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2019-12-06
271500东平县人民医院,山东东平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方案明显增多并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临床统计数据显示不同手术方案其疗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研究的重点[1]。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分别采用开腹肝切除术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两种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组前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7~69岁,平均(51.3±6.6)岁;癌灶直径3~15 cm,平均(7.7±1.4)cm。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8~70岁,平均(51.5±6.7)岁;癌灶直径3~16 cm,平均(7.8±1.4)cm。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肝切除术方案治疗,具体方法参考第8版《外科学》[2]。②观察组患者则予以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方案治疗,具体方法[3]:患者体位选取仰卧位,常规建立人工气腹,然后依据癌灶所在位置在脐下2 cm位置做1个观察孔,如果癌灶位于肝左叶,主操作孔的位置则选择在左锁骨中线下方2~3 cm,如果癌灶位于肝右叶,则主操作孔的位置选择在剑突下2~3 cm。应用超声刀将肝圆韧带和肝镰状韧带充分游离后,再次进行超声检查并明确手术切除范围。将癌灶所在部位肝脏进行游离,放置血管阻断带,需要切除的肝段动脉、静脉应用100 mg左右明胶海绵微粒作栓塞处理,栓塞完成后可见缺血肝段;如果不易栓塞,则从癌灶边缘外2 cm位置用超声刀做标记线,然后从肿瘤外缘2 cm位置将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和癌灶一起切除。电凝止血并对肝断面进行清洗,保证无明显出血后局部喷洒生物胶,最后放置引流管并将切口缝合。
表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s)
组别 n 术中用时(min) 术中失血量(mL) 住院天数(d)对照组 40 98.30±15.57 366.30±28.75 12.36±3.50观察组 40 104.11±15.20 200.88±20.66 8.14±3.01 t 1.66 33.92 6.48 P>0.05 <0.05 <0.05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指标(术中用时、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天数)[4]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水平变化情况[5]。肝功能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680型),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法。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用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BI、ALT、AST水平明显降低,而ALB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 n TBI(μmol/L) ALT(g/L) AST(U/L) ALB(U/L)对照组 40 17.72±1.30 30.23±3.20 15.30±2.11 43.22±2.39观察组 40 15.24±1.35 25.66±3.09 10.55±2.01 56.35±2.50
讨 论
肝癌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疗水平提高以及对肝癌认识加深,肝癌手术切除概率越来越高,但是部分肝癌患者尤其是肝脏功能处于失代偿期者,巨大的手术创伤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作为最新外科手术理念,近年来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7]。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不仅具有创伤小的优点,而且还满足无瘤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8]。术前经过多种手段如生化检查、CT、超声以及肝脏功能储备评估等精确定位病灶,科学化、精细化的实施治疗,减少术中损伤,促进术后患者肝脏功能恢复[9]。总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不仅能够提高近期疗效,还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