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2019-12-06时会菊柴燕楠刘清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时会菊,柴燕楠,刘清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发生于新生儿群体的心律不齐临床症状,引起此种病症的主要原因包括了心肌炎、遗传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等疾病,少数患儿会伴随器质性疾病。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阵发性和迅速性特征。目前,在对此种疾病进行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药物治疗和同步电复律与迷走神经刺激治疗[1]。本文主要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症特征与治疗方法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后进行对照研究。研究选取的对象具有明显的阵发性症状和反复性特征,患儿有明显情绪波动和肢体剧烈活动情况,在此种情况下,症状发生频率也相应增加。同时,研究开始前对患儿的身体检查,选择节律整齐且心率显示在250次/min-320次/min之间的患儿。

观察组21例,男性10例、女性11例。早产8例、足月12例、过期1例。日龄0 d-22 d,平均(10.24±1.36)d。诱发疾病类型为肺部感染10例、遗传性心脏病6例、三尖瓣下移3例、羊水过少2例。对照组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早产7例、足月12例、过期2例。日龄0 d-28 d,平均(10.53±1.22)d。诱发疾病类型为肺部感染11例、遗传性心脏病7例、三尖瓣下移2例、羊水过少1例。全部参与研究的新生儿均经过了家长知情同意,同时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全部参与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儿提供常规治疗:(1)将患儿转移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使用闭式暖箱进行保暖;(2)使用心电监护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性监测,并进行灌注操作;(3)维持患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室内环境稳定,对患儿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提供营养心肌、抗心衰、抗休克治疗。

为观察组患儿提供常规治疗联合室上速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和对照组保持一致,室上速治疗方法如下:(1)发作终止治疗。在对患儿进行诊断后,使用兴奋迷走神经方法。使用冰水浸湿毛巾或者直接使用冰袋进行潜水反射法治疗。将冰毛巾或者冰袋覆盖于患儿的面部,每次时间为10 s-15 s。当1次冰敷无效后,间隔3 min-5 min后再次进行操作,最多尝试次数为5次。在实验中得出,此种方法对于大部分患儿无效,则针对此部分患儿分别提供西地兰、普罗帕酮治疗方法。①西地兰治疗方法中,药物饱和剂量为0.03 mg/kg。首次药物使用量为饱和剂量的一半,药物静推的过程中由医师进行听诊监测。②普罗帕酮治疗方法是针对使用了潜水反射治疗方法和西地兰治疗方法均无效的患儿。患儿在使用普罗帕酮时,首次剂量为1 mg/kg,将药物加入到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推,时间控制在10 min-15 min之间,如果无效则在20 min后重复上述操作,最多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在推药的过程中,严密地对患儿的心率进行监测,同时合并使用潜水反射方法,终止发作。给予三磷酸腺苷静脉推注的方式辅助治疗,用药剂量为0.3 mg/kg。使用皮试注射器抽取对应剂量的三磷酸腺苷,同时抽取2 mL生理盐水备用。在患儿右手背部静脉近心部位静脉进行推注,快速推注三磷酸腺苷后将2 mL的生理盐水推入。患儿使用1次后均终止发作。(2)防止复发治疗。为了避免治疗后患儿的病情反复,可以采取口服高辛、口服高辛联合普罗帕酮药物方法。一旦患儿出现了症状反复时,则要使用普罗帕酮静注的方式。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发作次数会逐渐降低。(3)为患儿提供持续性随诊,判断是否存在病症复发的情况。

表1 两组患儿病症临床特征比较(Mean±S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病症临床特征;(2)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病症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患儿在患病期间,除了初次发作心率有明显差异之外,两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心肌酶谱升高人数和合并心功能不全患儿的人数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性,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接受了联合治疗方法后,总有效人数为20例,占比为95.24%,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方法总有效人数为13例,占比为61.91%,两组治疗有效性差异显著,详见表2。

3 讨论

3.1 症状特征 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的病症特点为心率急速加快,症状消退速度也较快。学者王金玉(2017年)在研究中提出,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通常情况下,男性患儿的数量会多于女性。因为新生儿心脏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无论是结构还是功能都尚未完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出现心律失常[2]。本研究得出,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群体中,此类患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因为新生儿的免疫力低下,经常会出现缺氧和感染等问题。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不全,在出现此类问题时,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寻求医治,从而形成了不可逆转的病理性问题。患儿在患病期间,经常会伴随着心衰、心源性休克问题。长期发展会形成严重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湿冷、面色青灰、脉搏微弱,严重还会出现休克症状,最终发生全心衰竭,预后较差。治疗期间,根据患儿房室折返旁道的差异性,可以分为显性旁道类型和隐匿通路类型。大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为隐匿通路类型。进行治疗期间,要对患儿是否存在合并显性旁道进行判断,从而对后续的治疗工作产生指导效果。

3.2 治疗效果 目前,在对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为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终止发作和防止复发的效果。病症较为严重的患儿,需要在药物治疗期间,同步电复律或者迷走神经刺激矫正方法。杜风华在研究中得出,显性旁道患儿在发作初期心率较高,组间差异显著[3]。本研究结果得出,在对此类病患进行治疗中,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方法效果较好。本研究期间,为两组患儿给予的电复律比例与药物使用情况有差异,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下,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现出了差异。观察组患儿接受了联合治疗方法后,总有效人数为20例,占比为95.24%,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方法,总有效人数为13例,占比为61.91%。由此可得,应用了地高辛、西地兰、三磷酸腺苷、胺碘酮和心律平等药物治疗方法,每一种药物均发挥出了独特的药理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心律平药物可以通过抑制0期和舒张期Na+内流方式,达到了减弱房室的效果。此种方法能够使患儿的蒲式纤维动作上升,最终实现降低心率的效果[4]。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此种方法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再比如,三磷酸腺苷迷走神经兴奋作用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儿心肌细胞自律性,且对房室传导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此种方法可以应用到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房性异位心动过速等方面。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此种治疗方法比较容易造成患儿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引发胃肠道、头部胀痛,还会出现呼吸短促等不良反应。在治疗的过程中,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发现,在停药数秒后,副作用会自行消失。

综上所述,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的表现较为多样,采用室上速发作终止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方法,可有效地控制患儿的病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69》
《思考心电图之158》答案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的临床分析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