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院校的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
2019-12-07陈娟
陈娟
摘要:在高等教育思想领域,颇受大众关注的是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理念。在此教育理念下,强调教学做合一,强调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都为现行的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既符合了现代教育过程中的所需,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教育迈入新的阶段。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高等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必须实行改革,需要通过创新方式的开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强了,无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独立去面对各种问题点,并在此基礎上寻求新的处理方式,进而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化提升。
1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
1.1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性
陶行知关于创造能力思想方面的重点在于治学与治事,治学与治事方面的培养两者缺一不可,治学的能力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治事的能力则是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待人处事的能力。高校是一个大集体,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相互之间可以更好地学习各自的优点与长处。在处理同一件事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处理的方法也会各有差异,当自身没有能力去完成此件事的时候,学生则会思考用其他的方式达到,此过程就涉及需要彻底了解此件事最终想要达成的结果,处理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寻找其他替代性的资源,通过对于资源的统筹,也就是创造力激发的过程,加之自身方面的全面化跟进实施,进而使得整件事情的完成,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理想结果[1]。
1.2创造能力的培养方式
如何培养创造能力呢?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需要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创造的源泉在于实践,针对此方面的阐述中,陶行知更是列举了大量的实例,通过实例来说明读死书的危害性,在读死书的影响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点则是固定成型、一成不变的,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难以灵活运用,不利于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动力。如果仅仅将知识点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获得而无法真正消化吸收,知识点则始终只是高高挂在学生脑海中的模糊印象,无法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
第二,激发和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虽然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上已经得到了发展和进步,但家长和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并没有全面的放开对学生的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部分高校教育中仍然沿用着比较基础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并没有实现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系统的更新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这实际上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也是现阶段高教工作开中应当重视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学生对于自身想法的表达,家长与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欠缺,再去有针对性地做引导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锻炼与成长[2]。
提升学生的创造才能,积极引导创造力的发挥。引导的方向不同,学生所受到的启发加之自身创造能力的影响,最终的结果也会有不同。因此,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一方面以理想为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将理想作为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身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第四,创造力的培养过程中,更是需要教育者发挥潜能,做新时代的创造性教育者,依靠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点为基础,通过相应的深入性实践工作的开展,了解学生的思想,创造出符合学生所需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在创造力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中,教师则更需要多学习并且善于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严于律己,在学生中发挥出典范与楷模的作用,成为学生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榜样。
2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下,创造力将是人们改造大自然、征服大自然方面最基础的部分,缺少了创造力,缺少了创造力的培养,人类的文明将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社会将无法向前发展。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念,更是对于创造力进行鼓励与推崇。
第一,教育体制须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考试将成为学生的主要部分,大考加小考,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只晓得将知识点向脑袋里输入,输出的创造力部分却少得可怜。长此以往,学生始终被各种考试所包围,逐渐失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进入社会后在创造力方面则更加匮乏,难以将其运用进实际工作之中。对于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早有提出过反对性的意见[3]。
在素质教育方面,高等教育中更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全面性,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发散与开阔,使得学生的心智及各方面素质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化的提升,此方面的教育理念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完善的方面。
课程设置需从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变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实践的重要性方面,更是应当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名言为宗旨,充分发挥出实践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更加深入化,且以此方面的知识为基础,再结合其它学科方面的知识点,一点一滴进行探索,经过长期性地积累,将更加能够推动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的提升与迸发[4]。
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重听取大学生的主观意见和建议,将学习中的主动权交给大学生,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养成积极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通过思维模式的养成,逐渐打造独立的思维方式,依靠独立的思考,依靠创造力取得更深层面的造诣[5]。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更多以“填充式”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则是完全接受式的,教师传达什么样的知识点,学生就接受如此方式的知识点,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方面,完全是死的。当教师换另一种方式再次提问时,学生更是摸不着头脑。而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方式,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工作则是引导学生感兴趣,能够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通过一定方式方法进行引导,而不是完全指导学生怎么去做,重要的方面是方法的传授。有了方法的引导,学生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则可以实施开拓式的发挥,最终所展现出的创造力方面将是无穷的。
3结语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全民化主抓的方向,而创造力则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基础,创造力培养的工作做不好,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变成了死读书,输出部分则少得可怜,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方面则会大减,只有在创造力的影响下,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生活的各方面,学生学习的动力方面则会提升,进而发挥自身潜能,向更深层的方向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王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5,(7):14-16.
[3]鲁印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初探[J].邢台学院学报,2005(2):71-72.
[4]李玉胜.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理论界,2010(7).
[5]卓胜彬.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前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J].中国农村教育,2011(1):42-43.
[6]李志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