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床边分组责任制应用于母婴同室中的效果观察

2019-12-06强华魏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同室床边责任制

强华 魏琴

母婴同室指的是产妇在新生儿在出生后与其全天共处于一室,产妇对新生儿进行喂养、更换尿布及擦洗全身等全权照护,住院期间母婴每日分开时间在1 h 以内[1]。近年来随着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深入推广,对促进新生儿发育、母乳喂养等起到显著效果[2-3]。但因为大部分产妇认知度不高,在对新生儿进行照顾时会出现烫伤、窒息等不良事件而威胁新生儿及产妇的健康,因此在此期间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床边分组责任制要求在原有分组责任制的基础上将病床先分管至每位护士长,让护理人员更贴近患者,促进护患沟通。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接收的母婴同室的产妇实施床边分组责任制,对比常规护理效果。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接收的实施常规护理的产妇75 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接收的实施床边分组责任制的产妇75 例,将其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且正常;产妇产后身体健康。排除标准:存在妊娠高危疾病、传染病及遗传病者;特殊妊娠者;产后出现并发症者。对照组产妇20~34 岁,平均年龄为(26.93±2.63)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为(38.69±0.82)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者58 例,剖宫产者17 例;初产妇者39 例,经产妇者36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10 例,高中及大专者31 例,大学及以上者34 例。观察组产妇21~35 岁,平均年龄为(27.16±2.81)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为(38.84±0.69)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者56 例,剖宫产者19 例;初产妇者40 例,经产妇者35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12 例,高中及大专者30例,大学及以上者33 例。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产妇与新生儿同室并对其进行日常照护和喂养,确保每日病房内整洁,保持室内良好通风,使产妇及新生儿处于舒适的环境。护理人员通过播放轻松、优雅的音乐帮助产妇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并根据产妇的具体心境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多食入富含可溶性纤维及蛋白质食物,确保每日充足热量。此外,通过指导产妇学会正确喂奶的方式以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率。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床边分组责任制,具体如下:(1)建立床边责任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专科医师、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成,每个小组均由5 名护理人员组成,每组负责8~9 名产妇,由高年资、经验丰富责任护士担任组长。小组所有成员均经过新生儿照顾技巧培训,经考核通过后方实施干预。(2)职责分配。护士长负责考核护理人员护理技巧及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且与组长一同对整体护理效果进行监督,不断完善和改进护理措施,从而确保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考核通过后主要负责对新生儿基础护理干预及疾病的筛查工作,并向产妇详细讲解产后康复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母乳喂养方法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此外定时进入病房观察产妇及新生儿身体状况,此外定期巡查产妇及新生儿身体状况,确保产妇营养均衡。护士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相互监督。临床医师定期检查护理干预的落实情况。(3)床边护理。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对其进行产后护理指导,主要包括详细讲解产后康复、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以及新生儿护理,向产妇讲述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好处,通过正确按摩乳房的方式促进产妇分泌乳汁,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人员多与产妇沟通,掌握其心理状况,适时给予其心理疏导,提升产妇护理新生儿的主动性。此外,对于出现乳头皲裂、凹陷、扁平、乳胀情况者,给予及时有效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估表,在出院前进行评估,评估表包括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服务态度四个维度,各维度包含5 个条目,赋分1~5 分,共20~100 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及喂养率。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指新生儿出生后至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护理质量评分及开始母乳喂养时间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母乳喂养率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及喂养率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开始母乳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使得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要求显著提升,且目前妊娠孕妇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因此在妊娠时备受关注[5]。母婴同室护理在产妇分娩成功后的使用率逐渐增加。母婴同室护理可有效帮助产妇产后机体恢复,提升母乳喂养率,促进其与新生儿进行交流[6-7]。母乳作为新生儿最主要、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其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母婴同室的护理干预不多,且重视度不高,因此易出现新生儿不良事件及产妇并发症[8]。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母婴同室产妇实施床边分组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床边分组责任制可有效提升母婴同室护理质量。分析原因主要为,该模式下能够科学将护理人员各岗位职责重新编排,各小组中护理人员职责落实到人,且护理人员上下级可相互监督,从而有效强化护理管理工作,确保各岗位职责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此外,护理人员在有效配合医嘱给予产妇产后健康指导,帮助其改善护理责任感及护理服务的质量[9-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开始母乳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床边分组责任制可明显改善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泌乳状况,提高母乳喂养率。分析原因主要为,该模式中护理人员均接受产后培训,因此其护理技巧及能力相比于常规护理均明显提升,其在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时,产妇更易掌握新生儿吮吸、挤奶等技巧,通过早期按摩、吮吸乳头可促进乳腺管道保持良好通畅[11],尽可能避免产妇乳胀等阻碍母乳喂养的因素,从而提升产后母乳喂养率,缩短喂养时间。此外,通过指导产妇早期与新生儿合理皮肤接触也能够增进母婴感情,促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12]。

综上所述,对母婴同室产妇实施床边分组责任制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母乳喂养率,缩短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值得推广。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及喂养率比较

猜你喜欢

同室床边责任制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假如我有一个梦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床边急诊腹膜透析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Lamotrigine versus carbamazepine in treating newly diagnosed epilepsy:A meta-analysis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