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2019-12-05李双
摘 要: 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是全球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发展的需要,是语言教学发展的趋势。本文选取江苏某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学院两个语言班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比,开展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多元识读能力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比起以往的教学模式,融合多种符号资源及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识读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
关键词: 高职留学生 多元识读能力 实证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进入中国学习,汉语教学渐渐成为热门,汉语言教学日趋重要。与此同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交际的方式发生变革,从单一的语言认知读写能力转变为集语言、声音、图像、姿态等多元素于一体的多模态方式,以适应社会交流所需,多元识读能力应运而生。如何在汉语教学中培养留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变革,切实提高留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成为迫切需要。
本研究通过实证对比研究,分析留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多模态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力图为推广应用留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模式及留学生汉语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欲通过对两个留学生班的实验对比教学,考查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留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对提高学习者汉语水平、培养学习者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高职院校留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2)影响留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因素;(3)教师运用多模态教学法的水平如何;(4)培养留学生多元识读能力能否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促进其汉语水平的提高。
(二)研究对象
选取江苏省某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为2班,对照班为1班。两个班的留学生均来自于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是同年级的平行班,且学习汉语的时长相当。
两个班的留学生构成情况见表一,且对上一学期末的成绩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二:
表一 1班和2班留學生构成
表二 1班与2班听力成绩对比表
从表一、表二可以看出,1班和2班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听力水平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
在此研究中,选取汉语听力课程为实验课程,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初级听力》,实验时长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一个学期时间,两个班每周课时为4课时。对于两个班的教学方式,实验班2班采用多元识读教学法,且注重培养留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对照班1班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方式。
(三)实验方法
1.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针对两个班的全体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两个班的多元识读水平。主要内容包括:(1)留学生是否具有多元识读意识;(2)汉语学习中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获取学习资源;(3)在汉语学习中有什么困难;(4)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何意见或建议等四大方面内容。以了解目前留学生学习现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实验要点
教师对实验班的教学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听力课不再局限于听觉这一感官的单模态学习,而是充分调动视觉、触觉、语言等多种模态接受、理解、分析、处理课程内容信息;听力课不仅以提高留学生听力水平为主,而且强调将阅读能力、口语水平的提升融入教学中;听力课材料选取上不仅只有单纯的音频资源,还加上视频、画面、色彩、字幕文字、肢体动作、角色扮演等多模态符号,以构建多模态、多元化、立体化的课堂。具体而言,多模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层面,将新伦敦多元识读教学法的四要素(情境操练、明确指导、批判性构架、改造式操练)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用多模态构建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设计。
对实验班采取多模态教学法,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依据留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充分统筹调用各种模态进行汉语课堂教学。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小组活动、作业布置都进行多模态设计。
教学内容上,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并以图片、视频、电影剪辑、图表等多种模态展示出来。比如,在课本第20课“see a doctor用汉语怎么说”中,用PPT展现在中国医院看病的整个流程,有医院各个科室汉字表达的罗列,有去看病时用语表达的模拟视频,有中国各大医院的图片等内容,让留学生直观接触中国医院相关信息。
教学手段上,对每个教学阶段选取适合的教学模态组合优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优质课件,可以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生动活泼、表现到位的肢体语言,可以及时贴切表达教学内容,有助于留学生迅速理解语意;轻松有趣、难度适中的视频材料,可以模拟真实语境,强化教学效果。多模态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思路清晰化、明朗化,同时能构建多模态的学习资源库,为留学生提供多模态的沉浸式学习。
在教学活动上,依据留学生的特点与课本主题进行情景式教学设计,以角色扮演、影视配音、演讲辩论等方式进行情境操作。在留学生开始活动之前和活动之中,教师进行适时适量的明确指导,如何选取恰当的模态充分表达全部意义。教师给留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使留学生沉浸于构建意义的操练之中,搭建留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运用的平台,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促进留学生快速掌握汉语知识,提高应用水平。同样以课本第20课《see a doctor用汉语怎么说》为例,教师预设情境,融人于景,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譬如:设置某人生病后去医院看病的场景,从挂号到就诊,到付费拿药,模拟整个流程的对话。对话过程中,教师积极干预,发挥明确指导作用,使留学生身临其境,在几近真实的环境情境中获取知识。
在作业布置上,引入新颖的作业形式,比如PPT汇报、小论文、课堂演讲、调查报告等,用更多的方式加强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在作业评价中,注重进行批判性构架,引导留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留学生的认知与判断能力,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模态教学作业形式,才能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教学效果。
(2)留学生学习层面,通过多模态学习培养多元识读能力。
多模态学习指留学生合理运用多种模态进行信息认知、分析、表达。留学生多模态学习主要包含课堂积极获取与课外自主学习两部分。
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捕捉语言与非语言信息,认知各种文字、图像、音频等多种符号元素互通互补而产生的整体意义。通过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情境对话、音频配音、辩论演讲等多模态活动,师生互动,多模态获取和交流信息,在参与中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模态,准确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能够活学活用。
课外,教师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促使留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首先,制订学习计划,大到一个学期,小到每天應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实现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其次,每次课前预习查找课程中相关文化信息资源,以课本第20课“see a doctor用汉语怎么说”为例,可通过网络资源及向其他中国留学生咨询等多种信息渠道,查找当地医院的分布、医院内部科室划分、一些常见病症状的汉语表达等。在课后复习中,进行批判性框定。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理清看待分析问题的角度与层次,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评判、加工和创造,触类旁通,将意义构建能力扩展到其他不同场景,以衍生新的意义。新旧结合,将所学纵向深化、横向扩充,最终变成学习者的知识。
(四)实验结果与启示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与期末考试的方式,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多元识读能力培养对促进留学生学习是否有促进与提升。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主要调查实验学期与以前学期中留学生在多元识读能力意识的态度和看法方面是否有变化?留学生是否更喜欢新的教学模式?是否更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回收的58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班的留学生对多元识读的看法有了显著变化,84.1%的留学生对多元识读能力有了清晰的认识与了解,78.5%的留学生认为这一能力能够使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有趣生动,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并愿意有意识培养多元识读能力。对照班与学期初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从期末测试成绩来看(如表三),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班,综合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表三 1班与2班听力成绩对比表
由此可见,多模态教学模式整体效果良好,汉语教学中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是重要且必要的。教师多模态的教学法,使留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直观、丰富的信息;课堂情景预设,让课堂生动活泼,激发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留学生由单一向多元思维拓展;多方位的师生互动,形成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访谈中,有学生反映课后的作业完成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付出没有白费,成绩的提高与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带给留学生更多的愉悦感。
三、结论与启示
与传统语言教学相比,多模态教学法能够促进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留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有助于培养留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留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验证和促进了多模态教学法的实施与进步。两者缺一不可,共同促进。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留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为目标,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集多种符号资源于一体的多模态、多元化课堂,调动留学生多种感官,将“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韦琴红.超文本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4).
[2]葛俊丽,罗晓燕.新媒介时代外语教学新视角:多元识读教学法[J].外语界,2010(5).
[3]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2).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11).
[5]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6(4).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留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实证研究”(编号:2018SJA1852),主持人: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