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画的构图和意境
2019-12-05李合欢
李合欢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在此过程中有些人认为中国画已经落后了,远远不及西方的油画具有观赏性。这种说法有一些偏颇,西方油画较为注重造型与结构,画面的立体感较强,中国画有自身的特点,具备优秀的审美文化,文章基于此对中国画的构图和意境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了更好地进行论述,文章首先阐释了中国画的概念,分析了中国画的构图,再对中国画的意境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意境
中国画是在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产生的,是中国艺术家对于生存空间和生命意识探索的体现。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自身形式感和内在艺术精神的影响。因此,要对中国画的特点进行分析,就必须对中华民族的心理进行解读与溯源,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易经》“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之上,历经诸多时代的变迁,最终形成儒、释、道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国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兴起,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国画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性,因此,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引导下,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内在逻辑关系的绘画体系。
一、中国画
中国画是以墨色为主,以色为辅,以毛笔为绘画工具,以纸张为构图载体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绘画创作方式。中国画的发展和诞生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在绘画创作中非常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画创作十分注重内心的感受,注重写神,因此,中国画较为推崇意境之法,其从始至终贯穿着中国传统的审美哲学和观点。
二、中国画的构图
构图主要指的是创作者根据绘画的思想和主题进行相应的形式表现,据此构成一个和谐完整的艺术画面。下文从散点透视、远近游目,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两个方面对中国画的构图进行分析。
(一)散点透视,远近游目
中国文化在5000年传承与发展之中,始终保持一种隐忍和内敛,因此中国画在语言艺术的运用上也较为内敛。中国画作品更多表现一种意境,点到为止,让观者慢慢地领悟与品味,而不如立体派绘画那样开放与明朗。中国画看似一种即兴之作,实则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艺术创作离不开大自然,要遵循内心的感悟。因此,欣赏中国绘画精品不仅可以领悟大自然的云卷云舒,也可以使我们对于大自然有更为深入的解读。
中国画主要用散点透视进行创作,但也不排斥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可以充分地表现出空间跨度较大的景物的多个方面,使得视野宽广辽阔,形象创造和画面构图有更大的自由度。散点透视需要画家仰观俯察、远近游目,避免画家在一个固定观察点的局限,画面可以用更自由的表现方法和心灵空间去表现事物对象。中国画在构图方式上的这一特点,源于“立象尽意、意在言外”的美学追求。因此,散点透视和远近游目的方式在中国画山水画中可以大观小,在花鸟画中可以小观大。
(二)计白当黑,虚实相生
中国画注重一种反省和内敛,因此在创作上并非一味追求客观物体的全貌。这在中国画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得到一定的体现。例如,禅宗寂静无求的图式表达也源于此。
中国画的创作非常注重水墨的运用,可以说重水墨而轻色彩一直是中国绘画创作的重要观念。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中国画不讲究物体的形似,更多体现一种内在的神似,主要通过黑、白、灰来进行写意性的艺术创作。而且中国画的创作也较为即兴,主要是通过艺术创作来抒发作者的胸中之意、之情。据此表现作家“天地在我心”的创作思路,这也是中国传统观念“天人合一”理念的展现。
计白当黑的原理不仅适用于书法,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画。即空白的部位要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做认真的推敲和处理,使得虚处与实处相映成趣,达到“虚实相生,无曲处皆成妙境”的效果。唐代以后的人物画中便少有背景,花鸟画中只画花鸟虫鱼而不画天空地面和流水,山水畫中的云雾和江河也经常用空白来表现。画面中的空白并不影响欣赏者对画面的判断,反而为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增加了画面的韵味。
例如,龚贤的山水画给人一种大气、稳重之感,从他的代表作《千岩万壑图》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龚贤山水画的稳重,在这幅作品中,画面布局非常饱满,而且山势宏大,具有雄伟之势。龚贤的画需要观者静下心来才可以品味出画面的唯美。从《千岩万壑图》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的山水画作品主要是通过大面积堆积墨块来进行黑白对比,据此来展现一种沉雄、浑厚的气质。这幅作品看似近景有些混乱,实则错落有致。事实上龚贤非常重视对近景的刻画,近实远虚,这样可以使画面更有空间感。而明暗、黑白、虚实的变化,使画面协调一致(图1)。
三、中国画的意境
意境主要指的是将生活中的场景和绘画思想相互结合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氛围和境界。意境的主要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意境是所有艺术作品共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中国画在创作上尤其注重凸显意境,可以说中国画的意境是作品立体方面的延伸,也是增强绘画作品艺术感染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简单地说,意境是心物、主客、内涵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其非常注重以虚涵实、实中见虚,有着无限和深远的特点。下面从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通过留白展现意境两个方面对中国画意境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画对于事物观察手段的表现方式很好地将中国传统美学与这些思想进行了一种艺术化呈现,在对既定事物的描绘中,中国画主要通过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模式展现作品的韵味和内涵,且通过连续的活动去认识和观察一些客观事物。中国画的创作有时甚至直接参与到客观事物之中,而不是坐局外壁上观。
在认识事物上,中国画渗透着人们的社会理想、社会认识。因此,通过中国画我们不仅可以感知“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审美,还能从中得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启示。即便是一些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可观景物,在对其认识和观察中也是自觉与社会审美情趣相互联系,并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来尽情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