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实战需求努力提高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质量

2019-12-07张严瑞

政工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协作部队育人

张严瑞 马 彪

新时代,在全军上下聚焦实战、备战打赢的大背景下,军队院校必须不断增强“姓军为战”的主体意识,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持续增强协作育人意识,大力拓宽协作育人途径,系统健全协作育人制度,将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深度融合、常态对接、全程贯穿,持续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效益。

一、持续增强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意识

军队院校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院校,必须坚持“为战育人”的独特使命。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是穿着军装的“社会人”,而是具有一流作战能力的职业军人。加强军队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正是这一特殊使命使然。

(一)着眼满足部队人才建设需求,深刻认识协作育人的必要性。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拓展和深化,部队建设对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对院校教学在前沿性、实战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客观地说,多数院校部分教员任职经历较为单一,对部队缺乏了解,学历教育惯性大,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灌输多、实践操作少,基础知识讲授多、联合作战应用少等问题,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学员岗位匹配度还不高,不能满足部队建设需求,技术创新方面的相关成果在教学中也体现不足。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长期存在的“院校管训、部队管用”观念和实践偏差密切相关。军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针对性、服务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不但学员选送、培训教育、提拔使用、反馈完善等重要环节串联着院校和部队,而且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院校与部队相互依存的制约因素。任何一环节脱钩,任何一方面薄弱,都将阻碍甚至中断人才培养的发展过程、破坏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二)着眼提升院校自身教学质量,深刻认识协作育人的紧迫性。衡量院校教学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人才满足部队需要的程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对备战打仗有没有用,部队最有发言权,也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措施。倘若轻视与部队的协作,忽视部队的需要,教学质量肯定就上不去;脱离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建设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一方面,院校只有通过与部队的密切协作,才能紧贴作战任务、紧贴部队实际、紧贴岗位需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协作育人并不仅仅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服务部队,它对院校自身的教学质量建设同样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加强协作育人,院校才能缩短与部队的距离,才能及时得到部队的用人需求和意见反馈,进而更加科学地调整完善教学计划和内容。

(三)着眼契合军事人才成长路径,深刻认识协作育人的规律性。军事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军事人才成长既需要理论的指引,更需要实践的打磨。培养对象在院校与部队之间反复地学习和实践,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漠视其间的联系,不主动了解部队的现状、发展与需要,孤立地、单方面地埋头搞封闭式教育,就会割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违背人才成长规律,造成培养目标与强军要求的脱离,最终必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遵循和运用人才成长规律,加强院校与部队的育人协作,充分发挥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交互助长作用。

二、大力拓宽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途径

在长期实践中,院校、部队协作育人已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协作育人机制,也有效促进了院校与部队的共同发展。但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协作育人途径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一)共搭信息交流渠道。根据协作育人的需要,立足院校与部队的不同特点,应重点突出“两个互相通报”:一是部队训练和院校教学内容通报。部队定期向院校通报训练规划、训练重点难点及训练要求,使院校在了解部队训练全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部队建设需要组织教学;院校定期向部队介绍培训目标特点、教学起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安排,征求部队意见,从而为部队参与人才培养、及时提出人才培训要求和课程调整意见提供条件。二是学员素质通报。院校定期向部队介绍学员在校的思想表现和学习训练情况,使部队对学员素质情况心中有数,配合院校做好在校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同时部队结合学员送学培训前后的表现,定期向院校反馈毕(结)业学员的任职情况,共同分析查找短板弱项,为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和改进参考。

(二)共建协作育人环境。一方面,院校有配套的教学设施和专业基础扎实的师资力量,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严谨而系统。另一方面,部队在长期的训练、管理和教育实践中,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好作风好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方法。因此,要充分发挥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的优势,取长补短,把院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与部队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有效缩短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需求的距离。

(三)共享育人实践成果。院校和部队在教育、训练和管理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促进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以最优手段共育满足实战需求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意义重大。在协作过程中,院校应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共育质量这个核心,最大限度推广应用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管理实践的最新成果。部队应积极协助院校在部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协助搞好学员与教员的实习与代职,提供切合实际的管理、教育、训练经验和适宜的代职实习场所,形成稳定化、规范化的实习基地。

(四)共把人才培训关口。一方面,院校要把好人才培训关,根据部队需求和学员培训周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在管用的教育引导,打牢学员任职基础。另一方面,部队要把好送学质量关,切实选送高素质的、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院校深造,同时要使用好毕业学员,努力做到学用一致、训用一致,从而激发官兵参加院校系统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系统健全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制度

加强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不是一时之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军事教育的客观规律。欲使院校与部队协作育人正规、有序、经常、高效,必须健全一系列长效协作育人制度,并坚持贯彻执行。

(一)健全协作例会制度。建议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院校主办,每年召开一次“共育人才”协作会议,交流教学和学员任职情况,听取院校汇报,检查验收教学质量,改进培育措施。通过会议,统一院校、部队在合力办学、共育人才问题上的认识,增进部队与院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出加强和改进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措施办法。

(二)健全协作基地制度。建议本着就近、对口、互利的原则,采取定点挂钩的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协作基地,相互提供人才培养的场地,促进协作育人的开展。院校要依托部队开展科研实践、教员任(代)职和学员岗位实习等,走开联教联训路子。院校也要坚持定期请部队领导来校讲学,为部队提供专业人才进修、培训的条件,成为部队的育才基地。

(三)健全双向参与制度。建议围绕协作育人的主题,院校和部队相互参与重大活动。部队组织的重大演训活动,如安保任务、演习演练等活动,都应通报院校,院校积极组织人员跟学、跟训、跟考,在参与重大军事活动中锻炼教学骨干和教学管理干部;院校组织的重大活动,如学员毕(结)业考核(联考)等,应请部队派人参加指导和考核验收等。

(四)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内容有两项:一是在教育训练、教学计划和总结等方面,院校与部队双方定期反馈;二是院校定期邀请部队领导介绍情况、邀请优秀干部介绍经验、通报院校教学及学员质量情况等,使院校和部队互通情况、相互熟悉、共同促进,保证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适应衔接。

(五)健全干部交流制度。加强干部交流,不断将部队优秀干部充实到院校工作,保持院校具有浓厚部队气息和强大师资力量。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选调优秀旅团主官到院校任(代)职,实行教官制,充分发挥好部队人才在院校建设中的作用;院校每年选派教员到相关部队,选调充实到重要岗位锻炼,形成优秀人才换岗锻炼、合理流动、健康有序的成长机制。

猜你喜欢

协作部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