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9-12-06徐梅芳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惠及优质办学

徐梅芳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管理理念与实践方式。从“学校管理”到“学校治理”不仅是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的转换,也不仅是学校管理权限和职能的重新分配,其所蕴含的是学校自身变革与主动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要求从学校发展定位的系统思考、发展策略的科学设计和办学资源的系统整合来协调推进。学生是学校教育变革的必然指向,学生立场是现代学校治理的基本立场。为此,我校从校情出发,通过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办学价值取向。

一、准确定位、合理规划是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

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学校注重自我诊断和反思、自我设计和完善,这就需要对学校发展现实问题的系统思考和学校发展定位的准确把握。

1.梳理发展优势和问题瓶颈

发挥优势,发现阻碍学校发展的问题和瓶颈是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校以“提升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综合‘校力”为目标,厘清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整体发展路径,并从多方面入手,提升综合“校力”。例如,通过完善学校发展规划,提升学校发展的驱动力;明晰学校办学核心价值,提升学校发展的向心力;加强“关爱”教育,提高学校发展的思想力;推进“E校园”项目研究,提升学校发展的创新力;优化英语特色课程,提升学校发展的竞争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重视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发展的持续力;完善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发展的保障力。综合“校力”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誉,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们依然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对实现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紧密性不强;优秀师资对实现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辐射度不足;学校品牌和特色项目的建设对实现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影响力不够等。

2.完善学校发展理念

基于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和学校自身的文化积淀,我们初步形成了“关爱·合作,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关爱·合作”是一种对人的充分尊重、信任以及利他即利己而形成的凝聚力。关爱是生活的基础,合作是成长的阶梯,二者统一于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中。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尊爱自我、关爱学生、敬业奉献”,把师生关系看作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合作关系。我校通过创设“实践、体验、感悟”的平台,让学生在“尊重平等、互助关爱、协作共生”的氛围中,丰富“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体验,并内化为爱的行为。我校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促进师生在“关爱、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实现优质、和谐的发展。“关爱、合作”根基于校情是前提,“和諧发展”是办学追求,最终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3.确立发展定位和策略

我校自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中心校的地位,其间积淀的优良办学传统、优美物质环境和优秀师资队伍为学校的优质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个学生,学校坚持“问题导向、育人为本、聚焦内涵、创新发展,统筹协调”的原则,确立了学校发展的三大策略。(1)突出人文引领,谋求学校发展的人文化。学校弘扬关爱合作的办学理念与价值认同,营造关爱合作的文化氛围,让学校各领域充满人文意蕴,增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2)以技术谋求学校发展的信息化。学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内涵发展。(3)突出质量追求,谋求学校的优质发展。按照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的标准,学校在提升学校综合“校力”的基础上,聚焦学校核心竞争力、教师核心能力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努力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让学校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品牌学校。

二、科学设计、优化重点是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优化重点,让学校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校工作的整体提升,是我校践行“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关键。基于我校实际,学校课程、师资队伍和办学品牌成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点。

1.课程建设,锚定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向心力

为了让优质课程惠及每个学生,我校聚焦育人目标,构建了“一二三四五六”的课程发展框架。“一”是将课程价值作为贯穿学校课程建设的主线,我校坚持“育人为本”,遵循“适宜发展”的课程理念,通过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让每个学生知识适宜增长、素养适宜提升、潜能适宜开发。“二”是发挥教与学的能动性,践行教与学的共育共生。“三”是对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行分类指导,使之成为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四”是构建以“四个关爱”(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自然、关爱社会)为主题的德育校本课程框架,使之成为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支撑。“五”是以“五大关键事件”(一年级的入学入团、二年级的入队、三年级的十岁生日、四年级的心灵洗礼、五年级的毕业典礼)为抓手,切实关注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六”是创建以“六大板块”(快乐动态、快乐成长、快乐活动、快乐学习、快乐心声、收获快乐)为基本内容,集记录、展示、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163学生成长‘E档”,推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创新。

2.队伍建设,增强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辐射力

学校聚焦教师核心素养,围绕打造“学科品牌教师群、年级骨干教师链、整体优化教师面”的目标,以“三名”(名教师、名团队、名学科)工程建设为载体,从“能勤奋教书育人,能规范教书育人,能智慧教书育人”三个维度,渐进发展教师的育德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实践中,我们选准结合点,打造连心链,提升团队向心力,推进“师徒结对、伙伴合作、名师工作室”为主要形式的“三级连心链”建设。同时,我们找准着力点,打造人才链,推进“学科管理骨干、学科研究骨干、骨干后备人选”为主要对象的“三级人才链”建设。此外,我们瞄准突破点,优化生态链,推进“影子式、负载式、导师式”为主要形式的“生态链”建设,促进骨干教师人才的“裂变”和青年(干部)后备人才的“聚变”,实现学校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

3.品牌建设,提升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影响力

我校以“E”校园建设为抓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构建e空间、发展e社团、研究e课堂等,增强学校办学品牌和特色项目的影响力。

e空间展现了学校让科技引领梦想,用信息技术(Electronics)支撑学校发展的工作构想。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架“桥”铺“路”,优化“信息化”校园环境;通过推“波”助“澜”,课题支撑项目发展;通过开“渠”引“水”,优化现代化师资队伍;借助乘“风”破“浪”,培育“IT”小能人。此外,我们利用多个信息技术相关立项课题,引导教师们从“数字导学、数字导行、数字导研、数字导炼、数字导评”五个维度,用信息技术支撑起学生的全面发展。

e课堂是学校开发的优质英语(English)学科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e课程。学校借助英语优质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优质发展。e课堂有三大特点:着眼课程知识体系,横向、纵向串联,结构化推进;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把握学生认知重点和难点,情景化演绎;多方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团队型发展。学校的教研聚焦合作学习,探索因材施教的最优化,努力让个性化学习绽放在数字课堂。

e社团则突破时空,借助各种学生娱乐(Entertainment)社团活动,从科技、艺术、体育三方面建设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例如,我们以创客+创新系列项目开发为抓手,从“巧手创趣”“奇思创意”“太空创想”“智创未来”四个领域提高学生的科技与创新素养。为了培养未来e智星,学校与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市科协基金会等八家单位联手开展和实施e智星培养计划。

e空间、e社团和e课堂的建设和发展,提升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影响力,实现学校所追求的优质公平。

三、优化整合、统筹协调是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

学校治理现代化,要求学校形成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善治共治、协调推进的治理体系,实现从外控到内控、从被动到主动、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物质建设到文化引领的转变。

1.重心下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我校将“管理有格、管理有序、管理有方、管理有效”作为现代学校治理的基本保证,努力营造科学性和人文性协调发展的管理文化。“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全体教职员工的执行力。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将管理重心下移:一是构建学校执行体系,保障学校组织的健康运作。二是实现分工、协作的流程有效运转,以责任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运作。三是坚持学校管理的人本性。通过多种方式使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实现让优质教育惠及每個学生的目标相统一,产生新的内驱力和推动力,进而成为自觉行为,形成以“追求卓越”为精神支柱的学校执行文化。四是建立监督与评估体系。学校内部的检查、评比与学校外部的监督、评估相结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调整实现目标的行为。

2.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参与的共治格局

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传统学校管理方式的超越,其突出特征是多元参与的共治体系。首先,我们充分发挥家长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功能,拓展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合作渠道,依托并整合社区资源,形成学校、家长与社区的“三位一体”良性共营机制,增强“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为目标的凝聚力。其次,我们利用集团化办学资源,借助教育学院的优质资源,定期调查、了解需求,以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增强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学生的适切性。此外我们努力开拓办学资源,包括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与英国及澳大利亚学校、国内学校的结对发展优势,通过互动合作,多维共营,努力“站上市舞台,唱响国际歌”,让优质教育更好地惠及每个学生。

3.文化凝聚,提升师生自主治理能力

学校通过建设和谐的校园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文化,聚焦育人目标,使每一位学生得到理解、尊重和关爱,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关爱、合作”成为师生共同的心灵呼唤和自觉的行为追求,优秀的校园文化引领师生和谐发展。“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师生关系的构建,将教师和学生看作是知识获取道路上的同路人,以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发展环境。此外,学校着力构建“合作分享”的家校关系,赢得家长信赖和支持。教师以追求卓越的精神,赢得了家长的尊重。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山北路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惠及优质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惠及到”一词表述不当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文化站工作要惠及农民群众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区营养改善计划惠及近160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