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探析与疏导对策研究

2019-12-05吴相君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关键词:自卑心理心理疏导高职生

吴相君

摘要:大学阶段是青年人从青涩懵懂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康与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自己较低的期望值,有相当多的高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会表现出自卑情绪。从学生自身、家庭环境、学校及社会等多角度对高职学生自卑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心理干预方法、家校合作、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等多方面探究了对高职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生 自卑心理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140—02

自卑是一种自我否认,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对自己不认同的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的长期累积会导致意志消沉、自我封闭,进而会对个人的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很多方面造成负面的影响。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1]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群体,因为环境的影响及其对自己较低的期望值,有相当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会表现出自卑情绪。带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常常会对自身进行悲观的心理暗示,缺乏进取的动力和勇气,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一、高职生自卑心理的具体表现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自我认识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2]具有自卑感的学生常常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心理情绪表现形式。

(一)交流障碍

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缺乏自信,在和他人交流时会表现出过分的紧张,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一种压迫感,久而久之他們容易自我封闭,和社会脱节。

(二)过分敏感

自卑的学生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对他人的评价十分在意,有时候一个负面的评价能引起他非常激烈的心理反应,甚至会胡乱猜疑、曲解他人,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三)心态失衡

部分自卑的同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弱势地位,使他们在学校里、生活中体验不到自身价值。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使他们心态失衡,陷入恶性的心理体验之中。随着自卑心理的进一步加重,部分人甚至会认同自己的弱势身份,成为班级里的“受气包”。

(四)情绪失控

过分的压抑会积聚巨大的反弹能量。很多带有自卑感的学生表面上给人感觉好像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然而当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尊重时,往往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言行。

二、高职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自我认知因素

高职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在个体发展、人生阅历、处事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导致对自身和他人产生认知偏差。有部分学生一开始对自己过于自信,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对自身的缺点认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追求的目标高于自己的实际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目标又难以实现,自己的缺点却被放大,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信心就会缺失,自卑感会逐步积累。还有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机不明确,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这种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行为往往适得其反,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就会越学越差,越学越没有信心,逐渐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自卑心理就会逐渐累积并对自身发展施加负面影响。

(二)个体因素

阿德勒认为人生本来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个人对自己的缺陷过度执着就会产生自卑。学生群体是个性突出、心理敏感的群体,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容貌不够漂亮或身材不够完美而感到苦恼;或因为身体素质差无法和其他同学一起从事剧烈运动而自我否定;特别是那些先天身体存在缺陷的学生,更易产生自卑感。还有部分学生本身有性格孤僻、行为退缩、胆怯等性格缺陷,如果缺乏好的引导和调节的方法,也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学习困难、交流障碍等多方面的问题。

(三)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社会上很多人还是以“唯分数论”或“唯学历论”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社会、学校、家长对于成绩和升学率过于重视,这使得很多心理压力过大,一旦达不到期望值,就很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部分高职生在高中阶段由于考试成绩不高而获得到父母与教师的贬抑性的评价,甚至有些学生长期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成为了考试制度下的“牺牲品”。这可能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她)产生自卑感。高职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认识尚未正确形成,容易被他人的评价影响,有失偏颇的社会评价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低人一等”的错误认知,漠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产生自卑情绪,从而在今后的升学、就业、晋升等各项竞争中消极被动。

(四)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类情感的归宿和港湾,家庭环境的异常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情绪。有的学生会由于父母关系的紧张而产生自卑;有的学生因为家长的要求和标准过高,自己努力后达不到家长的期待而自卑;有的学生会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差而自卑;有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种爱的缺失让学生感到孤独和自卑;有的学生由于和家长在沟通和交流上存在问题,因而导致他们在社交方面缺乏自信,出现自卑心理。

三、高职生自卑心理的疏导对策

(一)利用心理干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产生有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并不容易,这需要改变自卑者的认知,同时还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必要时得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来帮助学生摆脱自卑感,重塑自信心。

1.采用认知情绪疗法正确认识自我

自卑心理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自我认识不正确,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准确定位自我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关键。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时可以利用认知疗法重新构建自卑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变认知者的不合理信念,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力、转变错误认知,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认知疗法让学生做到“悦纳自我”,即欣然并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客观看待和分析自己的优势与短处,不断肯定自己,激发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不断完善自己。

2.通过积极的补偿法重塑学生信心

自卑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状况,阿德勒认为通过补偿心理的调适,自卑感也具有促使人不断前进的动力。补偿心理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调适机制。[3]学生有自卑感就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就要设法予以补偿。但要注意补偿也有好坏之分,有的学生明知自己能力不强,喜欢哗众取宠,借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这种消极的补偿方法是不足取的,只有积极的心理补偿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高职院校在教学、技能、实践方面应当为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作出合理预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只要付出就会获得成功。

(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正确看待得失与成败

很多具有自卑心理的高职生在遭遇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时,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外表、身材、智力、学历、家庭条件上。这些学生应该意识到,需要改变的并不是这些客观存在的条件,而是自己错误的认知。[4]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把某一行为结果归于自己不够聪明、缺乏能力等内部原因,会使个体对自己失去信心和自我否定,如果归因于努力程度、运气、难度等外部原因,不论成功与失败都不会出现太强的情绪反应。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帮助高职生学会正确归因,把成功归因于自身付出的努力和个人的聪明才智等,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原因。逐步让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问题,正确看待得失与成败。

(三)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主导作用

家庭是一个生动的系统,一个有机的整体。心理辅导员不能只着重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更应该将学生与他所处家庭环境联结起来。在学生入学时学校应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并建立相关档案;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协助家长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促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主導作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活动,为学校与家长、学生与家长搭建有效沟通的桥梁。在家长真诚的关心和学校的有力支持下,使学生放下心中沉重的包袱,形成健全的人格;化自卑为进步的动力,积极面对失败,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高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应体现职教特色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更需要增强其职教特色,提供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心理健康教育。[5]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出发,把握学生在职业发展、就业需求、创业动力等方面的心理特征,通过心理课堂教学、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深入到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中。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开设专业课程,辅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实力,使自己真正成为用人单位和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从青涩懵懂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康与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引导他们缓解和消除自卑引起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提高高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黄光国,译.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60.

[2]张继如.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210-212.

[3]曾琴.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剖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6-127.

[4]杨淑民.大学生的自卑情结及其干预[J].中国成人教育,2007(4):55.

[5]俞国良,王浩,赵凤青.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卑与超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7):28-32.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自卑心理心理疏导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