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19-12-08李春霞向洪爱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3期
关键词:订单式订单校企

■李春霞 向洪爱(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了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订单培养,作为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1]

一、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订单培养的背景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便是“职业”,应当以市场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为人才培养的归宿,坚持根据行业、产业和岗位人才的需求特点来构建人才培养规格,为市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由此,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便是高职教育本质要求下的具体实践。

推动产教融合、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导向要求。为市场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旨。但商贸类专业因其商科特性,且高职商贸类专业大多沿袭本科的学科教育,因此高职商贸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对不高。而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则能够按需培养,毕业即就业,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3]同时,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也有助于推动高职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实践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商务管理专业从2016 年开始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共育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学院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之后,谨慎选择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各方权、责、利。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院商务管理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双主体育人,工学交替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半程式的订单培养,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根据双向选择,学生进入到订单班后,最后一年到企业进行跟岗及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将根据不同的岗位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培训。在商务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累积的经验之上,商务管理专业高级乘务方向也同样采用了订单式培养,主要采用全程式的订单培养。学生从进校开始,经过与企业一起筛选,选拔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订单班学习。企业全程参与,期间派遣技术骨干常驻我院执教,同时与我院共同出资建设模拟实训室。

(一)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

企业与学校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实训室建设、学业评价等方面深度参与订单班人才培养。企业不再是人才培养的“配角”,真正承担起合作育人的责任。

(二)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对接职业标准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了能力递进、工学交替的模块课程。分为基本素养、基本技能、就业能力三个模块课程。通过理论、实践、实用技能等立体式培养方式,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熟练的精品复合型人才。

(三)依托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

专业依托校企合作,整合校企双方优势教学资源,将企业资源渗透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

校企共建师资团队。企业教师参与订单班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指派技术骨干到我院,负责部分课程的授课。另一种是学生进入企业之后,企业指派实习导师指导学生,同时开设针对性的职业发展课程。

校企共建实践环境。一方面,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校外实训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出资为订单班学生购买校内实训设施。

三、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反思与启示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在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通过校企紧密对接管理,动态培养以及重视素质订单等方式推动订单式培养的良性发展。

(一)建立校企紧密对接的管理机制

要根据实际情况,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相应的订单管理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按照资源共享、目标同向、以人才培养为主的管理模式,从招生、教学、实习实训、工学交替、成绩考核等各方面实现校企管理的紧密对接。避免出现学生在校,企业不知道学生的培养情况,学生在企业,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工作情况。严格过程管理,制定带队教师工作职责、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联系制度、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等,形成校企双方双重管理体系。只有双方目标一致且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订单培养有章可循,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重视订单培养的动态性

(1)建立订单班学生的选拔与淘汰机制。订单班的培养对象要基于“双向选择”的原则严格选拔培养对象。同时,要制定淘汰退出机制,从思想上纠正学生订单班就是“铁饭碗”的思想。

(2)完善订单班学生的职前职后动态培养。当前,对于订单班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其职前培养,在其入职后,学校可以建立毕业生二次培训系统,借助学校的网络优势,建立学生自学和培训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形成订单班就业反馈机制。对订单培养学生开展后续就业追踪服务,做好订单培养的后续反馈工作,推动订单班的良性发展。

(三)突出素质订单,强化职业素养

在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认识方面,需要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人才软实力的培养。培养广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等,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由于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在育人过程中,企业因市场变化、人员变化、行情变化等因素有可能导致合作中断,出现“订单”无人接单的情况,学校要做好相关的防范应对措施。另外,学生由于其职业道德、诚信相关因素,导致中途退出或毕业不愿到订单企业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也应该未雨绸缪,建立好风险防范机制,推动专业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订单式订单校企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订单式校企合作企业方的成本收益分析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