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技术变革下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沿革

2019-12-06李慧玲蔡斯琪黎紫薇

求知导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新媒体

李慧玲 蔡斯琪 黎紫薇

摘 要: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流行音乐普及密切相关,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工业”能够如此大程度地参与到民众日常生活,与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纵观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很长一段时间流行音乐的传播主要是依靠期刊进行传播;伴随科技的发展,CD激光唱片带来了流行音乐的高品质音效;卡拉OK成为20世纪末人们主要的生活休闲方式,极大地加速了流行音乐的普及,并让普通民众一圆“明星梦”;当人们一饱耳福之后,视觉要求逐渐增加,MTV的应运而生正是为了增强流行音乐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并使流行音乐创作在强调作词、作曲的同时,也注重了音乐电视的拍摄;网络音乐更是改变了音乐传播的方式,文章正是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沿革为切入点,分析几种主要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媒介技术;流行音乐;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40-02

一、流行音乐

(一)流行音乐的含义

广义的流行音乐包括古典音乐中的通俗音乐、各种社交和民间歌曲以及现代流行音乐。狭义的流行音乐则专指现代流行音乐,它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和城市化的兴起以及大众传播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二)流行音乐的特性

流行音乐具有通俗、大众、时尚、新奇、娱乐、商品、快速更替、参与、即兴、多样等特性,而传播科技性是其特性中与媒介技术最密切相关的特性。

(三)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1.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前当代时期

前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至1949年):中国流行音乐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创作理念、编排技巧等都对今后中国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前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二阶段(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前直至“文革”结束后的这段时间,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与传唱几乎都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这一倾向在“文革”期间发展到了极致,群众革命歌曲主宰了这一时期的流行音乐,当然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抒情作品,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2.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当代时期

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末):1980年1月,当时还是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歌曲》杂志,以听众投票的形式选出了15首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

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以后,主流社会对流行音乐的态度更为宽容,人们的审美趣味也越来越多样化。

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进入21世纪之后的十年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流行音乐进入一个纷繁复杂的时期。

二、媒介技术变革下的流行音乐的发展

(1)印刷类媒介:1913年,法国人吕西安、莱维利用超外差电路制成了收音机。1933年出现了调频广播。20世纪50~60年代胶木唱片出现并流行。20世纪70年代,磁质盒带产生。

(2)音像制品传播媒介。音像制品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录音带、激光唱盘、唱片、激光视盘、CD、VCD、DVD等媒介,音像制品是我国流行音乐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工具。

(3)电视传播媒介。电视的产生使人类的音乐传播活动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它摆脱了报纸和音乐期刊只有文字的乏味,摆脱了磁带只有声音的单调,电视把生动的图像和悦耳的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电视传播媒介具有画面形象性、声画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它全面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美妙的画面。

(4)网络传播媒介。以网络为媒介的数字音乐阶段:数字音乐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通过网络来传输的音乐。

三、媒介技术与流行音乐产业的关系

从音乐方式角度,技术进步改变流行音乐创作方式:最近几十年来电子技术对流行音乐产生很大的影响,一种被称为“电子音乐”的形式成了当代流行音乐的主流。

从传播效果的角度,媒介革新擴大了流行音乐传播范围:新兴媒体改变了流行音乐发展方向。

四、流行音乐发展的前景思考

(1)要加大针对新媒体渠道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中国音乐产业链条中大部分环节都是在免费或者半免费地使用音乐产品,如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免费下载、卡拉OK、公共场所的播放、广播电视的播放等。

(2)建立音乐产业链多赢模式。新媒体环境下,产业链条中的运营商、唱片公司、音乐人以及内容供应商已开始共谋前景,逐步实现资源的合作和共享,其运行的理念和模式初步具备了资源整合的雏形。

(3)营造流行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国家应努力营造有利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4)加强数字音乐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目前,国内正在运行的音乐制作机构的经营状况都不容乐观,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纵观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媒介技术的提高不仅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也对流行音乐产业以及大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磁带音像制品助推“邓丽君”时代,音乐电视催生“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网络技术推动嘻哈文化本土化,在各种不同媒介融合的今天,我们要开动脑筋敢于创新,以便更好更充分地利用其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任飞.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张又丹,刘洋.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发展趋势[J].人民音乐,2012(3).

[3]张伟娜.传播媒介对流行音乐的影响[J].学周刊,2012(31).

[4]邵莹.网络流行音乐传播过程及特点初探[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2).

[5]仇博.网络时代下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特性[J].音乐创作,2013(7).

[6]王思琦.媒介变革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J].歌唱艺术,2011(9).

[7]刘文浩.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流行歌曲发展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3(4).

[8]邵莹.对于中国网络流行音乐发展现状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2(2).

作者简介:李慧玲(1993—),女,湖南郴州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新媒体;

蔡斯琪 (1992-) 女,湖南岳阳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音乐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黎紫薇(1992—),女,湖南长沙人,中学二级教师,硕士,音乐教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新媒体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