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9-12-08李爱宁周翠萍烟台南山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3期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院校

■李爱宁 周翠萍(烟台南山学院)

创新型国家的创建,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主体的积极参与。而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主体的主力军,其创业既需要校方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又需要配备相应的实践基地和平台。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双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推行教育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其必须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目标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决策和管理协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经管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将其专业特点与地方经济相结合,让学生主动投身于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成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从创新创业的执行过程和最终所呈现的效果来看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一)资金经费缺乏下的基础薄弱

薄弱的基础条件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执行过程中的阻力,而薄弱的基础条件主要体现在资金经费缺乏导致的教学教研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师资力量不充足两个方面。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法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实训室和最新的实验实训设备,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或者让教师找企业,自行组织实习,这种分散性、临时性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指导学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资金经费的缺乏导致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法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尤其是有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又无法为现有教师的挂职进修提供资金支持,使其实践操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教学定位偏离下的以技代能

面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一些地方高等院校过于看重就业率,在发展战略上追求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弱化应用能力而过于强调技能,希望学生能迅速“上手”,出现了教育方向上的偏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比较强调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则缺乏一定的能力培养,更多的是把专业技能片面的理解为专业能力,认为只要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就可以形成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无疑会误导师生在某一经济管理业务中强化对某一(或某组)操作性技能或程式的训练,淡化对能力发展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教学定位的偏离。

(三)专业支撑缺乏下的知能分离

从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比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系统培养仍有很大差距,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知能分离。由于缺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层面的统筹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完全融入到各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专业知识与实践培养的教育,甚至被孤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目前,各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要方式为建立各级各类实验室以及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通常是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环节,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弱。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人数较少,尚未形成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评价形式单一下的以偏盖全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优势,其创新创业能力体现在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意识,能根据其专业、兴趣爱好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显性成果的转化率,使其产品真正具有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但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时,还是采用传统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书面报告和用人单位的考核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评价,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且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实践教学与实际项目的结合度较低,导致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较少,实践教学的成果转化率不高,从而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更不利于通过企业实践活动打通专业对口的就业路径。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基础配置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创业基地等方式积极扩展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紧密联系,改善校内的实验设施、设备等教学配置。同时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双创”教师培养力度,定期选拨教师进行挂职培训和锻炼,将专业教师培训常态化、定期化。加大外部优秀师资引进力度,引进“双师型”教师。积极聘请外部兼职导师,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经济部门的工作者、“双创”教育专家兼职双创导师,定期邀请部分校外企业家作讲座,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从实务、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以弥补校内教师在创新创业实战经验方面的匮乏。

(二)推进技能转换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规避以技代能的现象,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等遵循由低到高、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成长规律,统筹考虑专业特点与学业进程的协调,设计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职业发展模块等模块。针对学生的多层次性,实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培养模式。对于处于初级水平的学生,设置以承担学科基础认知、培养综合素养的实践教学任务为核心的学科基础平台;对于处于中级水平的学生,以承担课内外实践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建设校内模拟经营实验室;对于处于高级水平的学生,设置承担综合应用实践教学任务为核心的企业实践平台以及以承担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任务为核心的“双创”平台。从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到形成专业关键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但有技能更有综合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知能合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是创业理论课、实践课和辅助活动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其关键环节是创业课程选择和实践课程的设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设计时,要树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思想,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教师层面。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嵌入创业教育,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开发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以“实地观摩—项目进课堂—专家进课堂—学生企业顶岗”逐层深化的教学路径,将实践内容嵌入学生学业进程,实现“知—能—职”的深度合作。同时也要拓展创业教育空间和形式,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供服务,采取创业模拟、校内竞赛等形式,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通过实战向学生传播创新知识、培养创业精神。

(四)丰富评价体系

经管类专业学生双创能力的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如何客观地反映其真实水平,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反馈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体系,评估团队中应该包含企业家、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政府人员、高等院校和学生。另一方面,为考核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体系。在考核内容上要立足于专业理论知识,突出“问题解决”导向。考核方式应当采取传统考核方式和特殊选择性考核方式相结合,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情况。考核成绩评定要突破“由教师一人决定”的传统模式,形成由教师和学生、教师和专家、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考核和监督模式。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市场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改善校内的实验设施、设备等教学配置,强化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从挖掘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专业关键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角度,提高学生赋知予能的能力,并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客观地评价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

猜你喜欢

经管类应用型院校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