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 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

2019-12-06刘德浪庞清媚蔡文双陈观伟陈小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奥司流感病毒磷酸

刘德浪 庞清媚 蔡文双 陈观伟 陈小华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具有起病急、易发病、并发症多、传染性强等特点,其主要依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物品[1]。患儿发病后常表现为高热、全身乏力、疼痛,轻度呼吸道症状[2]。小儿由于免疫力相对低下,为易发、易感人群,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肺炎、呼吸困难、高热惊厥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虽然越来越多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已被研发出来[3],但由于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导致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依靠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核苷类和非核苷类药物两大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通过干扰病毒的复制和释放达到抗病毒作用,其具有不良反应少,耐药性低且效果显著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4]。磷酸奥司他韦的活性代湖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是选择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抗病毒治疗中,可使病毒的传播受到阻碍。本研究就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湛江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4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7 例,年龄3~12 岁,平均(7.22±1.35)岁,病程6~30 h,平均(17.25±2.32)h;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8 例,年龄4~11 岁,平均(7.52±1.54)岁,病程5~28 h,平均(16.82±2.45)h。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制定的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5];2)入院时伴流涕、鼻塞、发热、咳嗽等症状;3)患儿家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治疗依从性良好且无精神疾病;5)研究过程中无中途退出。排除标准:1)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2)严重细菌感染;3)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4)在被纳入本研究前使用过其他药物。

1.2 治疗方法

将两组患儿均安排至单人病房中,与参与研究的其他患儿隔离,补液用于维持水电解质相对平衡,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用于退热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四季抗病毒合剂(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7669),5 ml/次,3 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63)治疗,泡水冲服,根据患儿体重服用不同剂量,体重低于15 kg,30 mg/次,2 次/d;体重为15~23 kg,45 mg/次,2 次/d;体重为23~40 kg,60 mg/次,2 次/d;体重大于40 kg,75 mg/次,2 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5 d,治疗前,将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详细告诉患儿家长,并嘱家长给予患儿清淡、富含营养饮食,保证合理运动,帮助患儿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期间,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密切观察,当出现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将患儿症状告知医师,并采取合理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疲劳、高热、鼻塞)缓解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治疗1 d 内体温明显下降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儿治疗2~3 d 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无效:患儿治疗3 d后仍处于高温状态,临床症状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疲劳、高热及鼻塞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h,±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h,±s)

组别 例数 疲劳 高热 鼻塞 对照组 37 38.54±2.96 45.42±3.15 25.45±3.22 观察组 37 27.12±3.03 33.23±2.85 10.23±2.66 t 值 16.40 17.46 22.17P 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冬春季节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季节,其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发展迅速,常会造成群体性、区域性感染,免疫力低下的幼儿易发生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6]。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疼痛、轻度呼吸道症状、高热及显著乏力等,引发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包括甲、乙、丙3 种类型,其中甲型病毒易出现抗原变异,其传染性强,因而容易大范围内传播。尤其是儿童器官及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当儿童发病时,往往会造成小儿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而对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早发现、早治疗,对患儿应进行隔离,避免病毒大范围内扩散,群众的健康受到威胁。抗病毒药物应用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抗病毒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核苷类和非核苷类两类,鸟苷类似物、鸟苷开糖环衍生物、逆转录酶抑制剂及双脱氧核苷类似物属于核苷类药物,非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干扰素、M2 抑制剂等。临床上常用药物包括板蓝根颗粒、利巴韦林和炎琥宁等复方中成药[7]。上述药物抑制病毒的效果较差,长期使用会导致病毒耐药,显著降低临床效果,且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

神经氨酸酶是由病毒分泌的糖蛋白酶,能够使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分离并通过飞沫传播[8]。磷酸奥司他韦是首个可以口服且对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特异性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通过抑制位于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导致病毒在宿主细胞表面无法黏附并凝聚,病毒不能够使宿主细胞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抗病毒作用[9]。而且磷酸奥司他韦作用位点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即使流感病毒发生较高的变异行为,变异的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位点分子结构不会发生变化[10],因此虽然病毒发生变异,但磷酸奥司他韦仍可以发挥较高的抗病毒作用。此外,磷酸奥司他韦不会影响患儿的机体免疫力[11],可使机体自身发挥有效的抗病毒作用。

磷酸奥司他韦的主要原料是八角茴香,提取于莽草酸后经多步改造后得到有效药物成分。临床研究表明,奥司他韦羧酸盐是奥司他韦的主要代谢产物,对病毒具有高度选择性,患儿服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药物后,机体内的酯酶(肠道及肝)可使药物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此产物可靶向至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通过唾液酸的作用与宿主细胞结合,抑制病毒聚集,从而对其产生抑制效果,使其扩散得到抑制,该药物对已感染病毒的细胞也具有影响作用,使其难以进一步传播和繁殖,充分对入侵的病毒发挥干扰作用,被清除的病毒可通过肾小球或肾小管滤过作用排除体外,对病情的传播具有控制作用。

因此,本研究采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讨论磷酸奥司他韦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疲劳、高热及鼻塞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该治疗方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疗效,有利于疾病治疗,同时该药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儿童。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减短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奥司流感病毒磷酸
丁型流感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奥司他韦还能安全用吗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
普通感冒吃奥司他韦无效
国际磷酸—铵市场再次走跌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中美科学家发现猪流感病毒H1N1已传播给狗 重组成新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