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019-12-05李诗雅
李 诗 雅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州 510610)
糖尿病是一种因生活方式、环境变化、因素等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我国约有1.5亿多患者,其中约90%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并可伴脂肪、糖、蛋白质等代谢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并发症肾病、高血压、神经病变等并发症[1]。在本研究中,笔者将35例T2DM患者应用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间我中心接治的70例T2DM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5.84±7.3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74±1.16)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6.13±6.05)岁;病程1.5~9年,平均病程(6.08±0.97)年。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5mg×30s/盒(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56),5mg/次,1次/d(早餐前30分钟服用);口服阿卡波糖片,50mg×45s/盒(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02),50mg/次,3次/d(餐前即刻或随餐)。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250mg×36s/盒(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728),250mg/次,3次/d(餐前服用)。治疗6周后,分析两组疗效: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等观察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其中HOMA-β计算方法为20×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水平-3.5),BMI为体质量和身高米数平方的比值。
1.3 疗效评价
治疗后,FPG、2hPG分别低于6.5mmol/L、7.7mmol/L时为显效;当FPG、2hPG分别介于6.5~6.8mmol/L、7.7~11.5mmol/L时为有效;当患者的血糖水平无变化时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疗效分析[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治疗组3521(60)12(34.29)2(5.71)33(94.29)#对照组3511(31.43)15(42.86)9(25.71)26(74.29)
注:#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5.2851,P<0.05)。
1.2 观察指标分析
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FPG水平为(5.46±0.93)mmol/L,2hPG水平为(7.06±1.18)mmol/L,HbAlc为(6.15±0.47)%,空腹C肽水平为(2.23±0.87)ng/ml。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FPG(mmol/L)2hPG(mmol/L)HbAlc(%)空腹C肽(n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10.08±2.355.46±0.9314.08±2.917.06±1.189.62±1.536.15±0.471.53±0.582.23±0.87对照组9.96±2.576.17±1.2613.88±3.147.79±1.639.81±1.457.36±0.721.49±0.611.84±0.66t0.20392.68220.27642.14620.53338.25670.28112.1129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3 HOMA-β与BMI分析
治疗后,两组的HOMA-β与BMI均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HOMA-β为(57.39±13.28)%,BMI为(23.06±1.74)kg/m2,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HOMA-β(%)BMI(kg/m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544.17±9.6257.39±13.2824.72±2.3323.06±1.74对照组3545.07±8.9350.65±11.7725.03±2.4821.48±1.21t0.40572.24710.5394.4105P>0.05<0.05>0.05<0.05
3 讨论
糖尿病按照发病类型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与Ⅱ型,前者的高发人群为青少年,主要是因胰岛素分泌较少所致,需注射胰岛素方可控制血糖;后者由于多种因素而影响胰岛素功能,致使机体相对缺乏胰岛素,难以有效控制血糖[2]。T2DM的治疗关键在于消除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胰岛功能;当患者经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等治疗后仍无法控制血糖,则可联用多种降糖药[3]。常用的药物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双胍类,其中二甲双胍可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激活AMPK,纠正Ca2+失衡,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4];它还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反应的灵敏度,促使组织器官利用和吸收葡萄糖,激活组织的无氧酵解途径,提高葡萄糖消耗量,降低葡萄糖吸收量,抑制糖异生,降低糖原合成量,减少肝糖输出量,从而减少血糖水平。
本研究分析了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格列吡嗪可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等水平;其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可维持24h,给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但若应用剂量过大,则会诱发低血糖[5]。阿卡波糖的特异性可抑制肠道中的蔗糖酶、麦芽糖酶、糊精酶、葡萄糖淀粉酶等多种酶的活性,对α-淀粉酶的活性基本无影响,故不干扰糖类消化,但可减慢它们被肠道吸收的速度,从而控制血糖;其毒性低,对交感神经的影响小,不易诱发心血管事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FPG水平、2hPG水平、HbAlc、空腹C肽水平、HOMA-β、BMI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具有确切的疗效。
综上所述,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可有效治疗T2DM,可降低FPG、2hPG、HbAlc水平,增加空腹C肽水平,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控制体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