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点滴谈
2019-12-06林碧周
林碧周
摘 要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阶段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应受到德育渗透,在品质上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0-012.9,C31,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031-01
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工作非常重视。2004年2月26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十个方面分二十八条款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7年8月17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从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组织实施等六大部分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作为中小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以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本文就如何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德育工作进行若干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思想重视,制度保障
国家要在学校教育教学督导考核评价上定向,特别是升学考核。升学考核是方向标,应探索小升初和中、高考升学中的德育考核内容和措施,形成制度,用来指引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此才能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学校对德育工作思想上重视、理念上形成、制度上保障。学校重视,形成这种理念和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纠偏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和做法,思想先行,制度保障,有措施、有途径、有方法,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二、协作合力,全员共育
学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和地点都是在学校,故学校是对学生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地方和领地。在学校中学生直接接触的主要是老师、职工和同学,这些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故学校全员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如此效果才会更佳。
在教师层面上,全体教师,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到各科任教师以及学校的各级各种群团组织,都能够也必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正面影响。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四有”中“三有”与思想道德有关。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问师生,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引路人”也有三个与思想品质有关。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四个“相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相统一”更是全部指向思想道德品质。
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业务水平,以实际能力和榜样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渴慕知识、积极向上,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同时更要用自身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感染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富有温度、热度、浸满爱的仁爱之心,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浸润他们的心灵,并使这种情感化成他们的素养和品质。爱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在学生层面上,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最直接。要在学生中清除不良现象,如消费攀比现象,欺凌、借贷丑恶现象等等,使校风清朗明正。要培优树优宣优,传递正能量,形成良好风气,充分发挥榜样的德育浸润力量。
三、课堂沐化,课程育人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并充分挖掘、发挥其德育功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除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外,要发挥其它课程的德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比如,语文课程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文明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融入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思想品质的形成;外语课程融入对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教育,培养多元思维和包容品性;历史课程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及优良革命传统教育,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地理课程通过了解地理特点、自然环境、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等,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教育,让学生感受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生物课程融入生命教育;体育课程融入健康意识培养;音乐、美术、艺术等课程融入对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心理健康课程更不可少,应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综合实践课程则更要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合作交流能力及综合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各学科合力,进行课程育人,以达成德育工作目标。
总之,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坚持思想重视、制度保障、协作合力、全员共育、课堂沐化、课程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