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与动画创意的融合

2019-12-05李火秀

文教资料 2019年2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

摘    要: 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赣南人民开创了伟大的苏维埃革命运动,遗留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为动画创作提供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素材,对提升动画创意的思想价值、精神境界、艺术品格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挖掘赣南苏区红色故事、历史遗迹、重要文物、苏区精神等资源,阐析动画创意与苏区红色文化在角色造型、情节线索、视觉修辞方面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赣南苏区    红色文化    动画创意设计

动画是一门集绘画、漫画、数字媒体、文学、摄影等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①。红色动画是国产动画的独特表现形式,是“红色文化”和“动画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以动画的形式表现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红色思想等红色文化的内涵”[1],红色动画拥有长期创作经验与大量作品。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红色动画相当活跃,出现《国人速醒》《精诚团结》《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抗战特辑》《抗战歌辑》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小号手》《红军桥》《东海小哨兵》《小八路》《芦荡小英雄》等优秀动画作品。二十一世纪以来,红色动画频现佳作,如《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翻开这一页》《聪明的顺溜》《冲锋号》《四渡赤水》《智取威虎山》《红游记》等。这些动画的出品标志业界逐渐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红色动画集群。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之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中央苏区②。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为动画提供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素材。新时代关注并大力推动红色动画创作,是用动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促进国产动画特色话语建构、丰富动画思想内涵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主类(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九大亚类(社会经济文化、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馆、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水工建筑、交通建筑、人事记录、艺术);十二种基本类型(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废弃生产地、文化活动场所、展示演示馆、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陵寝陵园、水井、桥、人物、事件、文学艺术作品)③。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遍布城乡,被誉为“我国红色教育资源颁布最广泛、内涵最厚重、种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2]。将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转化为动画这一视听艺术形式加以传播,不仅有利于助推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扬,而且对构筑中国品牌“红色动画”,推动国产原创动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彰显的价值理想有助于提振动画创意的内生性发展动力,构筑动画的精神“高地”。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据不完全统计,“赣南苏区有名有姓烈士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国、江西省革命烈士总数的7.5%、43.8%,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烈士倒下。其中,兴国、瑞金有姓有名的烈士分别是23213名、17166名,在中央苏区‘全红县中名列前两位,特别是兴国籍烈士数为全国各县烈士数之首”[3]。党史专家石仲泉这样评价:“赣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赣南苏区对中国革命、对伟大长征所做的贡献和牺牲,在我们今天进行党史教育、革命傳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应当大书特书,大颂特颂。”[4]动画创意应该着力展现这一段恢宏而壮烈的革命历史,挖掘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展现军民昂扬的精神状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有助于增强动画创作的精神“钙质”。尤其是在消费主义与泛娱乐化盛行的语境下,红色革命历史彰显的价值理想与精神境界,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涵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仰、发扬奋斗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充实动画创意的思想主题,提升动画的思想深度。赣南苏区革命历史可追溯至1926年地方党组织建立,到1949年赣州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赣南人民在这里展开宏伟的苏维埃革命实践,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这一时期的革命战争历史为动画创意提供了丰富的叙事样态与表达空间,有助于丰富动画思想内容、提炼主旨、深化主题。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是我党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动画创意着力展现这一伟大的革命历史,充分发挥革命历史的崇高价值和社会功用,不断增强动画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义。

第三,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丰富多元,可资取材开发的资源点多面广,有助于提升动画的艺术价值,推动国产动画“中国品牌”的构建。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存在形态多元,“大量的红色故事、逸事、歌谣、诗文,或以革命纲领、标语、证章、服饰、货币、票据呈现的红色符号,或以物质形态留存的革命历史遗址、革命纪念地”等[5],为动画创意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意素材,是进行动画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源泉。其中,那些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英雄人物、革命故事,有益于拓展动画角色造型,丰富动画形象创意设计,切实增强动画角色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赣南独特的自然风光、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民风民情等,有利于打造赣南苏区红色动画,展现红色动画的艺术魅力。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为动画创意提供宝贵的文化特质和素材资源,深化了动画思想内涵。红色文化借助动画艺术得以广泛传播。红色文化与动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红色动画的发展。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存在形态多元,可作为动画创意的素材和表现内容。这里从革命故事、红色遗迹、文物、苏区精神等层面探讨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与动画创意的有机融合。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南苏区遗存大量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和革命故事。动画创意可从这些著名故事中汲取创作灵感。如《山坳里的“开国大典”》《八兄弟争着当红军》《赣南红土地上的“望夫石”》《红井》《红军桥》等[6],这些文本展现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是改编成动画故事、进行动画艺术创造的绝佳素材。通过将历史人物作为原型,经过精心打磨,塑造活灵活现的革命英雄群像,从而展现赣南苏区革命战争形势和时代风貌。如《赣南红土地上的“望夫石”》讲述兴国县池煜华,结婚三天,即送丈夫李才莲当红军。后来丈夫牺牲,她并不知情。池煜华痴情等待70年,最后带着无尽的遗憾逝世。根据这一故事,在动画改编时,需要在故事原型、情节线索上细细打磨,对主人公生平、经历重新加以整合、设计、编排。如精心组织池煜华、李才莲相依为命、喜结连理、夫妻话别、辗转追寻、漫长等待等主体情节,彰显主人公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高尚朴实的情感。

二是从革命遗址遗迹、文物、建筑物、名人故居、红色交通站、医疗站、兵工厂等进行动画内容的艺术提炼。如誉为“红色故都”的瑞金革命遗址主要集中在叶坪、沙洲坝、乌石垅、云石山等地;闻名全国的“将军县”兴国县有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于都有“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等,这些都是闻名遐迩的红色遗迹。在重要文物方面,主要保存在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场所,如兴国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1700多件,以革命文物(主要是苏区时间的)为主,兼收历史文物[7];瑞金革命纪念馆中历史陈列厅收藏文物10265件,其中一级藏品45件,二级藏品224件;三级文物540件,史料10220份;图书、杂志2000多册[8]。这些文物史料和艺术展品系统介绍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全过程。将这些红色遗迹、文物等融入动画创意,需要在不改变遗迹原貌的基础上,从文字、图片、音像等角度充分挖掘视觉信息,并转接成为动画内容。

例如,对上述文物展品加以动画叙事设计与呈现,分层递进方式明确主题线索,贯通碎片化的信息线索,重构动画故事叙述框架。如于都革命纪念馆中,有一组“送郎当红军”的图片、雕像。历史上,赣南苏区人民踊跃参军扩红,在240万苏区人口中,参军扩红的有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参战的有60万余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8.6万余人中,赣南籍红军达5万余人,占中央红军总数的65%[9]。“送郎当红军”即是对这一段历史的真实反映。见图一至图三。动画创意可结合相关史实与苏区歌舞《送郎当红军》、歌曲《十送红军》《绵水清》及革命故事《八子参军》《17棵青松》等综合提炼,重新编排,立体展现老区百姓妻送郎、父送子、兄弟齐上战场的真实感人场景。

三是对苏区精神的具象化转达。“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1929年1月开始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创建苏区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10]。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高度精练的概括:“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11]无疑,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12]。动画创意要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以忠实历史的态度,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赣南人民抗敌御侮的壮阔史诗,以当下先进的视听艺术来还原、刻绘苦难民族的奋斗史与心灵史。首要的是对苏区精神加以具象化与艺术提炼,如通过实物、样品等具象化。还可结合《苏区干部好作风》山歌、故事等加以具体化。如当时苏区干部没有薪金,只有少许伙食费,就连一日三餐也很难保证[13]。这些都成为苏区干部清苦廉洁的生活作风和优良工作作风的缩影。在动画创意中,要着力深入挖掘与提炼苏区精神的内涵与典型人物、故事,創作出内容丰富、剧情生动、人物角色有血有肉的优秀动画剧本。

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动画创意设计,还需要考虑动画角色造型、情节线索及视觉元素等方面的严肃性与娱乐性的统一,故事性与趣味性的兼融,实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

动画角色类型多样,有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等。就人物造型而言,一方面,要尊重史实,一般按照历史人物本身形象加以设计,创作出符合角色的音容笑貌、身形体态。如《红游记》毛泽东、朱德等形象设计,基于人物原型,根据人物的五官、发型、身材、服装配饰等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要注重人物内在气质和人格精神的塑造,重视角色在动画中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由于不同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前要大量搜集资料,仔细研读所要书写的英雄事迹的历史资料,经过分析筛选、仔细研究,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而结合自己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和提炼选定设计需要的素材。如《红游记》以动漫形式寓教于乐,使革命事件更加形象生动④。其中涉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基本遵循人物形象的原貌,作为贯穿全剧的主人公“瑞瑞”“金金”“小五”三个卡通形象,结合少年儿童的审美习惯和视觉文化特点,设计线条简洁、色彩明丽,展示出各自的个性化特征。据悉,创作《红游记》时,“为高标准打造这部动画片,主创人员先后8次实地采风,多次与学校教师、教育专家座谈,集思广益。其间,还在瑞金中小学和幼儿园各年龄段的孩子中做观影测评,并组建了专业团队,调集100多名动画制作人员参与创作。同时,邀请了党史专家参与创作进行把关,以确保史实准确”[14]。

引人入胜、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是动画成功的重要因素。如《红游记》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被国家广电总局推荐为2017年“优秀国产动画片”。成功之处在于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立足瑞金,体现苏区特色的原则,确保了史实的准确”[15]。又如《四渡赤水》以动画纪实手法,讲述了“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途径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踏上北上之路中被誉为‘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的四渡赤水历史事件的动画电影,也用实力开创了国产动漫与主旋律电影的首次完美结合”[16]。因此,动画故事情节需要以契合历史、贴近生活、符合逻辑的设计为基准。动画创意围绕主题设计情节,划分出主要的功能性段落,也可以安排副情节,共同推动主题的生成。“场景”或“背景”设计同样是动画创意中不可忽略的方面。要通过搜集和运用各种与动画剧情相关的资料,充分了解苏区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设计元素,如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自然风景、建筑造型等是撷取视觉元素的重要源泉。苏区内有许多纪念性的故居、旧址、场馆、祠宇、房舍、战场、文物、照片、影像等经过处理,可以直接作为历史背景加以运用。同时,可以考虑将具有象征意味的草鞋、斗笠、镰刀、五角星等作为视觉符号加以挖掘,丰富红色文化遗产的视觉元素层次,逐渐形成符号体系。通过丰富多元的设计元素,重构形成有机红色故事叙述框架。

红色动画是“以动画的艺术形式,将红色文化语境下革命、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和英雄事迹‘影像化‘可视化‘艺术化。进而使革命英雄人物的‘红色基因能够潜移默化地注入大众的灵魂,以此完成红色文化的内涵表达和时代传承”[17]。因此,在红色文化具象化、符号化的过程中,不仅要精通“讲什么”,更要懂得“怎么讲”,某种程度上“怎么讲”比“讲什么”更重要[18]。对那些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英雄事迹的艺术再现,是立足于历史原型的艺术再创造。因此,编导人员应在人物、情节、结构及场面、造型、镜头设计等方面反复斟酌与拷量,力求创作出新时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进而“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注释:

①早期,中国将动画称为美术片,现国际通称为动画片。参见https://baike.so.com/doc/5337477-5572916.html。

②“中央苏区”基本涵盖属于赣州市的18个县(市、区)。参见石仲泉:《赣南苏区: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赣南日报》2012年4月10日。

③资料来源:根据《赣南红色旅游》(红旗出版社2005年版)及赣南各县市实地调研情况整理而成。参见:陈建平.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④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由中共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策划并投资制作的建军90周年献礼片《红游记》,共26集,每集12分钟,2017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在各大电视及网络平台播放。

参考文献:

[1]罗洁.红色文化题材的动画创作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2.

[2]吴昊文,邓如海,吴述东.中央苏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以赣南为例[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1).

[3][4][9]石仲泉.赣南苏区: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N].赣南日报,2012-4-10.

[5]王晓霞.动漫产业及其衍生产品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6]田延光,孙弘安,主编.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故事集(第1辑)[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7]兴国革命纪念馆[EB/OL]https://baike.so.com/doc/5129640-5359048.html,2017.10.25.

[8]瑞金革命纪念馆[EB/OL]https://baike.so.com/doc/5996584-6209555.html,2013-7-24.

[10][11]苏俊才.长征精神与苏区精神之比较研究[J].福建党史月刊,2017(3).

[12][13]时代呼唤“苏区干部好作风”[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209/c117092-29070133.html,2017.2.9.

[14][15]赣州推进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红游记》展示红色虔城[EB/OL].http://www.wenming.cn/dfcz/jx/201711/t20171120_ 4492778.shtml,2017.11.20.

[16]《四渡赤水》动画电影今日上映主旋律再获国民认可[EB/OL].http://ent.ifeng.com/a/20161014/42700615_0.shtml,2016.10.14.

[17]趙梦飞.国内红色动画英雄角色塑造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8.

[18]李火秀.论近年来《白蛇传》影视改编的奇观化趋向[J].电影文学,2015(1).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与动漫创意作品的设计研究”(JC1534)。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探索
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