16.5%;比各地对照种增产361.50 kg/hm2,增9.9%。在品种比较试验中,凤豆20号平均单产5 557.80 kg/hm2,居12个参试品种第3位,比高产良种凤豆1号(CK1)增产582.45 kg/hm2,增11.71%;2013-2014年参加云南省8个州(市)、12个县(市)蚕豆新品种丰产性区域试验,2年试验结果显示,凤豆20号2年平均单产3 711.0 kg/hm2,居第3位,比对照种云豆690(CK)增产606.0 kg/hm2,增19.52%,比对照增产点次率达83.33%。2015年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生产试验,在雪灾和低温霜冻比较严重的气候条件下,凤豆20号在大理、保山、嵩明、陆良、楚雄5个试点平均单产3 164.55 kg/hm2,居第3位,较对照增产5.23%,增产效果显著。
4.2 生产试验示范
2012年在大理市下湾桥村生产示范繁殖0.10 hm2,平均单产 5 345.85 kg/hm2,比凤豆 1 号(CK1)增产947.55 kg/hm2,增21.54%;2013年在大理市银桥镇、湾桥镇示范繁殖1.31 hm2,平均单产4 760.4 kg/hm2,比当地推广种(对照)增产867.30 kg/hm2,增22.02%;2014年在大理、弥渡、祥云、洱源、弥渡等县(市)示范繁殖16.57 hm2,加权平均单产4 540.95kg/hm2,比当地推广种(对照)增产 787.35 kg/hm2,增20.98%;2015年在云南省蚕豆主产区保山市、昆明市、大理市、楚雄州、曲靖市、祥云县、洱源县、弥渡县示范繁殖57.52 hm2,加权平均单产4 422.30 kg/hm2,比当地推广种(对照)增产752.85 kg/hm2,增20.52%;2016年在云南省蚕豆主产区保山市、昆明市、大理市、楚雄州、曲靖市、祥云县、洱源县、弥渡县示范繁殖230.93 hm2,加权平均单产4 343.40 kg/hm2,比当地推广种(对照)增产736.20 kg/hm2,增20.41%;2017年在云南省蚕豆主产区大理州、保山市、昆明市、楚雄州、曲靖市示范繁殖986.38 hm2,加权平均单产4 310.40 kg/hm2,比当地推广种(对照)增产730.20 kg/hm2,增20.40%。2012-2017年累计示范推广1 292.81 hm2,加权平均单产4 324.80 kg/hm2,比各地推广种(对照)增产733.20 kg/hm2,增20.41%,增产效果显著。
5 栽培技术
5.1 适时播种
蚕豆播种期应以盛花结荚期能够避过重霜冻的出现时间为依据,确定不同生态地区蚕豆最佳播种节令。即:海拔1 550~1 700 m地区在10月5-15日播种,海拔1 750~1 900 m地区在10月10-20日播种,海拔1 950~2 200 m及以上地区在10月15-25日播种。
5.2 群体结构
基本苗 27~30万株/hm2、有效枝 64.05~80.1万枝/hm2、单株实荚数 8.52~12.63荚、单株实粒数15.42~24.63粒、百粒重 127.15~141.38 g为最合理的经济性状结构,要求播种株行距为13.5 cm×26 cm或16 cm×20 cm。
5.3 合理施肥
播种后盖优质厩肥 22.5~30 t/hm2,2.5~5 台叶期施普钙4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少施或慎施氮素化肥。
5.4 水分管理
及时在现蕾初花期、盛花结荚期、灌浆鼓粒期灌水,整个生长期间灌水3~4次。
5.5 病虫草害防治
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及时防治蚜虫、潜叶蝇危害,防除田间杂草及鼠害。
5.6 应变措施
根据该品种生长前期快、后期慢、花期长的特点,应采取前期控后期促的应变措施,在豆苗生长前期适当控制肥水,促蹲苗,控制地上部分过分旺长,促进根系生长,延长营养生长期。后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籽粒生长发育,增粒数,为获得高产提供物质储备,现蕾初花期进行田间整枝间苗,利于通风透光,终花散尖期进行打顶,促早熟增粒重。
5.7 适时收获
干籽粒多数豆荚变黄,少数呈黑褐色,下部叶片枯死,上部叶片呈黄色即可收割;鲜豆荚以豆粒充分鼓起,豆粒饱满,豆荚呈绿色,不能变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