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服务机构编制管理的实践模式与创新路径
——以河北省为例

2019-12-08翟路萍徐东方李莎河北金融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3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实名制大数据

■翟路萍 徐东方 李莎(河北金融学院)

一、引言

如今机构编制工作初步步入了“大数据”时代,相比原有系统,新系统在业务流程优化、数据综合分析、信息统计应用方面有很强的优越性。不仅节省了纸张资源,还提高了效率,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加快且精准。系统的推广应用,让机关事业单位搭上了“大数据”快车,开启智慧办公模式。由于河北省初步步入“大数据”时代还缺乏大量的管理人才,正在进一步开展“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推广工作,并对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让其借助培训,对新系统界面管理、信息维护、网上业务办理、数据功能分析等模块逐一进行操作使用。

二、当前河北省推进“大数据”服务机构编制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如今,几乎每个企业都在使用大数据。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真正具有利益的矿藏,但它也带来了重大挑战。首先是对人才的需求:缺乏大数据技能是过去三年来采用大数据面临的头号挑战,雇用或培训员工可能会大大增加成本,获取大数据技能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其次是面临网络安全风险:运用大数据编制管理,需要储存大量的编制信息,可能成为网络攻击者更具吸引力的目标。因此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如何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是目前运用大数据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最后是对硬件的需求:组织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支持大数据分析计划所需的IT 基础设施。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空间,用于将数据传输到分析系统或从分析系统传输的网络带宽,以及用于执行这些分析的计算资源在购买和维护方面都是十分昂贵的。一些组织可以通过使用基于云计算的分析来解决此问题,但这通常不会完全消除基础设施问题。

三、优化河北省“大数据”服务机构编制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编制机构运用大数据提升管理的内容

大数据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了数据共享,有效提升和改进公共服务;通过对大数据的洞察和分析,有效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时效性和信息化水平。以下是其提升管理的内容。

1.在网络上统一共享大数据平台,夯实数据基础,有效打破部门壁垒

旧时的机构编制部门数据较为封闭,数据无法进行同时间的验证,对于同一份工作,各部门统计数据大相径庭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不够统一,存在信息过于单一的现象。如今通过大数据建立统一网络共享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机构编制部门内部数据交换共享,并通过统一管理与规划,实现数据格式和结构统一,从部门的角度消除差异,实现了数据信息的一体化。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数据,通过实时分析,及时推送给编制者,使决策过程用数据化的形式体现出来,不再是以经验之谈为主,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2.统一业务处理平台,增强业务的规范化

通过科学谋划的手段,逐步建设机构编制业务处理平台,在充分利用现有机构编制的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再进行数据汇集、使用。如用编管理系统,搭建基本信息模块、服务模块、互动模块等模块系统,统一发布用编申报信息,服务指南等,实现各部门负责人事工作的人员与机构编制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机构编制管理通过引入大数据视野,采取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业务规模化、科学性管理。

3.明确互联网管理监督机制,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运用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互联网+监管系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线即时监管特点,将各机构编制数据联网甄别,自上而下实现信息直通。开放的互联网监督平台可及时监测机构编制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实现监管事项全方位、实时化。以大数据为手段,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各部门的信息关联、共享、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有贪污倾向或经过的配备干部等违规行为,达到了对编制机构的动态监管的目的。

4.共享大数据系统,实现多渠道数据融合,强化数据研究

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多渠道进入采集到的数据充分共享,逐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大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以大数据思维和技术,通过平台互补,实现数据融合。充分利用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整合分析的功能,对各部门单位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汇总,同步实现对部门编制类别、事业单位规格占比、人员走向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数学图表等方式得出清晰的分析数据后分析结果,为科学使用机构编制资源,合理调整优化结构,支持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各机构编制管理部门通过优化管理方式,实现机构编制业务流程的再造化,数据信息规范化,监督管理透明化,不断提高机构编制事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编制机构运用大数据提升管理的思路方法

对于大多数政府运用大数据提升管理的技术来说,可以做到以下要点:

1.关于新型数据结构

在现代中国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迅速,这是大数据的时代,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能力呈现爆炸式的增长速度。人们可以在寻找并运用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实现创新管理。然而发展现代政务信息化,应尽可能对在业务管理方面进行数据量化。数据指标体系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虽然从字面上解读只是对机构、职位、编制的管理,但这涉及到历史沿革、体制改革内等形成的机构变迁,这可能包括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专业性问题使得编制管理单位无法通过量化来完美解决。但是信息社会,信息化必然是大势所趋,建立完善的数据结构体系是政府政务信息系统的基础,政府部门应尽量使用大数据进行数据量化,这是为了管理工作和统计需要的合理合情实现。

2.机构编制人员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下的工作方式变革

电脑能自动形成相关统计报表和分析,新型大数据技术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海量数据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比对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预测可以为决策提供更为准确整体客观的参考依据,经验之谈将由信息化的数据得出。这是一种新的思路方法,机构编制数据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变革,而我们工作也有所变化。以前的编制者只是记录统计,但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电脑管理者,通过数据管理来促进业务部门优化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提供全新的决策支持服务。在大数据时代,技术早已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

(三)编制机构运用大数据提升管理的优化模式

1.以动态管理为抓手,确保数据全面准确

推行“机构编制账”和“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1+1 管理模式,建立机构编制台账和动态数据管理,各单位办理完增减人员调出、调入、退休等手续后,在机构编制管理证与实名制信息系统进行人员增减登记,及时更新维护实名制信息系统信息,确保机构编制调整数据第一时间登记入库、第一时间归档到位,确保数据全面准确。

2.以数据分析为关键,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转型升级

通过分析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人员数据,为公车改革、信息业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机构编制管理从管数字到用数据。印发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和用编进人程序,从源头上防治“吃空饷”等违规违纪问题发生,机构编制管理从分散型到规范化。组织在全县开展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名制数据按月在线报送,定期监督检查县直各部门、乡镇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情况,机构编制管理从传统化到信息化。

3.注重信息公开,强化机构编制工作主动性

利用编办门户网站,将工作动态、前沿信息、行政审批事项等机构编制信息进行公开,落实实名制信息公开制度,在部门单位公示的基础上,定期对县编办网站上公示的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进行更新,促进机构编制工作在阳光下健康运行。开通举报投诉电话,实时受理各类违反机构编制工作的举报、投诉,经核查情况属实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实名制大数据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青岛市构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实名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