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产妇下床活动时间及活动量对阴道出血的影响

2019-12-06周利琴高珍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活动量出血量剖宫产

周利琴,高珍珍,张 荣

(1.浙江省长兴中医院妇产科,浙江 长兴 313100;2.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妇产科,浙江 台州 318000)

近年来,采用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有研究表示,剖宫产手术辅助分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分娩结局,但部分产妇在分娩后可能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除了对新生儿及产妇自身有严重影响外,还可能直接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2]。最近有研究指出,在产妇行剖宫产手术后自身身体条件允许下,及早下床进行基本活动,并适当控制产妇每日活动量能更好地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另有研究表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活动量与阴道出血情况有较大程度关联[3],为探究产妇下床活动时间与活动量对阴道出血情况的影响,明确产妇术后最佳下床活动时间与活动量,本研究选取近期于长兴中医院进行剖宫产辅助分娩的产妇,就剖宫产手术后48h内产妇下床活动时间与活动量对阴道出血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均为2017年1月至12月于长兴中医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05例产妇。其中术后24h内下床活动的产妇纳入A组,共48例;术后24~48h下床活动的产妇纳入B组,共57例。A组产妇中,最大年龄34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28.61±3.52)岁;最长孕周41周,最短孕周37周,平均孕周(39.41±0.83)周;29例为初次分娩,19例为二次分娩(初次分娩有5例剖宫产)。B组产妇中,最大年龄33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28.57±3.48)岁;最长孕周41周,最短孕周38周,平均孕周(39.50±0.72)周;36例为初次分娩,21例为二次分娩(初次分娩有5例剖宫产)。两组患者均凝血功能正常,单胎足月妊娠,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手术顺利,胎盘自然娩出,无胎盘粘连、胎盘残留,无产后出血或晚期产后出血,都使用了一次性术后镇痛泵,自愿进行母乳喂养。所有产妇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两组产妇在各项病案资料及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

1.2阴道出血量测量

主要采用称重法与目测法对产妇剖宫产术后阴道出血量进行测量,其中称重法主要选用设备为电子秤。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均采用统一的腹带、产妇护理卫生垫及卫生巾作为阴道流出血液的载体,在使用上述物品前需在电子秤上提前称重,将使用后的腹带、卫生垫及卫生巾均保存在塑料袋中,每天固定时间由相关护理人员将塑料袋收回并称重,然后将所得质量数据除以1.05即为阴道出血最终质量。若在采用称重法对产妇阴道出血量进行测量时,部分血液沾染在床单、衣物上则采用目测法进行估测。阴道出血记录主要时间段为产妇术后24h内出血量及产后24~48h出血量。

1.3下床活动量的计算

所有入选对象及家属均在术后8h接受健康宣教,并根据产妇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自制活动计划表,详细告知产妇与家属表格相应项目的填写时间与方法,后由院内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计划表收集汇总,并针对计划表反馈项目进行相应分析。活动量表中相关活动能力消耗的计算均参考《医学营养学》[4]中相关计算方法与标准,其中每天下床活动量计算公式为:活动量=能量消耗量(BMR)×(极轻度活动时间/16+5×轻度活动时间/48)。参考本次研究中所有产妇进行活动方式,主要将活动类型分为5类,包括休息、极轻度活动、轻度活动、中度活动、重度活动,上述各类型活动均决定了具体的活动方式,本研究中产妇活动方式主要分为2种:极轻度活动,以坐、站为主;轻度活动,以慢走、抱小孩为主。除此之外,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本研究的影响,还测量了产妇的宫高、腹围,收集了手术情况等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活动时间对阴道出血量影响

术后24h内下床活动的产妇与术后24~48h下床活动的产妇平均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n)阴道出血量(mL)A组48121.15±23.52B组57122.43±20.48t0.298P0.766

2.2两组产妇下床活动量

A组产妇术后总活动量为(113.45±43.58)min,B组产妇术后总活动量为(90.62±36.17)min,两组产妇手术后总活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下床活动量比较

2.3其他因素分析

两组产妇在产后1周内宫高、腹围、子宫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其他因素比较

3讨论

剖宫产手术在孕妇临床分娩中的广泛使用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妊娠状况,但行剖宫产手术后产妇可能出现阴道出血,进而导致并发症[5-6]。产后阴道出血过多不但会影响产妇术后恢复情况,还对其身心健康、家庭关系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上针对采用剖宫产手术辅助分娩的产妇,制定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以减少产妇术后阴道出血量、提高产科质量、保证产妇及胎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van Duinen等[7]在研究中表明,剖宫产手术后产妇活动量与阴道出血具有一定的关系,并针对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产妇预后,并能降低了子宫内血液累积,增强了产妇子宫收缩力,并能促进血窦闭合,从而进一步改善产妇出血症状。

3.1剖宫产下床活动时间与阴道出血量的关系

在本次研究进行前,我们参考了相关研究报告,结果指出要想较为准确分析术后活动与阴道出血情况的相关性,需排除其他对产妇出血程度造成影响的因素。而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除对产妇年龄、孕周、孕次进行统计分析外,还对两组产妇在产后1周内宫高、腹围、子宫切口、手术时间等多项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术后24h内下床活动的产妇与术后24~48h下床活动的产妇平均阴道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谢真等[8]在研究中表明,产妇在行剖宫产手术后出现的阴道出血情况,主要是由于胎盘剥离后未闭合的血窦与子宫横切口血管损伤引起,因而术后产妇常常会出现宫缩迟缓及切口缝合困难等情况。

3.2剖宫产术后活动与阴道出血情况的相关性

同时,因产妇经治疗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子宫内累积的血液不容易流出体外,对子宫收缩功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血窦不能顺利愈合,最终引起产妇出血情况恶化。针对该情况,朱馨惠等人[9]研究表明,产妇术后及早下床活动可通过改变体位及明显动作的方式,对累积在子宫中的血液施加重力与挤压,促使子宫中的血液更快排除体外,从而加强子宫收缩能力,减少出血量与出血情况的发生。因此,针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在其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其及早下床活动。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A组产妇术后总活动量为(113.45±43.58)min,B组产妇术后总活动量为(90.62±36.17)min,两组产妇手术后总活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A组24h内下床活动产妇的阴道出血量为(121.15±23.52)mL,B组术后24~48h下床活动的产妇阴道出血量为(122.43±20.48)mL,两组产妇手术后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虽然两组产后总活动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阴道出血量比较并不存在差异。雒雪燕[10]在研究中表明,下床活动量的增加通常不会引发产妇阴道出血加剧,且在可控制范围内一定程度的活动量增加对产妇出血情况有较强调节作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个别产妇因自身原因出现了不耐受轻度活动的情况,因而需长时间卧床休息,针对此类产妇,我们尽量对其胃肠功能进行调节,待其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后再促使其进行轻度活动。

综上所述,术后下床活动较早的产妇其48h内的阴道出血量并不会增加,临床可依此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手术后产妇阴道的出血量,提高产妇的术后生活质量。此外,活动量的多少对阴道出血量无直接影响,引导产妇采取合理的活动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的预后。

猜你喜欢

活动量出血量剖宫产
北京地区泌乳母牛活动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
奶牛发情期活动量变化规律研究
实验动物活动量采集与节律分析系统设计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