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与路径探索

2019-12-06娄亚娜

中国广播 2019年10期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

娄亚娜

【摘要】本文以融合传播为视角,探讨了目前县级融媒体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据河南汝州市融媒体中心的实践,提出要跳出媒体看融合,围绕移动端做增量,逐步推动媒体融合从“新闻+”到“融媒+”再到“互联网+”的转变,壮大主流舆论新阵地,构建融合发展新生态,强化便民服务新属性,让媒体融合实实在在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   融合傳播   汝州模式  核心路径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发展方向。2018年11月14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显示了国家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决心。2019年1月15日,中宣部等出台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后,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不可否认一些地区在具体实践中由于认识理念、客观条件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从而在工作上进入了一定的误区,需要及时加以纠正。

一、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一)对媒体融合的认识存在偏差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全面融合,要求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的有效融合、科学新技术和媒体产品的有效适配升级,使主流媒体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提升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但是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操过程中,一些地区仍存在着对媒体融合的本质认识不够,在用户思维、融合思维、传播规律、媒介逻辑等方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盲目跟风,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满足于简单化操作,只是把几个部门合署办公,或者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外地做法,没有实现真正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没有对当地用户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把握,站在用户的角度,以用户思维为导向重构媒介生态和传播流程,进而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目的,全面改造媒体运行机制,提高传播能效。

(二)在内容建设上,存在重形式、轻创新的现象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加强手段和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要求既要重视多形式、多渠道传播,更要注重“内容为王”,优化内容建设。在当前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中,有些地方在硬件建设上,尤其在选址用地上费尽脑汁,贪图“高大上”;在资金投入上,不顾客观条件,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盲目进行新媒体平台的自主研发,使原本运行困难的县级财政雪上加霜;在媒介构成上,仅仅是把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抖音”等新媒体传播渠道简单“相加”,全线发力,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推广力度不足,造成媒体传播毫无新意,舆论引导力没有充分发挥,影响力也没有明显提升。

(三)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认识不清晰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使命重大、意义光荣,是构建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的重要步骤,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站,是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建设实践中,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存在对服务对象、任务定位、业务定位、终极目标定位等认识模糊、有偏差,引导群众工作不力,存在大量工作漏洞,信息推送同质化严重,版面设置不贴近百姓,没有很好地回应群众关切。比如信息查询、便民服务等不到位,没有起到密切党群关系、知民情、解民忧等方面的作用。

(四)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管理运营缺乏主动性、创新性

体制、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都必须全力抓好做好的重要工作,也是影响和制约县级融媒体中心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建设实际中,部分地区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更多是对上级指示、要求被动地接受、落实,缺少主动做好工作的创新精神,对如何建设、如何管理、如何运营、如何操作等思考不够,没有主动融入这场媒体改革大潮,缺乏锐意进取、抢抓机遇的勇气和魄力。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任务是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是我们进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方向目标、功能定位,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科学调研论证,做好顶层设计,加快融合工作,强化内容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以“真融”促“实用”,让媒体融合实实在在地发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是做到真融实用

在加快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有统一规划和统一领导,结合当地实际,做好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报纸、广播电视台和基层政府网站等部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以融合思维做到各平台联动与内容整合,形成传播合力,达到“1+1>2”的效果。在打造媒体矩阵的基础上,构建“媒体矩阵+拳头产品”传播体系。一方面组建媒体矩阵,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多种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的平台;另一方面,要打造拳头品牌,把拳头产品推向市场,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的优化升级。

河南汝州市融媒体中心是由原汝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广播电台、信息中心、《今日汝州》编辑中心4个机构合并而成,归口市委宣传部管理,实现了资源统一、指挥统一,传播联动有力。

一是理顺体制机制、统一思想。整合使改革前原4家机构“负责同样工作的同志坐到了同一间办公室里”;同时,把原来的综合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采编部等部门进行优化组合,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统一的新闻指挥系统、多媒体采编平台、集成信息处理系统,形成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模式。

二是形成联动机制。汝州市出台《汝州市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汝州市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实行联席办公制度,解决融媒体中心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方案形成过程中,曾十余次征求了融媒体中心业务骨干、中层干部及班子成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并多次征求河南省委宣传部及汝州市地方领导的意见,经过70多次修改才形成了《汝州市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三是打造拳头品牌。依托“中国汝州”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微信矩阵。融媒体中心整合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类26个媒体资源,形成7大拳头宣传品牌,构建了集报、台、网、微、端等于一体的全媒体矩阵。目前全平台关注人数超过60万人次,日均活跃率在20%以上,最高单日访问量超过200万人次,宣传影响力呈现倍增效应。

四是实施“融媒+”模式。坚持互联网思维,利用“融媒+活动”模式,推动活动营销重装升级,相继举办了“寻找最美读书声”等各类营销活动30多场;利用“融媒+政务”模式,开展各单位战略合作,对签约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宣传,从而达到宣传效果最大化;利用“融媒+移动直播”模式,开展各种商业营销活动;利用“融媒+产业”模式,与智慧矿管、教育城域网、数字化城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项目开展合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二)强化新闻舆论引导,提升县级媒体公信力

严峻的生存压力,导致县级媒体的舆论监督能力不断弱化,加上强势的新闻资讯平台的下沉,让本已举步维艰的县级媒体公信力更是一再跌落。基于县级媒体的现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重新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提升县级媒体公信力,让当地群众只要想到新闻,就想到当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公信力建设,要传播好当地声音,讲好当地故事,说好当地政策,树立好当地形象,引导好当地群众。要争取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利用全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方言播报等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各项惠民政策更接地气,让老百姓能听懂、能看明白,让新闻真正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同时,在融媒体中心平台上设置“百姓留言板”“网民有话说”等社交互动平台,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疾苦,回应百姓关切,维护百姓权益,切实解决百姓的烦心事,架起当地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汝州市融媒体中心坚持党媒姓党,传播正能量,对汝州电视、报纸、广播、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县域内主流媒体进行全面整合,统一管理、统一运行,构建“一次采集、多角度报道、多平台发布、多渠道传播” 的新型多媒体采编平台。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先后策划推出各类典型报道150余期。例如针对汝州山水宜居绿城建设,策划了《汝州,向您发出春天的邀请》等系列报道,全媒体平台通过制作播发图片、文字、短视频、VR全景、H5页面等各种形式作品宣传汝州。其中,《惠民公交就是好》《大美汝州红火年》《脱贫攻坚在路上》等系列宣传,全媒体平台累计关注人次达300多万,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三)构建“新闻+政务+服务”体系,从“新闻+”到“互联网+”, 升级便民服务

“万物融合”,大势所在,单一的新闻资讯服务已经无法建立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与行政服务中心对接,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前提下,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的电子政务服务。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将政务服务功能嵌入融媒体中心平台,打通技术连通渠道,为群众提供申报审批、注册办证、社保办理、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办理、全程监管,创新不同群体在不同时间就近办、优先办、窗口办、网上办等模式,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

汝州融媒体中心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包括:推行“新闻+政务”模式。依托“中国汝州”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构建微信矩阵,实现了与汝州市22个市直委局、21个乡镇街道宣传平台互联互通,设置新闻资讯、创业创新、信用服务、文明创建等板块,丰富终端内容,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行“新闻+服务”模式。推动城市管理、政务服务与媒体融合的改革和创新。融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

汝州市融媒体中心强力推动从“新闻+”到“融媒+”再到“互联网+”的升级,编制《汝州市融媒体中心智慧便民服务方案》,形成打通市民之家与融媒体中心的技术通道,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实现“掌上政务服务与便民服务”的再扩容和全覆盖。

(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关键是创新管理模式,加强人才建设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关键是完善组织架构、创新管理体制、调整运行机制、统筹考核激励,从而建设真正融为一体的传播矩阵。同时以塑造活力涌动的人才队伍为目标,制定全员培训计划,落实教育培训任务,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组织采编人员提升从业能力。深化与高校合作,承接实训活动,开展人才交流,着力培养具有采、写、摄、录、编及网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推进薪酬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大限度激发潜能,使人才管理逐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融媒建设发展新生态,才能让党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县级融媒体中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汝州市融媒体中心)

(本文编辑:聂巧)

猜你喜欢

融媒体中心
“两落地、两融合”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思考及实践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启示
融媒体中心:在变与不变中拥抱未来
“文化自信”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县级融媒之变: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再探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主要问题与重点方向
文化育人视野下对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的思考
融媒体中心为县级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