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会广播电视公用信号制作屏幕背后的“不服输”
2019-12-06袁媛
袁 媛
将全世界的年轻人召唤到运动场上竞争,而不是到战场上拼杀——“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这句呼喊,成为体育运动恒久遵循的圭臬。
24年前,意大利罗马举办第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战场化为体育的舞台,播下和平之种。
24年后,世界军人再次相聚在中国武汉。一曲曲青春与活力、拼搏与奋进、激情与梦想的交响乐在这里回荡;一组组拼搏与驰骋、相聚与欢笑、和谐与团结的画卷在这里展现,令人难忘的瞬间在军运会上随处闪光。
是的,这些所有的美好,都用镜头一一记录。和平是军运赛场上的主题,而要用电视语言呈现这一切,屏幕背后是武汉广电人的“不服输”。
军运会来了,我们时刻准备着
让我们把时钟往回拨,在2016年,军运会的筹备工作开始倒计时。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采访记者参加了在海军工程学院举办的誓师大会,在全场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一份份“军令状”签下,责任与士气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中激荡。
从那天起,“军运会”成为武汉广播电视台文体频道上下最关注,也是最慎重的事。以体育立频道的我们,军运会我们不能“缺席”,这其中尤以难度最大的电视公共信号制作最为关键。
体育赛事的广播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对文体频道来说,并不陌生。过去,频道赛事转播团队承担过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大型综合运动会的部分赛事公共信号制作。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才的更迭,再加上武汉这些年也没有举办过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最受关注的主场球队武汉卓尔也在中甲徘徊多年,赛事转播始终不能与“中超”水准接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文体频道压力“山大”。
在台领导的支持下,很快,文体频道开始了布署。从团队建设到设备更新,从技术学习到实战演练,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后,文体频道拿下了军运会系列测试赛的转播工作。拳击、击剑、篮球、柔道、空军五项障碍跑,五项赛事各有特点,电视转播的难度和要求各不相同。在武汉最炎热的夏天里,导播台上、寻像器后、EVC旋扭前,每个人都注意力高度集中,“背靠背”的相互支持,团队完成了长达近百小时的测试赛赛时信号传输工作……经此一役,每个人的业务和能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家的目标也更加清晰和坚定,我们充满了信心。
不服输,才会赢
2019年9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25家省市电视台及转播设备服务商代表,在武汉签署承担军运会广播电视公用信号制作和设备提供合作意向书。
签约仪式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代表签约方向军运会执委会庄重承诺:将以国际一流标准,运用最新的广播电视技术,实现有史以来最高制作标准的一届军运会电视转播。
经过奥运会、亚运会、青奥会和全运会等多次大赛历练的近30支经验丰富的制作团队共同承担本届军运会的国际信号制作重任。武汉台承接了火炬传递、水上救生、拳击三个项目的信号制作,这在城市台尚属首次。
火炬传递的转播,演练了三天。同事们每天早上四点到达场地……
水上救生的转播,让这个特别的项目引发广泛讨论,在水域宽广的武汉,水上救生是不是应该向民众推广?
笔者参与了拳击的转播,印象更为深刻。
与奥运会等大型赛事不同,军运会拳击比赛场馆——武汉体院现场采用的是双擂台比赛,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加快比赛进程,但是缺点是留给电视转播团队的空间相对变的狭小,面对这样的现实,团队重新设计布局,摇臂、高速摄像机、大倍率摄像机、广角等多点布局,充分满足HB信号制作需求。全场8个机位,其中包括专门为军运拳击比赛购置的超高速摄像机,每秒200帧,可以充分展现拳击比赛项目特点。
公共信号制作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它是没有任何语言评论的比赛真实的记录,要求在公平、公正、完整、不带任何偏见的情况下,把各国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完整地记录下来。
为了能够把故事讲好,我们会根据前期的预判,提前拍摄好一些素材。直播时,有了这些素材,再经过转播团队的编排,就可以为大家讲述一个运动员的完整故事。如果说之前的转播,我们想给大家呈现的是一部纪录片,那么这次,我们力图想要给大家呈现一部完整的故事片。
拳击项目在本届军运会是参赛运动员最多的项目之一,近60个国家300多位选手站上擂台,工作强度非同一般,大家每天制作30多个场次比赛信号,制作时间每天长达14个小时,信号传输时长超8小时。
闭幕式上,伴随着《友谊地久天长》的响起,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落下帷幕。这一刻,不是曲终人散,而是新的开始。对文体频道的我们来说,这也将是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