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
2019-12-06吴伟
吴伟
摘 要 朗读是朗读者使用自己的语言来传达文字中信息的语言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深入体会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传统阅读方式所无法达到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其次研究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朗读;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15-01
在语文教学中,大声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但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在朗读时没有信心,声音总是有气无力的;还有的学生的朗读是只有声音,没有感情。这些现象反映出的是学生朗读兴趣的缺乏,学生没有兴趣读,朗读的质量自然不会很高。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稳定的内动力,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朗读,爱上朗读。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朗读实践不足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实践总是不够充分,朗读的时间少,参与度也较低。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就没有重视朗读,朗读的实践自然难以得到保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般只在阅读课中指导学生朗读,这时的朗读只是为了满足阅读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朗读全文或某一自然段,没有朗读目的,也不强调朗读技巧,读过后就直接进行接下来的阅读分析。大部分师生都存在着与其朗读,不如将学习时间投入到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中,多做些阅读题,多背些文学常识。
(二)朗读水平不高
一个班级中,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只有几个,很少有同学能够达到可以让人去欣赏的朗读水平。当老师准备选择一位同学为大家示范朗读时,班级中总会寂静下来,同学们也会不自觉的低下头来躲避教师的视线。如果哪位同学被叫起来朗读,那位同学的声音中总会带着一丝的尴尬,朗读时声音也总是绷的紧紧的,往往声音小不说,还总是结结巴巴,存在着很多技巧问题,将一段富有感情的文章读得支离破碎,让人“惨不忍听”,文章也变得毫无美感。
二、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策略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朗读教学
教师要转变固有的观念,应该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让朗读教学重返语文课堂。转变重视学生成绩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只是书写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感悟作品的意境,增加语文阅读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转变课堂中重视讲解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自己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比教师的机械讲解的课堂效果好。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朗读教学观,在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把朗读教学成为阅读的方式之一,把朗读教学成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通过朗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语言的美,读中培养语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师要丰富教学任务,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教师在朗讀教学中不仅从意识形态上重视朗读,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研习的朗读任务来重视朗读教学,通过课后的研习朗读任务来充裕朗读时间,学习朗读教学知识为课前的朗读做好引领。通过教科书的课后研讨与练习这一模块发现课后研讨与练习的朗读要求更加具体,以问题的形式将朗读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例如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学习体会”等。在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根据一定的要求先读通文章,这是朗读教学任务中的第一个任务,然后根据教师给予的关于朗读技巧方面的任务进行再次朗读,并说出所理解的内容,最后与第一次通读课文比较,说出感受与理解。这样可以达到习题中所提到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在朗读教学任务中通过第一次通读可以解决认识字词的任务,再通过教师留的朗读任务可以检测是否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并怎么有感情地朗读给予一定的朗读指导。通过这一朗读任务能准确地掌握课文的大意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任务来提高听力,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引领朗读情感,调用跟读
朗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也是最难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意味着学生要充分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掌握不同人物的性格或是不同事物的鲜明特点。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件有难度的事。如何让他们体会文章的感情色彩、如何正确地朗读,这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采用跟读的朗读方式。跟读,就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示或点拨。
三、结语
朗读教学不仅仅是调动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能够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走进语文的重要窗口。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朗读教学,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丰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另外,引领学生的朗读情感,使用跟读的教学方式,进而逐渐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刘霞.初中语文高段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8(29).
[2]童志斌,伊菲.中学语文朗读指导教学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5(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