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探析
2019-12-06林丽萍
林丽萍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改革成为专家和学者讨论研究的热点话题。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縛和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学习气氛沉闷,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为了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本文主要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展开讨论,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创设的具体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072-01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中静态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动态教学。老师通过创建一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应该坚持真实性原则,设计的情境应该符合实际生活中的规律性,并且还应该将情境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等具体的情况都告知学生,让学生们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去理解数学知识,从而真正将数学知识印在自己的脑海深处。这也便于学生将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更好地联系起来,才能在遇到同样情境的时候学会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二)针对性原则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这些情境中去发现隐含的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针对性原则,应该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合理的创设情境,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措施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创设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意图,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和精髓。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创设了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应该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还应该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用生活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学生的交流。当然,创设的情景应该能体现基本思路和特点,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并能真正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创设一个简单的生活情景,学生能在熟悉的情景下提出问题和措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感觉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相关。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实际生活,比较全面地了解问题的含义,将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在想中做,在做中想,能够产生强烈的愿望,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从小学生的好奇心入手
教师可以从和学生进行有趣的谈话起,在开始讲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教师来和学生进行数字游戏,看看谁能考倒教师。当学生随便说出的数,能被教师不用计算就出答案时,学生可以自己进行验证。当游戏结束时,学生都在想怎样才能难倒教师,即使数字说的再大,教师也能回答上来。学生都想尽快知道答案,到底教师使用的是什么妙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都会在教师的引领下进入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并且学习效果也会变好。
(三)从学生的活动入手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将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能让学生投身到问题的情景中去,使学生能通过自己动手,认真观察,表达和思考等过程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比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易拉罐和茶叶罐等这些物体,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分类,给物体找特征。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过程就能感知圆柱体制作材料和构造的特点。再让学生利用这些物体进行拼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对圆柱体的认识。整个过程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同时还能学习知识。
(四)精选互动话题
设置情境进行教学本身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部分或者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情境活动中肯定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置情境时,要能面向所有的学生,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三、结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作为搭建学生通向知识海洋的一架桥梁,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创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教育的落后理念,使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积极有效地展开,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慧娜.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106-110.
[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