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增大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
2019-12-08符艳梅
符艳梅,彭 川
(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由神经鞘膜增生形成,以头颈、四肢及脊柱旁最为多见,原发于消化道者少见,发生于消化道的最常见部位是胃,占所有胃部肿瘤的0.2%;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良性多见,占所有胃良性肿瘤的4%;恶性仅占胃神经鞘瘤的5.5%~7.7%
因胃神经鞘瘤罕见且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术前常误诊为胃内其他肿瘤,故本文收集15例术后病例证实的胃神经鞘瘤,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以加深对GS病的认识,提高CT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攀西地区(包括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及攀钢总医院)从2010年2月—2019年8月间经手术证实的胃神经鞘瘤15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为CT平扫,11例为CT平扫+增强。
1.2 检查方法
CT平扫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CT平扫+增强采用西门子双源CT。增强扫描检查前常规禁食,扫描条件采用120kV,140~210MA,准直器宽度为0.75,螺距为1.25,对比剂采用碘海醇,注射速度为3.0ml/s。
1.3 CT图像分析
CT报告分别由一位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在PACS工作站上各自独立观察,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肿瘤部位、形态、大小、生长方式、有无液化及坏死,强化方式、瘤周增大淋巴结及相邻组织侵犯情况,意见不一时科室讨论得出共同结果。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共15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8例患者以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3例为体检发现,1例为做胸部CT时发现,1例为上消化道出血,另两例为做上消化道造影时发现,后做CT平扫+增强证实;以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2.2 CT表现
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无临近结构侵犯;15例均为单发、壁内起源,病灶位于胃体部12例,胃窦部3例,肿瘤长径0.8~6.5cm,平均4.2cm。其中腔内生长者7例,腔外生长者5例,骑跨式生长者3例,肿瘤均呈等低密度,CT值约23~40HU,增强扫描为渐进性强化,其中2例有坏死囊变,均未见钙化。11例瘤周可见增大淋巴结,长径为0.8~2.1cm,平均约为1.16cm,其中有2例病例伴发腹腔干淋巴结增大。术后病理为良性增生性淋巴结。
3 讨论
胃神经鞘瘤(GS)为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神经鞘雪旺式细胞,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胃部良性肿瘤,占所有神经鞘瘤的0.2%,占胃间叶源性肿瘤的3%,占胃神经源性肿瘤的78.0%~82.4%,且多为良性。临床表现及特征缺乏特异性,因而误诊率较高,而胃神经鞘瘤,无论良、恶性,均应手术治疗。
本研究通过分析15例病例的CT特点,其中有11例瘤周可见增大淋巴结,故而得出结论:淋巴结肿大是胃神经鞘瘤的一种特殊CT表现,有助于我们鉴别间叶来源的肿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