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家校合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19-12-06李福珍

赢未来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关爱教育有效实践农村留守儿童

摘 要:本文从家校合作的定义出发,探究家校合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性,发现家校合作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分析,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合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有效实践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向城市涌入务工,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农村务工人员的子女被滞留在家中,经由老人或亲戚进行照看,这些被务工人员留在家中的子女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体中,家庭与学校是重要的两个主体。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成为一项重要举措。

一 家校合作的定义

对于家校合作,我国不同学者的理解不同,提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从对家校合作研究的专家马忠虎的角度来看,他所认为的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儿童)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社会结构——学校与家庭,这两个方面形成一定的合力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促使学校在引导学生(儿童)时能获得更多的从学生家庭这个方面的支撑,同时家长在教育自己子女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从不同学者对家校合作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共同的一个特点,在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是合作的两大主体,两者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培养中,应该紧密配合、共同合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全面支持,以此形成教育合力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 家校合作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必要性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家庭在留守儿童的生活方方面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很多困难都是由留守儿童独自承担,父母角色缺失使留守儿童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感、自卑感强烈等。在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即小学、初中阶段,父母无法陪伴在其身边,留守儿童的内心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与父母关系出现疏离。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家庭作为留守儿童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合作,对于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言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便是家庭与学校,在家庭中,留守儿童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情感得不到满足;在学校进行学习活动时,教师、同学的关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可以及时弥补内心情感的空缺,但是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不到位,很多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内心也常感到孤独。作为家庭功能的补充,学校教育的作用同样重要。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为解决留守学生情感问题提供了保障,教育设施的全面性为留守儿童提供了更专业的保障。

考虑到家庭与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有效的方式。在家校合作中,双方已经认识到彼此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双方合作的次数,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校合作,做到双方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以平等的地位开展有效交流,解决留守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三 家校合作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双方只注重学生成绩提高

在施行家校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过分关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如对成绩的关注,造成成绩至上的观念,即便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但内心情感缺失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与学校也会认为是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正常现象”;但在实际的情况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危害远远严重于其成绩落后。所以,针对留守儿童形成的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学校双方对留守儿童智力关注大于情感品德关注是家校合作过程中一个错误的理念与问题。

(二)家校合作方式形式化,合作效果不高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除了对农村留守儿童成绩的过分关注,还存在家校合作流于形式的情况。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的特殊情况,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处于分离状态,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老师的看管下的。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父母将所有的教育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认为教师应该承担学生教育的大部分责任,但是学校同时也要求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要做到位,这样就造成了双方推卸留守儿童教育责任的尴尬境地,导致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并未提出或实行有效的策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业和情感上出现的问题。

四 家校合作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的措施

(一)加强家校合作协调性,建立有效交流的平台

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力度不强,就是由于双方未进行真正有效的探讨、交流。现在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大多是通过微信群、短信进行,文字表述简洁,学校处于任务下发方,而家长就是监督任务完成者,两者并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交流。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大力进行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普及,让教师在宣传过程中提高对留守儿童关怀的认识,让家长深入地了解留守兒童情感缺失问题。校方可以利用微信这一手段,建立学校公众号,在这上面增加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普及性知识,让教师与家长提高对身边留守儿童的关注,为解决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而共同努力。

(二)改变传统观念,增强对留守儿童情感的重视程度

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过程中,家长与学校都以留守儿童的成绩为关注的重点,其实这种错误的关注点会造成留守儿童更严重的心理问题,酿成不可改变的后果。所以,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学校要转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情感问题,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学习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多与子女进行视频通话,关心子女内心情感体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环境,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对留守儿童内心情感进行疏导。例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多引导留守儿童参与此类活动,进行不良情绪的排解。

(三)丰富双方沟通渠道方式,提高家校沟通的实效性

现今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多通过微信、短信进行,这样并不能保证双方在交流时的步调一致性,所以,针对双方的交流方式,应提出创新性思考。双方可针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固定的时间的视频交流,双方约定一个时间段针对孩子近期的一个问题进行探讨、解决。教师对留守儿童在校内的表现进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但不要急于处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为解决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及时的进行交流,使双方的交流不仅是流于形式。

结语

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近年来成为热点问题,已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家庭与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重要支撑,要积极进行交流、沟通,这不是单单一方就能妥善解决的问题。家长与学校需要共同配合、共同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留守学生情感问题解决离不开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任可桃. 西北留守儿童“三联多动”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J].才智,2013(3):181-181.

[2] 韦柳伊. 留守儿童成长中面临的“五缺”现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6):81-82.

[3] 杨建忠. 黔东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J].教育评论,2013(5):129-131.

[4] 马多秀. 留守儿童教育中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克服[J].教育观察,2013,2(3):9-13.

[5] 乔虹,崔晓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8).

作者简介:李福珍(1982.9-),女,汉族,广东茂名人,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关爱教育有效实践农村留守儿童
浅析中班幼儿关爱行为
初中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践探讨
关爱教育对提升中职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探索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