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ASTT睠的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研究

2019-12-05陈凯李苏贵项佳敏

化学教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生中心教学风格

陈凯 李苏贵 项佳敏

摘要: 采用科学教师画像测试工具(DASTTC),探查职前化学教师的教学信念,揭示他们心目中化学教师的形象。调查了全国不同省份11所不同層次师范院校的高年级化学师范生共62人,研究发现: 职前化学教师的教学信念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并倾向于概念型教学风格。

关键词: 教学信念; DASTTC工具;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教学风格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1-0019-07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研究背景

1.1  概念界定

教师对各种教学相关因素所持的看法即为教学信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的所有课程决定和教学行为,均受其教学信念的影响[1]。我国学者俞国强、辛自强把教师信念界定为“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认为教师信念是教师从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本质和过程相对稳定的看法[2]。教师的教学信念就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相关因素所持的信以为真的观点、态度和心理倾向[3],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动机和教学有效性,也影响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信念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诠释和判断的价值体系,包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师生关系的看法以及对教学风格的理解等。

1.2  已有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国际教师信念研究较注重实

*2018年南京晓庄学院校级科研高层次培育项目“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数据挖掘及相关决策研究”(2018NXY17);教育部高教司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南京晓庄学院科技素养教育师资培养创新实践”(201801196002)。

证主义范式,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居多。在研究内容上,国际教师信念研究一般从微观视角出发,探讨教师某个层面信念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某个层面教师信念与实践的关系、教师信念系统内部各个层面信念之间的关系、教师信念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应用DASTTC工具对教师信念探查的已有研究,主要针对职前教师,收集他们关于科学教学和学习的绘图作品作为数据进行分析。Thomas和Pederson使用绘制科学教师测试工具(DASTTC)来比较277名中学生和76名职前教师科学教学信念差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平均总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职前科学教师和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有相似的图景,此外职前教师作为学生的先前经历也会影响他们对科学教学和学习的看法[4]。另一项研究调查职前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的信念与教学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Finson认为职前教师对于科学教学的看法如果能够更加开明和灵活,那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也就越高[5]。Yilmaz等人对职前教师科学教学和学习信念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男女生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多被职前教师接受和使用[6]。Markic和Eilks对四名从未受过教师训练的大一新生进行研究,调查他们对于自然科学领域教学的看法,发现物理和化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信念,而生物和小学科学的职前教师则更多表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念[7],当然由于只是个案,所以这样的结果也有待商榷。AK Ambusaidi等人对45名职前科学教师围绕教学信念主题开展实验研究,发现他们在学完科学教学法课程之后,教学信念明显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状态,但在进行更加深入的科学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习之后,教学信念并没有进一步的显著变化[8]。

相比较而言,教师教学信念在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视野的最初,主要局限在对国外文献的评价,以及基于理论思辨的内涵研究,谢翌等认为教师信念是教师关于教育“想当然正确”的基本假定,教师信念的改变受先前的经验影响[9]。在本土化的实证研究逐渐深入的过程中,研究者往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教师信念的复杂性正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彰显[10]。张莹等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结果表明大多数职前化学教师的教学信念处于建构和传统的中间状态[11]。

本文试图通过DASTTC工具对这一结果加以验证。对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助于了解他们在正式成为教师之前教学信念的特点、结构、取向及影响因素[12];也有利于理解职前化学教师在教育实习和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学风格的转变历程。

2  研究问题

化学教师教学信念就是教师所持有的关于化学和化学教学的描述性思想[13]。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职前化学教师对于自己未来成为一名化学教师的信念,以及他在此信念支持下的教学风格。由于大部分职前化学教师尚无教学实践,大三学生可能还没有学习化学教学论与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对学科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毫无概念,所以本研究只关注教师形象和教学风格两个维度——毕竟职前教师在自己求学生涯中,见识了太多教师形象,领略了各种教学风格。本研究问题聚焦于以下两点:

(1) 职前化学教师心目中自己作为化学教师的形象是什么?

(2) 职前化学教师关于教学风格的看法是什么?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科学教师画像测试工具(DASTTC)来收集数据。该工具最初雏形是由Chambers提出的DrawAScientist Test (DAST)[14],曾被用来确定学生对科学家的信念。Thomas等人进一步修订为DASTTC(DrawaScienceTeacherTest Checklist)用以评价职前教师对科学教学的信念[15]。此外,还对个案进行了访谈,获取数据进行三角校正。

根据科学教师的绘画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群体: 以教师为中心(7~13分)和以学生为中心(0~4分)。经分析发现,得分为0~4分有3人,得分在7~13分之间的有41人,其余18人处于5~6分。这说明大多数(66.2%)职前化学教师仍然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阶段,极少数人(4.8%)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念。当然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29.0%)处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过渡阶段。

以上证据都说明职前化学教师的内心深处,仍然觉得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情影响教学的重要作用。

表3  第一部分不同年级职前教师图像得分分布情况

大三大四

人数%人数%

0~4分37.700

5~6分923.1939.1

7~13分2769.21460.9

此外还对不同年级的职前化學教师进行了分别统计(见表3),虽然大三有3人表达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信念,但整体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大四学生已经表现出向以学生为中心发展的过渡趋势,可能跟他们接受了化学教学论等课程或经历过教育实习有关,但本研究并未能深入揭示这一现象。

图2举例说明了两名大学四年级学生绘制的图像,左图得分是5分,处于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中间过渡状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围绕一张大桌子而坐,桌上摆放着实验所用的药品和器材,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师仍处于中心位置,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给定的情境和问题下进行探究实验,因此,仍具有一定的教师中心的成分,总体来看,该学生目前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右图显示的是另一名大四学生的绘图,得分为10分,非常认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居于绝对主导位置,教师演示实验并结合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并结合投影和板书的内容获取知识。这种情况可能是职前教师依据自己大多数学习经历所绘制。

图注: 中间状态(左),以教师为中心(右)。

图2  两名大四学生的图像比较

如图3所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化学课堂教学,可以看出教师站在讲台中央,实验仪器和药品也放在讲台上,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尽管在教室的硬件设施上,采用融合传统媒体和电脑投影的方式,还配合演示实验,学生也采取分组而坐,但学生的活动实质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课。

图3  以教师为中心的化学课堂教学

通过分析结果还发现,相当一部分的职前化学教师都有意识地在教学环境上进行了尝试和改变,例如试图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支持教学,但是在教学方法的认识上并没有实质转变。

综上可见,大部分职前化学教师可能更倾向于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应该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他们受到之前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经历的影响,自身所接受的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无形中获得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与一位调查对象的对话可以看出这种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的老师看的都是成绩,讲的都是知识点,都是很传统很老套的那种教书模式,可能有些老师比较注重学生高二高三的发展,会提前挖得比较深一点,有些老师则是只看眼面前的考试。”又如“比如我的老师上课属于自己混乱的那种,把教学案的知识点讲完就行,性质反应一讲,也做实验,但感觉实验都是走形式,很多不是预设的实验现象就简单说一下应该是怎么样的”。还有被调查者说道:“以前做学生时自己的老师讲课都是按照教材顺序和内容一步步讲下来,照样能把课讲出来,他们基本上是考什么讲什么,知识点讲究记住,然后就是大量强化题目。”

另一方面,即使职前化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模拟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但当他们进入真实教学,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参加实习时面对真正的课堂,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能会遭遇一定的挫折,甚至很多中学生并不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教师,因此在课堂上并不会认真进行课堂活动。这一现象已经获得研究的证实[18],因此他们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有利于更好地管理课堂和控制节奏。

5.2  对教学风格的信念研究

通过DASTTC工具在测定职前化学教师对于教学风格的预想和偏好,可以进一步帮助了解其所持有的教学信念。DASTTC工具考察职前化学教师对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的信念: 探究型、概念型和传统型。Thomas使用以下判定标准: 探究型教学风格为0~4分,概念型教学风格为5~9分,传统型教学风格为10~13分。

表4显示,本研究中的职前化学教师形成了概念型教学风格,并接近探究型教学风格。其中85.5%的学生显示概念型教学风格,但也有3人(4.8%)目前还是传统型的教学风格。

表4  对教学风格信念的分布情况

人数百分比%

探究型(0~4)69.7

概念型(5~9)5385.5

传统型(10~13)34.8

表5显示,不同阶段的职前化学教师都以概念型教学风格为主,对探究型教学风格缺少正确的认知。

表5  不同年级职前教师对教学风格信念的分布

大三大四

人数%人数%

探究型410.328.7

概念型3282.02191.3

传统型37.700

具有概念型教学风格的教师主要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强调概念的剖析和拓展,虽然他们往往也会采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和交流讨论等教学方式,追求开放的探究型教学,但这些活动的组织难度对于缺少课堂掌控经验的职前化学教师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会付诸实施。尽管很多的在职化学教师对探究型教学持肯定态度,但由于班级规模大、缺乏配备仪器、难以应用等原因,都还是更多地采用概念型的教学风格,仍以教师为中心为主进行教学。此外,职前化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体现“真探究”的课例示范,也需要大学专业课程的亲身体验——如果职前课程都缺少真正的探究经历,又何来要求这些未来的教师呢?

5.3  师生关系观念与教学風格信念关系研究

将上文中的师生关系观念与教学风格信念两部分评分在SPSS软件中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皮尔逊相关系数r=0.824, p=0.000<0.05,可以发现职前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堂的师生关系观念与教学风格信念呈现极其显著的相关。可以这么认为,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欣赏以教师为中心的职前教师,往往倾向于传统型教学风格。本研究对象中倾向于探究型教学风格信念的职前化学教师往往也是认同“以学生为中心”。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的是职前教师对教学风格的信念,而非真正的教学风格,诚然,教师信念是教师内隐的深层次动力,有什么样的教育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育信念的外在表现形式[19],但是这些职前化学教师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会呈现怎样的风格,还有待对其中个案的持续关注。

6  结论和建议

职前化学教师认识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大多没有拘泥于“传统型”课堂的信念,但基本上属于概念型教学风格,不过“概念型”教学风格的偏好未必比“探究型”差,毕竟探究需要充分的知识积累,需要反思的却是职前化学教师在信念上对“概念型”认可,却在行动上还停留在“传统型”。虽然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理论课程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提供教学实践机会,但由于这些职前教师长期接受的是传统取向的教学,他们脑海中更多是“教化学”的认识,而没有意识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必要性——这种信念短时间内的确不容易改变。

鉴于以上研究,结合笔者对职前化学教师教育的研究积累,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在职前教师学习中潜移默化,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体验。无论是化学专业课程教学,还是教师教育类课程,执教者需要身体力行,增加大学课程教学的开放程度。例如给予职前教师自主探究的高阶任务,供给他们自行查阅文献、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又如鼓励职前教师自学、质疑、提问、批判性思考,只有职前教师具备了这类学习经历,体会到深度学习带来的思维冲击,才能有助于改善对化学教学的信念。

其次,在职前化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鼓励他们设计和实施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创造机会引导职前化学教师研究化学教材和教学,探索新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自备实验器材和模型来展现化学学科特色。

第三,提供优质的中学化学课堂示范,精选思想开明、教学富有创造性的名师为职前化学教师提供正确导向。在我们以前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卓越的职前化学教师纵然在自己求学阶段没有受到正确导引,但是能够在大学里接触到的是本专业的一线名师——他们的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技能超群[20],特别是那些具有革新精神和教育理想的化学教师——他们的教学能跳出围绕考点的常规教学束缚,追求理想化的课堂。职前化学教师有机会与这类教师接触、学习和交流,往往能体验到优质教学的示范和魅力[21],从而从内心深处改变对化学课堂的固有认识。

由于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等原因,本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待进一步探索。可能还需要结合课堂观察和民族志等质性研究方法,深入理解职前化学教师的教学信念。对于个案有针对性的长期研究,对于研究职前教师教学信念转变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Peterson P L, Clark C M. Teachers Reports of Their Cognitive Processes during Teaching [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78, 15(4): 555~565.

[2]俞国良, 辛自强. 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 教育研究, 2000, (5): 16~20.

[3]郭晓娜. 教师教学信念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J]. 外国教育研究, 2008, (10): 92~96.

[4]Thomas J A, Pedersen J E, Finson K. Validating the DrawAScienceTeacherTest Checklist (DASTTC): Exploring Mental Models and Teacher Beliefs [J]. 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2001, 12(4): 295~310.

[5]Finson K D. Investigating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s selfefficacy relative to selfimage as a science teacher [J]. Journal of Elementary Science Education, 2001, 13(1): 31~41.

[6]Yilmaz H, Turkmen H, Pedersen J E, et al. Evalu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 images of science teaching in Turkey [J]. AsiaPacific Forum on Sci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07, 8(1): 20.

[7]Markic S, Eilks I. A Case Study on German First Year Chemistry Student Teachers Beliefs about Chemistry Teaching, and Their Comparison with Student Teachers from Other Science Teaching Domains. [J]. 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 Practice, 2008, 9(1): 25~34.

[8]Ambusaidi A K, Albalushi S M. A Longitudinal Study to Identify Prospective Scienc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Science Teaching Using the DrawaScienceTeacherTest Checklis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Science Education, 2012, 7(2): 291~311.

[9]谢翌, 马云鹏. 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革[J]. 比较教育研究, 2007, 28(6): 31~35.

[10]张立昌. 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师信念调查[J]. 基础外语教育, 2008, 10(5): 16~21.

[11][12]张莹, 王淑娟. 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调查研究[J]. 化学教育, 2011, 32(2): 40~43.

[13]Smith M U, Siegel H. Knowing, Believing, and Understanding: What Goals for Science Education? [J]. Science & Education, 2004, 13(6): 553~582.

[14]Thomas J A, Pedersen J E. Reforming Elementary Science Teacher Preparation: What About Extant Teaching Beliefs? [J].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2010, 103(7): 319~330.

[15]Ambusaidi A K, Albalushi S M. A Longitudinal Study to Identify Prospective Scienc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Science Teaching Using the DrawaScienceTeacherTest Checklis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Science Education, 2012, 7(2): 291~311.

[16]Thomas J A, Pedersen J E. Reforming Elementary Science Teacher Preparation: What About Extant Teaching Beliefs?[J].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2010, 103(7): 319~330.

[17]Ambusaidi A K, Albalushi S M. A Longitudinal Study to Identify Prospective Scienc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Science Teaching Using the DrawaScienceTeacherTest Checklis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Science Education, 2012, 7(2): 291~311.

[18]Mccormack A, Thomas K. The reality of uncertainty: The plight of casual beginning teachers [J]. Change Transformations in Education, 2005, 8(1): 17~31.

[19]胡冬梅. 基于心理認同理论的教学风格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 (7): 56~58.

[20]陈凯, 律晓鑫. 优秀小学科学教师职前成长历程的个案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8, 34(5): 38~44, 122.

[21]陈凯, 马宏佳, 丁小婷. 职前教师的学习历程研究——基于优秀化学师范生网络日志的个案内容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 (6): 102~111.

猜你喜欢

学生中心教学风格
浅谈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名师教学风格的“校本化”生成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基于心理认同理论的教学风格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课堂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教学设计从“抽屉”走向“学生”的路径探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高校英语专业微课程体系建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