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多层螺旋CT对于胃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2019-12-08王亚龙韩敏荣
王亚龙,韩敏荣,叶 华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 陕西 西安 710309)
在传统胃癌诊断当中,医疗工作者常使用电子胃镜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从普遍案例表现上来看,该方法的检出率表现良好,罕有误诊、漏诊等问题发生,但如果要通过电子胃镜检查来了解患者胃癌分期情况,则容易出现误诊现象,说明该方法的胃癌分期诊断正确率较低。对此,在先进医疗理论当中,提出了多层螺旋CT应用,这一提出引发了业界高度关注,并开展了很多相关研究。
1 胃癌诊断概述
胃癌在本质上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其在现代社会压力下,病发率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了常见疾病,而介于胃癌的危害性与高致死率,在医疗工作当中,要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点,现代医疗工作常使用消化道造影和胃镜两种方法来进行诊断,从应用表现上来看,两种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胃癌,但无法判断患者病变组织的具体情况,即组织大小、病变范围等,所以难以确认胃癌分期,在治疗方案决策当中会形成阻碍。而在多层螺旋CT应用当中,其弥补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并同时具备两者优势,所以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此外,多层螺旋CT的操作十分便捷,很容易就可以被操作人员掌握。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在得到许可的前提下,选取6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目标,相应围绕平均分组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每组30例。对分组结果进行介绍: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有14例、16例,平均年龄为28~67(39.2±2.6)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各有18例、12例,平均年龄为26~65(41.8±1.7)岁。此外,通过组间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0.05。对照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14、13,平均年龄为25~27岁;观察者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15、11,平均年龄为22~26岁
2.2 方法
具体来说,对照组主要采用电子胃镜进行检查、观察组主要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其中胃镜主要通过患者咽喉来进行操作,但要保证患者体态为左卧位,相应根据影像了解胃镜在体内位置,直至其进入患者胃部,到达胃部之后,则启动胃镜观察功能,相应判断患者胃部的病变情况进行观察,相应记录患者胃部肿瘤具体位置、大小等特征信息;观察组检查方法分为两个部分,具体内容见下文。
2.2.1 CT增强扫描 针对观察组所有患者,先采用平扫方式确认其是否存在胃壁增厚现象,相应对所有存在胃壁增厚的患者,先帮助其维持仰卧位,相应采用静脉注射发将碘海醇注射到患者体内,剂量为80~100ml,注射过程中的速度要维持在3ml/s左后。其次在静脉注射完毕之后进行时间记录。根据记录结果,当到达25s进行动脉期CT扫描、60s进行门脉期CT扫描、120s进行平衡期CT扫描。
2.2.2 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 对所有没有胃壁增厚的患者,采用CT平扫+增强扫描对其腹部进行扫描,扫描中同样帮助患者维持仰卧位,应用当中,平扫主要通过Philipsi CT 256螺旋CT设备来实现,此举主要确认患者胃壁具体情况,如果发现胃壁增厚则转入上述CT增强扫描部分。如果没有则直接进入静脉注射环节,注射要求以及注射后的操作与上述一致,对此本文就不多加赘述。
2.3 指标
根据相关理论进行观察指标建设,具体内容见下文。
2.3.1 胃癌检测指标 根据相关理论得知,胃癌患者胃部会具有以下特征:胃壁增厚10mm以上、阴影不明显以及胃壁增厚10mm,且存在明显快影,这些特征都代表胃癌存在。
2.3.2 胃癌分型指标 为了判断患者胃癌分期情况,需要建设胃癌分型指标:同样通过理论确认,胃癌可以分为肿块型胃癌、溃疡型胃癌、浸润溃疡型胃癌、弥散浸润性胃癌4种,相应各类胃癌在特征上存在差别,即肿块型胃癌具有胃部凹陷、肿块、表层部位不平整的特征;溃疡型胃癌具有局部存在边界明显,但表面不规则溃疡的特征;浸润溃疡型胃癌具有溃疡边界模糊,同时存在浸润的特征;弥散浸润性胃癌具有病灶与附近管腔粘连的特征。
3 结果
针对对照组患者,通过电子胃镜方法确认,所有患者均患有胃癌,其中26例患者胃癌类型可以确认,而有6例无法确认,相应依照统计结果了解到,电子胃镜在胃癌分型诊断中的准确率为80.0%;针对观察组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方法确认,所有患者均患有胃癌,其中29例患者胃癌类型可以确认,有1例无法确认,相应依照统计结果了解到,多层螺旋CT在胃癌分型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7.6%。综上可见,多层螺旋CT方法优于电子胃镜方法。
4 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见,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当中,其胃癌检出率表现突出,与常规电子胃镜方法相同,而在胃癌分型诊断当中,根据对照组、观察组的表现可见,多层螺旋CT具有明显优势,说明其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