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9-12-06叶艺兰
叶艺兰
(韶关学院医学院临床系儿科教研室,广东韶关 512026)
小儿成长时期的保健、身心发育、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项临床科学。儿科主要和其他基础性医学联系比较紧密,一般来说,和相关理论以及其他临床实践基础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小儿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儿科保健水平,有利于保证小儿成长发育水平[1]。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属于一种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但是相关教学方式并没有满足儿科教学的需求[2],所以本次研究针对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在进行本次研究的时候一共选择了50例临床医学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其一共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学生人数均为25人。所有学生均同意本次研究调查,并且参与了相关儿科教学考试。其中观察组男性人数为5人,女性人数为20人,年龄范围在19岁-2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21.65±1.09)岁,对照组男性人数为6人,女性人数为19人,年龄范围在20岁-23岁之间,中位年龄为(21.52±1.11)岁。比较两组学生的性别和年龄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学生在进行儿科学习之后组织统一的理论考试以及操作技能考试,最终将成绩统计出来。其中理论考试主要通过卷面考试的形式,主要针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满分100分。操作技能考试主要包括骨穿、腰穿等儿科基本操作,满分为100分。在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主要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提升团队精神、改善学习气氛等项目。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分析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提升团队精神、改善学习气氛成绩。
表1 两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比较(Mean±SD,分)
表2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Mean±SD)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理论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27,P<0.05),提示观察组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操作技能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16,P<0.05),提示观察组操作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提升团队精神、改善学习气氛成绩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在我国儿科教学中多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但是该种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意识到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多重视教师的领导地位,所以难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3]。另外,传统教学方式混淆了知识以及问题之间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我国儿科专业教学的时候仍然存在着缺乏兴趣、创新能力低下、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影响了我国儿科专业的教学,不利于儿科临床实践的开展[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提升团队精神、改善学习气氛成绩方面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总的来说,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