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联合作战政治态势塑造能力的思考
2019-12-07张黎伟
张黎伟
习主席强调,人民军队要“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方向指引,也是改革强军的目标要求,更是当前我军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科学指南。态势是事物所处环境的客观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总和,是关乎事物发展方向的直接变量,故而战争中态势的发展变化影响并决定着战争胜负的天平。战争历来是军事和政治综合作用的结果,战争中既包括军事态势也包括政治态势,当今世界政治因素对战争胜负所起作用不断增长,政治态势塑造的现实需要也愈发突显。联合作战条件下增强政治态势塑造能力,应关注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围绕“上兵伐谋”目标,坚持利益牵引实施战略筹划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这个角度看,战争就是政治,战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利益。习主席强调,“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和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日益增强,战争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从军事打击敌方有生力量和攻城掠地,转向军事和政治有机结合,通过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震撼、瓦解、瘫痪、动摇和摧毁其作战意志,以达成有限的政治目的。因此,如果一种作战方式可以少流血甚至不流血而获得更高利益,那么必然成为国家的首选。克劳塞维茨指出,“对敌军的毁灭或消灭不是大规模屠杀,而是破坏该部队抵抗我们意志的能力。”信息化条件下,世界各国及武装力量更加注重用政治手段来解决争端,而不是轻易诉诸武力,这增加了政治态势塑造的挑战与对抗,也带来更多机遇与可能。客观上要求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不断增强政治态势塑造能力,依靠政治态势的组织筹划及设计实施,坚持备战与止战结合、威慑与实战结合、目标与力量结合,在“打不打、打什么、打多大规模、打到什么程度”上因势利导,占据先发优势,把握战争主动权,不断提高设计战争、管控危机的能力,维护和实现国家总体利益。
二是坚持军政一体方略,突出联合特点发挥整体作战效能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使得战场的各个要素联系更为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更加显著,特别是政治仗与军事仗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作战行动既是军事仗,也是为赢得战略主动和有利态势而进行的政治仗。因而政治态势塑造要与军事态势塑造一体联动、同频共振,围绕统一的作战目的,协调一致行动,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联合作战中政治态势塑造,要立足剥夺敌方作战意志,基于网络信息体系从联合的角度主动作为、不等不靠,防止和克服自我设计、自我运转、单打独斗的做法,综合运用政治工作“软攻击”与军事武力“硬打击”,与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各作战单元及要素有机融合,以期达到1+1>2的整体效应和四两拨千斤的实际效果。将军政一体融入联合作战指挥机制,将筹划、决策、塑造政治态势作为联合指挥机构的重要职责,贯穿作战准备、作战实施等全过程,并将其体现在判断情况、理解任务、形成构想、拟制方案、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同时在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火力打击等作战系统中嵌入政治态势塑造目标要求及内容设置,明确职责要求与作战指导,按层级、意图、任务等构建政治态势塑造的多维、立体框架,根据作战进程及时对政治态势塑造预期目标及力量运用进行检验评估及调整控制,实现军政一体、相互支撑。
三是突出信息核心地位,深化敌我动态研究谋求占优位势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战争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信息化战争成为基本战争形态走上战争舞台。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成为战斗力的主导因素,渗透到战场的每一个角落,信息获取—分析—评估已成为基本决策流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特别是政治态势塑造以影响作战对手社会意志和军心士气为目标,更需要搜集、掌握、研究敌情来提供决策依据。联合作战中实施政治态势塑造,一方面要建立信息共享共通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情报手段获取、评估、分析敌我态势,建立政治态势信息数据库,既对国际安全形势、地缘政治格局、政治军事战略和民众信仰、情绪、理念、意志等战略层面信息加以整合,又深入研究作战对手官兵成分结构、思想心理状况等战术层面信息。另一方面,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要根据敌我双方政治态势变量,有针对性地制订方案策略,合理设置舆论议题,抢占法理争夺高点,实施政治攻心手段,通过制作正义价值传播、舆论民心争夺及士气意志对抗等政治态势塑造的信息产品,作用于敌我双方价值体系和精神认知,营造有理有利的政治环境,达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
四是紧跟技术发展趋势,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创新战法用法
军事战略的演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4.0、网络2.0等技术浪潮对新军事变革带来颠覆性影响,在计算机及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驱动下,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高速迈进。军事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其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智能化、无人化的武器装备方面,在舆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方面的应用也不容忽视。习主席强调,“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高度关注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政治态势塑造也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才能顺势而为,有所建树。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淡化了空间距离,扩展了行为主体,为网络平台上的所有用户提供了机对机、键对键、点对点的对抗机制,使得政治作战战场从物理域、精神域延伸至数字域,由传统手段变为非对称手段,而且速度更快,更为隐蔽。通过自动化媒体等新技术进行传播和宣传,对舆论进行有意识的煽动已被实战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实施政治瞄准和操纵提供精准目标,在线社交媒体机器人在干涉、影响政治局势和误导、分裂民众情绪等方面已取得实际效果,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受众心理影响急剧增加,新技术逐渐成为政治态势塑造的有力武器。而技术的发展应用模糊了战略到战术各层级的界限,战略谋划、战术实施的特点日益显现,因此,要注重在战略、战役、战术各层级研究新技术在政治态势塑造中的战法运用,在技术层面有机渗透、上下联动,不断提升政治态势塑造的时效性,占据主动性、增加针对性。
五是综合传播力量运用,紧盯目标受众精准高效塑造态势
信息化条件下,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复杂,掌握传播媒介的手段优势,无疑在政治态势塑造中易于实现先发优势。以往战争中,信息传播手段、传播速度、传播范围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舆论宣传和心理攻防的作用和效力。随着信息化传播技术和手段的运用,攻心夺志信息的传播途径历经传单等纸质媒介到广播、影视等电磁媒介再到计算机网络、移动新媒体等数字媒介的发展过程,使信息传递得以实时、准确、直观、广泛作用于目标受众,保证了舆论、法理、心理全程多维攻防精准、即时、效力倍增地展开,从而使认知领域对抗有了根本的飞跃和区别。海湾战争后公共媒体可视化、直播化的特点对战争进程影响深远,近年来社交媒体上“舆论燃点”在数据算法的推波助澜下发挥了巨大的政治破坏力,传播媒介在意识形态斗争、价值体系对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条件下传播媒介的增多,分化了大众获取信息的选择途径,弱化了单一、传统媒介对舆论法理斗争和心理攻防的影响。因此,全媒体时代,为高效快速传播、影响更广的受众群体,需要区分受众对象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坚持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在政治态势塑造议题设置和传播手段、传播时效融会贯通上做文章,在信息传播渠道上找准目标点、选好切入点、把好落脚点,发挥政治态势塑造力量倍增器的作用。
善弈者,谋势。“不战而屈人之兵”始终是战争的最高目标与理想状态,而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我们必须认清政治态势是一种持续变化的状态,想要通过塑造有利的政治态势来实现战略目标,需要按照联合作战指导方法与原则,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依据敌我情况和战场环境变化,按照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闭合回路,立足实战化要求不断增强政治态势塑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