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曲式分析中的语言表达训练

2019-12-04吴晓晓

北方音乐 2019年20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语言表达

【摘要】曲式与作品分析(简称曲式分析)是高等音乐院校及师范院校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而副科曲式作为一门专为非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生(即各表演专业或其他音乐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在学科属性上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逻辑性、理论性、应用性等特征。本文针对当前副科曲式的教学现状,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问题展开论述,从语言表达在曲式分析中的基本要求、训练的目的与意义出发,结合教学实例进一步阐述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并对这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客观评价,认为在曲式分析教学中注重语言表达的训练,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副科曲式;曲式分析;语言表达;曲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曲式分析既是一门在音乐领域应用广泛的技术实践课程,也是一门逻辑性强的综合理论课程。该课程根据各院校各自专业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制定了相应的曲式分析课的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且都有不同的侧重及系统的教學模式。副科曲式作为一门专为非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生(即各表演专业或其他音乐类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理论课,主要以学习西方传统的经典曲式原理与典型化的作品范例分析为主,通过教师对曲式基础知识理论的讲授让学生树立正确而牢固的专业知识构架,并能将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进而提高各自专业学习中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毫无疑问,副科曲式的教学以促进各自专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音乐人才为最终目标,这也决定了其教学对象覆盖了众多专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考虑到该课程的理论难度及受教人数,如何在课程开设的有限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或者说曲式分析的方法和思路,都是教师应该思考与重视的问题。从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副科曲式的授课与回课形式均采用大班课教学,授课通常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并例举谱例,结合多媒体音响进行示范分析,而回课通常是根据教师指定的某部音乐作品,要求学生完成音响聆听后在谱面上标记出各段落的结构名称、结构类型、调性安排及终止式等,并画出相应的结构图示或辅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最后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并进行集体讲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除了不时进行课堂提问以外,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掌握均是通过学生的谱面分析结果而获得。这种相对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思维能力,甚至有些学习积极性差的同学直接抄袭别人的分析结果便拿来交差,这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判标准及对教学真实情况的把握。鉴于此,笔者认为,将作品分析的语言表达训练作为对学生分析思维训练的途径引入实践课的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一、语言表达在曲式分析中的基本要求

语言表达过程是一个人思维过程的反映,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曲式分析中的语言表达即是指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明确要求或指示将谱面上的分析数据用规范的、专业化的分析语言加以组织并能基本流畅、有条理地表述出来,这种表述训练应以“口头表达为主、书面文字为辅”的方式进行,结合图示及谱面上的简单文字进行口述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讲,口述分析可以贴近简要的分析报告范式,强调学生在语言表述上的准确性、简洁性与逻辑性,那些注重遣词造句的文学叙述方式在课堂训练中不应该提倡。此外,在进入该教学环节之前,学生应当完成了作品的音响聆听与观察分析,也就是说,口述分析是对作品从整体到局部各细节部分进行分析整理后的综合表述。

尽管当前有部分教师在副科曲式教学中也会要求学生在分析实践课上以口头表达或简要的书面文字方式来完成作品的分析,以此让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资料搜集、音响聆听与对音乐本体的观察分析上。但就学生来讲,由于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所学知识的关联性缺乏融会贯通,再加上分析经验的欠缺,以至于许多学生即便分析结果正确但在表述上会出现逻辑混乱、条理不清、词不达意、夸夸其谈等现象,这显然没有达到口述分析的要求与成效。因此,笔者认为,想要让语言表述的分析训练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价值,首先要明确其目的与意义。

二、曲式分析中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将语言表达训练引入学生的分析实践课堂,具有以下目的与意义:

(1)培养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而牢固的专业知识构架,建立起规范分析的印象,为学生的深造打好基础。

(2)通过口述训练有利于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启发学生的思辨与逻辑思维能力。

(3)由于口述分析涉及到曲式理论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譬如乐理、和声甚至复调、音乐史等,这就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整合,拓展学科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

(4)在口述训练中,学生可结合谱面的文字标记与图示结构进行辅助分析,既考验观察能力,又考验语言表达和组织归纳能力。

(5)此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课堂主体作用,转变了课堂上的角色定位,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6)在学生分析讲述后教师可充当学生的角色进行提问,还可以对学生表述不正确或不准确的地方加以更正、补充,这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能检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深入程度。

(7)口述训练不仅可以缓解沉闷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能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方法。

(8)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曲式分析中语言表达的训练内容与训练方法

(一)训练内容

由于副科曲式的教学重点主要是针对传统曲式基础知识理论的讲授以及典型作品范例的架构性分析,而在此基础上的中小型曲式(复三部曲式及其以前)的结构与技法特征的分析应成为分析实践课的重要内容。因此,具体来讲,如何有效地将分析内容加以规范,做到有的放矢,使分析结果在语言表达上更为合理、有效且实用,笔者认为,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1)关于作品整体曲式结构及相应句(含乐句内部的结构组合)、段、部的划分,各部分结构位置、结构名称以及结构性质的表述等。诚然,音乐作品的成形离不开句、段、部的排列组合,正确判断它们在作品中的位置和性质是进一步深入解讀作品的必要前提。

(2)主题材料与动机性格特征、旋法特征、旋律发展手法,以及不同主题与不同段落之间的材料关系与发展手法(偶尔会涉及复调技法)、音乐高潮点的安排与特征等描述。这部分对于许多非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材料的分析是建立在观察分析与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的,不仅要求学生课外应阅读大量的谱例,观察它们的主题构成,同时还应该多参考教科书中的分析范例,以增长见识。

(3)各部分、各段落的调性或调性布局及重要的和声进行、终止式辨析。在这部分的表述训练中,应注意各段落调性之间的关联性,可适当对作品的整体调性安排的特征和规律加以归纳。和声方面,重要的和声进行往往体现在与结构划分或辨别相关的作品关键部位,如主题(旋律)的停顿或结束的和声语汇、段落的扩充或补充的和声语汇,在分析或语言表述中都应该予以说明。而终止式的辨析则主要可归结为全终止(正格、变格、复式)与半终止(正格、变格)两大类,表述时可与段落的调性、终止的和声语言相结合。

(4)关于其他知识点的训练。在对以上内容都能进行相对规范化分析与表达的前提下,有时为了提升作品分析的内涵、开阔分析的视野和进一步丰富作品分析的实质内容,也会在分析过程中引入其他的音乐要素进行参考性的辅助分析,例如织体、速度、调号、节拍、表情术语、甚至演奏法等,这些辅助性的要素有时与段落结构的起止相关,在口述分析中可适当提及,但不宜过分展开。

(5)对作品音乐风格、创作背景以及艺术形象的描述。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选择增加或减少这部分内容的表述训练。实际上,对作品本身的创作风格、历史背景及艺术形象的表达应属于音乐史或音乐欣赏课中深入探讨的内容,而曲式分析课中的作品创作风格的表述主要是为不同的曲式范型与技法特征提供分析依据。或者说,特定历史时期共性化音乐风格与技术背景分析将有助于从文化和技法风格等不同角度了解作曲家的个性化创作特征。

此外,对于真正具有剖析音乐作品能力的学生还可进一步要求他们运用音乐发展的结构原则进行分析表述,说明各部分各段落在材料、结构、调性安排及和声运用等方面的音乐陈述特点。

(二)训练方法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正如前面所述,曲式分析的语言表达训练是一种以“口头表达为主、书面文字为辅”的基础综合表述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作品展开分析的思维过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实践过程,因此,曲式分析中对语言表达的训练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进行。例如,教师在讲授乐段及其以下的结构片段时,不仅要要求学生划分出里面的句逗、观察其句法特征,分析调性及和声进行、旋法特征及旋律材料的发展手法等,还应让学生从结构、材料、调性、和声及终止方面对观察分析的结果进行分类讲述。基础扎实或理解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进一步要求他们从音高材料的组织规律、织体写法特征、音乐的结构原则或音乐陈述特征等方面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以求对音乐内涵的深层次展现,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强化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与逻辑性三个方面。例如,在对作品的整体曲式结构下定义的时候,笔者就曾听到有学生将一个典型三声中部写法的复三部曲式表述为“再现复三部曲式”,难道还有“并列复三部曲式”之说?显然这是没有参透基本概念的真正含义导致表述上的画蛇添足,有失准确性。再如,在分析“再现单三部曲式的再现段为何是变化再现”时,有学生表述为“因为第二乐句后面和声变了,调性变了,结构变了,所以是变化再现”。这种叙述方式显然非常口语化,而且不够简洁准确,应该说“再现时后乐句回到主调并通过和声上的阻碍终止使结构扩充2小节”,这样的分析表达就比较规范了。此外,在对乐段的结构类型下定义的时候,尽量让学生采用推理性的表述方式,以避免逻辑思维的混乱,如结论为“平行转调乐段”,可表述为“从两乐句开头的材料关系来看,属于平行乐段,而从两乐句的调性布局来看,属于转调乐段,所以这个乐段的结构类型为平行转调乐段”。这样的表述方式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非常有利于理清分析思路。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引导和检查,而曲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启发。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思辨的能力,只有思辨能力提高了,曲式分析的语言表达水平才会提高。因此,教师在每讲完一章曲式范型后,便可要求学生进行语言表述分析,以考察其是否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此之前,教师要选取曾例举过的作品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模本,让学生明确表述内容并清楚整个表述过程。随后指定一首相同范型的作品让学生结合音响聆听展开初步分析(谱面分析),分析时,教师可以简答题的方式设问,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画出图示,然后由教师检查学生的分析结果并进行更正、补充,在确保分析要点基本正确与完整的情况下开展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在进行表述分析中,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表述过程,不管学生的表述是否合理,都要认真聆听,结束后再进行提问、更正与补充,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分析作品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的作用。

4.开展“多方堂”的课堂训练方式

将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多方堂”,让教师一人讲变为学生的多人讲。比如,每次口述训练时可让学生上讲台,将谱例与图示投影到大屏幕上,表述分析五分钟左右。考虑到大班课授课的班级人数较多且每周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让每位学生每学期能获得两次语言表述分析的机会,这样的训练可每学期开展四次,每次由教师抽点部分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余下的便在下次课堂训练中进行。

四、语言表达训练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适用性评价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能力与他的思維往往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曲式与作品分析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从曲式分析的结构入手进而深入到音乐分析的各个层面,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运用这样的思维分析能力去诠释和解读更多的调性音乐作品,甚至自己本专业的作品。倘若学生学完曲式分析后还对分析语言及组织语言进行表述分析感到陌生,则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应该说,语言表达训练更应该关注让学生组织语言进行条理清晰的表述。这种表述分析更适合用在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与运用上,特别是对于中小型曲式结构的分析。当然,在表述训练初期,学生必然会对教师的分析进行机械的模仿,然而,任何学科的语言表达训练都是从简单的模仿开始的,这也是让语言变得更灵活、自由、多样化的必经之路。此外,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教师可要求学生加深对音乐本体分析的程度或者寻找作品本身的形成与发展规律,让其分析表述显得更具个性与内涵,而这些都是要建立在阅读与聆听大量音乐作品、熟悉并掌握各种音乐写法及拥有良好的读谱能力基础之上的。从笔者尝试将语言表述训练引入曲式分析实践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是占有一定优势且适用的。

五、结语

本文对副科曲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问题展开论述,从实际的教学现状出发,认为将作品分析的语言表达作为对学生分析思维训练的途径引入实践课的教学中,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笔者希望通过对该问题探讨,能引起更多同行教师的思考与关注,为曲式分析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彭志敏.关于改革《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型的建议[J].黄钟,1997(3).

[2]石小涛.对副科曲式课教学的再思考[J].音乐探索, 2007(2).

[3]扈滨.《副科曲式》标准化考试题型的改革与实践[J].音乐探索,2009(1).

[4]唐小波.完善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6(9).

[5]范乃信.曲式精要[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1.

[6]约翰·怀特,张洪模.音乐分析[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吴晓晓(1985—),女,汉族,重庆人,研究生学历,助教,任职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基础教育部副科理论教研室,研究方向:曲式与作品分析。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语言表达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招教你锻炼出好口才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四月——松雪草》曲式分析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
勇敢表达,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钢琴曲《六月——船歌》浅析